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十里不如你——我市各级团组织开展“青春扶贫行动”侧记




本报记者
谢菊莲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殷切期望,在我市各界青年中引起热议,激起共鸣。
我市各级团组织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动员广大团干部、青年社会组织、青年企业家、青年创业者、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踊跃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着力从产业、人才、公益扶贫等方面,开展结对村落实扶贫、就业创业培训等十大帮扶工作任务,为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注入了一股活水。
金寨县古碑镇创业青年张晓磊至今还难忘2017年广交会上的火热场景:数百张名片全部发了出去,现场联系了50个客户,有三四个客户当场下了订单。接到大批订单,跟着一起高兴的还有公司的员工们,包括34名贫困户。
张晓磊是山东烟台人,2006年毕业于北京一所大学的国际贸易专业,现为金寨县青年创业者协会的一名会员。2013年下半年,张晓磊追随妻子来到六安创业。2014年,张晓磊注册成立了安徽美源竹制品有限公司,依托古碑镇及周边丰富的竹资源,从事竹制品初加工和出口外贸业务,产品销往印度及欧美市场。
公司建起来后,需要劳动力,张晓磊首先想到的是古碑镇的贫困户们。公司积极吸收留守妇女、老人及贫困户前来就业,免费让他们学习加工和制作竹制品,每天干活8个小时,能有70元的收入,加班还能另算钱。目前公司100多个员工,其中就有贫困户19户、34人,还有相当数量的留守妇女。
“有了工作和收入,咱脱掉贫困的帽子就快了。”产业扶贫,为一大批贫困户脱贫注入了活水,让他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在农村,群众渴望得到一份能增加收入的工作的心声几乎同样强烈。
“在创业的同时,能助力脱贫攻坚,带动更多的贫困户一起脱贫致富,我觉得这值得骄傲和自豪。”张晓磊说,下一步,自己将努力做强公司,带领更多的贫困户摘帽致富。
在基层,像张晓磊这样聚满正能量的青年不在少数。一边创业,一边助力脱贫攻坚,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青年一代的价值观,朝着理想奋进。
霍山县诸佛庵镇仙人冲驿站29岁的青年老板戚晓梅,将农家乐办的红火,还将留在家中的“老爷爷老奶奶们”发动起来,尽其所能,老人们编织草鞋,放在农家乐里出售,一双鞋卖50元,戚晓梅返利40元给老人们……
33岁的金寨姑娘周玉梅心系扶贫,在外创业打拼却心里记挂着山里的孩子们,回乡任该县希望公益服务中心秘书长,一年多时间以来,共开展公益捐助活动近百次,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1600多名。
为了传递更多的青春正能量,我市各级团组织先后尝试参与援建希望希望小学、救助贫困学生、爱心圆梦大学等项目,探索推出微心愿、找零捐赠、专项奖学金、慈善拍卖公益晚会等公益扶贫创新项目,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各界广泛好评。
记者了解到,年初团市委启动的“青春扶贫1+2”行动开展至今,发动了越来越多的青年力量助力脱贫攻坚,1个贫困村+1名青年工作者和1个青年社会组织的扶贫模式,引导各级团组织、青联、青年社会组织、青年工作者和青年志愿者等各方社会力量都参与到了脱贫攻坚工作中来,实现对全市417个贫困村的全面覆盖,目前已经惠及全市4000多名贫困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