从“脏乱差”到“靓丽景”——霍山县大力推进“厕所革命”
尹以海 本报记者 宋金婷
霍山县位于大别山区腹地,海拔1777米的大别山主峰白马尖雄踞其间,境内传统旱厕是“一口大缸、两块木板,冬天漏风、夏天臭鼻”。自从该县被确定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以来,霍山县从小处着眼、从实处入手,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短板,把握全域旅游改革发展这一主线,把“厕所革命”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该县紧紧抓住“数量充足、干净无味、实用免费、管理有效”四大任务,制订三年厕所建设提升计划,专门安排资金以奖代补,注重统筹谋划,系统高效推进,“厕所革命”在大别山深处开花结果。
近3年,霍山县投入1000多万元在旅游景区、旅游线路沿线、旅游集散中心、旅游餐馆、旅游娱乐场所、休闲步行区等游客服务场所新建和改造提升旅游厕所58座,仅2017年县住建部门安排以奖代补资金450万元,实施了大别山风景道、旅游景区周边乡镇农户的简易茅厕旱厕改造3000座,霍山县的“厕所革命”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六安荣获全国“厕所革命优秀城市奖”贡献了积极力量。霍山县还专门成立“厕所革命”工作领导小组,将“厕所革命”纳入对乡镇综合考核指标,注重将厕所作为全域旅游产品,实现“一厕一品,一厕一景”,霍山的厕所已经从脏乱差的没人管一跃成为游客争相拍照片发朋友圈靓丽的一景。
由“独奏”变“合奏”。霍山县推动由旅游部门抓“厕所革命”向党政统筹抓、社会力量共同抓转变,助力实现共治共荣、共融共赢、共建共享的目标。交通、住建、农委等部门将“厕所革命”拓展到景点景区内外、城乡一体推进的全域“厕所革命”,社会经营单位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免费向游客、市民开放厕所,广大农村、边远山区也实施了“厕所革命”,乡村环境大大改善。“厕所革命”已不是旅游部门“独奏”,而是大家共同协作的“合奏曲”。
重建设更重管养。研究制订《霍山县旅游厕所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健全旅游厕所管理标准、旅游厕所建设和管理维护奖惩机制,规范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工作,按照“政府推动、属地管理”原则,实行县、乡镇、业主三级管理制度,确保厕所使用有人管。
实行服务外包,通过专业化管理公司和家政公司直接将旅游厕所的管理维护工作服务外包。对全县旅游厕所编号入册,设置意见薄,广泛接受社会监督。组织开展旅游厕所日常督查,对检查中存在问题的旅游厕所,立即下达整改通知书,督促业主对照管理标准认真进行限期整改。通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有效推进全县旅游厕所建设提升,使用效果持久,有效保障游客如厕需求,并逐步实现旅游厕所规范化管理。
积极倡导文明如厕。为让”厕所革命既是建设者、管理者的责任,也是使用者的责任“的观念深入人心,霍山县继续深入开展公民文明如厕宣传,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养成自觉爱护厕所设备、保持卫生,培育文明如厕的良好习惯,坚决抵制粗鄙丑陋的如厕行为。充分发挥志愿者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服务广大群众,宣传文明如厕,营造良好氛围,带动全社会形成健康积极的厕所文化。
科技创新一厕一景。霍山县打破“厕所革命”的建设”水泥+砖瓦“模式,加入”科技+创意“的元素,努力实现”一厕一品,一厕一景“。积极探索厕所建设千篇一律的”孤厕、旱厕、冰厕“等问题,创新厕所管理老套路、老办法,推进厕所人性化和环保设计,很多旅游厕所已建设成为一个旅游景点。同时,通过智慧旅游建设,可以通过手机导航功能找到厕所,解决”找厕难、如厕难“问题,实现智慧如厕,方便如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