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接地气 脱贫有底气——刘淑平的驻村帮扶故事

  本报记者 程传军

  冬日的乡村,一派和谐与宁静。记者来到裕安区韩摆渡镇苏北村,该村贫困户甘前龙正在杀鸡宰羊,妻子王金枝忙前忙后,将一年来精心饲养的“扶贫鸡”“扶贫羊”变成腊货卖给前来预定的客户。今年刚刚脱贫的甘前龙激动地说:“我家若没有扶贫干部刘淑平的点对点扶贫,可能还处在贫困户行列,太感谢党和政府了!”

  激发内生动力 让贫困户重拾信心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在苏北村的田间地头、村头巷尾,处处活跃着刘淑平匆匆忙忙的身影。3年来,刘淑平对待群众真情付出,真心服务,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心无旁骛搞驻村,脚踏实地抓帮扶,竭尽全力解民忧,千方百计促发展,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2015年春,刘淑平第一次到甘前龙家走访,全家蜗居在不到60平方米的砖瓦房中,阴暗潮湿,墙体多处开裂。通过进一步走访了解,甘前龙及其家人曾在精神上受到严重挫折,一家人始终生活在阴影之下,儿子迷上了赌博,媳妇也不上班,甘前龙本人整天无所事事,整个家庭失去了发展信心。此外,一家人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被动脱贫,以至沦为贫困户。

  在刘淑平反复动员下,甘前龙一家脱贫的志气越来越足。刘淑平认为,尽管甘前龙家里困难多、负担重,但只要通过劳动和产业扶持,同样能够脱贫。随后,刘淑平联系相关部门,在本村挑选甘前龙等10户贫困户,每户免费发放了4只母羊和1只公羊。“扶贫羊”成为贫困户新希望。3年后的今天,个别户已发展近30只羊了。2016年初,刘淑平又根据甘前龙家的现状,及时帮助协调申请危房改造计划,落实危改相关资金。

  今年4月,在刘淑平的帮助和引导下,甘前龙和其他11户贫困户还成立了苏北村养鸡互助组,老甘主动担起了互助组组长,互助组每户受益2410元,并获得5000元的政府产业补贴。今年5月,甘前龙获得5万元金融扶贫贷款,并入股大户。9月,甘前龙获得光伏扶贫3000元。通过真情帮扶和精心引导,该户已经从灾难的阴影中走出,自我发展的信心重新拾起。

  通过3年来的扶贫实践,刘淑平得出经验:在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物资等,为贫困群众“输血”,解决迫切的生产生活之需,增加获得感,而且更要注重有针对性地“扶志”与“扶智”,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

  真情感化心灵 共圆小康梦想

  苏北村贫困户陈景荣,原本只有小学文化。但整天不做事,在家搞“创作”,希望自己早日能实现“作家梦”。一次刘淑平在走访中了解这一情况后,及时给陈景荣校正人生航向和生活目标。

  看着只有小学文化的陈景荣,刘淑平意识到,只有想办法让其从痴迷的创作中走出来,才能解决好脱贫大事。通过深入了解,陈景荣“创作”已有很多年,投入的精力很多,他也的确写了很多文章,但文章质量普遍不高,还有很多错别字。为此,刘淑平经常找机会同陈景荣一起聊创作的事,劝其立即打消“作家梦”的念头。

  产业扶贫是贫困群众增收的基础和关键,是贫困群众最迫切的期盼。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刘淑平紧密结合苏北村发展实际,提出了立足贫困村资源禀赋,尊重市场规律和贫困户意愿,创新产业扶贫带动模式,实施精准扶贫,促进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 (下转四版)

  (上接一版)

  2016年6月,裕安区招商局和安徽腾逸置业公司为苏北村免费提供一批土鸡苗,刘淑平给陈景荣送去了50只,随后又帮助他圈了2亩自家竹园。后来,刘淑平又帮陈景荣争取了安徽紫棠府捐赠的50只鸡苗。有了事情做后,陈景荣渐渐意识到自己多年追求的“创作梦”,其实就是一条误入生活的歧途。看着鸡苗一天天的长大,陈景荣也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今年春天,在刘淑平的帮助和指导下,陈景荣与其他5户贫困户共同承包下一口70亩的水库,成立了养鱼互助组。5月上旬成功投放了1万多尾精品鱼,陈景荣还担任了互助组组长。现在,陈景荣每天都很忙碌,生活也非常充实,他正用勤劳的双手书写着自己实实在在的幸福生活。

  驻村有真情,帮扶接地气。刘淑平通过3年来的真帮实扶,大到争取基础设施项目资金、农户危房改造项目,小到走访慰问、送鸡苗送树苗、送米送油送钱送物,看似一点一滴的小事,却演绎着一个又一个家庭的巨变。今年8月,市委组织部专门组织拍摄了一部“四联四帮”活动专题片,刘淑平所在的扶贫点苏北村,作为全市四个先进典型之一,入选该专题片。

 选择年月
<2017年12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7282930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1234567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帮扶接地气 脱贫有底气——刘淑平的驻村帮扶故事⊙小学生红绿之旅长见识⊙皖西各地⊙市效能办暗访市直单位、窗口、所队落实效能建设十项制度情况时发现 总体情况较好 少数人在岗不在状态⊙我市开展2017年度民生工程“回头看”⊙市政协召开四届五十八次主席会议⊙我市提高伤残津贴和供养亲属抚恤金标准⊙11月份我市CPI同比上涨1.1%⊙金安区整治校园周边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