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元军
霍邱县立足县情,完善机制,突出重点,把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作为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资、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摸索出一条“深挖塘、清沟渠、修泵站、惠民生”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之路。
近日,记者来到霍邱县花园镇,该镇刘李村大庄大塘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由于时间长,年久失修积淤严重,周边的农田灌溉困难。今年,这口大塘被列入清淤整治工程,投入50万元进入整治,目前已建设完成。该镇还结合扶贫工作,在塘边建设了大棚,开展水面养殖,为贫困户和村集体经济增收提供支持。据刘李村支部副书记赵以勇介绍,这口塘清淤后能灌溉2400亩地,7个生产队用水,还能发展集体经济,带动周边的贫困户来养殖。
为了解决农村水利灌溉的“最后一公里”,霍邱县在做好塘坝扩挖的同时,积极开展“千亿斤粮食增产项目”,在夏店镇周古堆村、民安村及砖洪村等3个行政村,建设高标准农田20000亩。对村里的道路、沟渠、水闸等进行改造,极大地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为确保农田旱涝保收,促进粮食稳产、高产,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千亿亩良田整治工程,我们的渠通了,农业的生产用水得到了解决,路也硬化了,群众出行方便了。”霍邱县夏店镇周古堆村支部书记臧德林说。
为了确保水利兴修工程质量和效益,霍邱县立足县情,充分征求群众意见,采取自下而上的形式,由乡镇申报,县区审批实施,各镇成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所,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责任单位联系到村,村干部包保到塘口,形成上下一盘棋,共推水利兴修的局面,确保水利工程建设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在霍邱县曹庙镇老郢村杜槽坊新塘工程施工现场,该镇副镇长余世彬说:“我们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严把三关,一是严把规划设计关,在工程施工前,在充分征求村组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做到规划尽量合理,满足现实需要。第二是严把质量监督关,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村组成立质量监督小组,有村民代表、党员、老村干参与,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全程监督,严把质量关。三是严把竣工验收关,工程竣工结束后,我们组织相关的单位和群众代表,按照工程设计标准,严格验收。”
在水利兴修中,霍邱县以打造精品为战略,以普惠民生为目标。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精准扶贫、生态县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相结合,持续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强力打造民生水利、生态水利、和谐水利。2017年,全县计划塘坝扩挖20309口、沟渠清淤整治70条、小型水泵站更新改造3100千瓦、小水闸除险加固23座、中小型灌区改造4万亩,末级渠系改造9万亩,目前,全部工程已基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