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8日06
文章导航
 
百味人生

  倾听冬天的声音

  韦秀琴

  “沙沙——沙沙”一片片金黄的叶子纷纷从枝头飘落下来,像一只只翩然的蝴蝶,飘落在地上。大树光秃秃的一身,挺立在凛冽的寒风里,丝毫没有害怕冬天的感觉。也许冬天这种严酷的考验已经不能让它有一点点动摇,毕竟春天就跟在冬天的后面。大树心里拥有的是无限的希望。热腾腾的。

  天空很高很蓝,空旷寂寥。北来的大雁已经带着那声声叫唤渐行渐远,带着秋的凉爽,牵着温暖阳光,带走一切热闹的声音。

  冬天是一曲冷静和坚韧笛声,深藏着内敛和睿智。经过了春夏秋的张扬沉寂,冬天像是成熟的大孩子,默默地看着树叶慢慢落去,慢慢看着满树红彤彤的果子,若有所思。

  漫天飞舞的雪花,像是调皮的精灵,四处飘忽,似乎想告诉人们冬天的秘密:冬天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严酷,也有它温柔的一面。纷纷扬扬的雪花就像是一团团柔软的棉花,在风一双巧手的编织下,编成一张厚厚的棉被,盖在小草的身上,让小草做着甜甜的春天的梦。

  冬天那样悄然无声。就像很多冬眠的动物,声音也冬眠了一样,不知躲到哪里去了。吱吱虫鸣,喳喳鸟声,像是约好似的,一一销声匿迹。

  “哈哈——哈哈”,一群穿着大红纯蓝羽绒服的孩子们蹦蹦跳跳出来了,像是开在雪地上朵朵绚烂的花,让寂寞的冬天多了几分热烈。

  孩子是不怕冬天的。雪花是他们最好的玩伴。一朵朵飘飘忽忽,是天上飞来的小精灵。孩子们一个跟着一个追逐着,笑笑嘻嘻。有的伸出双手,捧住一朵朵雪花,呵出暖暖的气,消融那点点雪,变成一点点水。

  男孩子肯定少不了打雪仗。一个个拳头大的雪球呼呼飞来,砸在小伙伴身上,开出白闪闪的花,赢来阵阵欢笑声。你追我打,那激烈程度不亚于真正的战场。人人气喘吁吁,那凛冽的寒风不知跑哪儿去了。

  孩子们使冬天变得热闹起来。他们不像大人一样躲在房间里,畏畏缩缩。大人们把门窗紧闭,害怕风儿吹进来,还烤着旺旺的火盆,或者开着暖气,似乎春夏还呆在房子里。

  孩子们望着窗外舞动的枝条,心不时被撩拨起来。他们无法安静下来,他们的心跟着雪花飞舞,跟着冬风狂奔。

  天色渐渐暗下来,家里的灯一个一个地被点燃了。孩子们意犹未尽,尽情游戏。呐喊声,欢呼声此起彼伏,没有随着天色的昏暗而渐渐低了下来。小小的身影穿梭在暮色中,轻盈灵快。

  “阿兰——你在哪儿?天冷,记得回家哟!”伴着凛冽的冬风,一声声柔柔的叫声传来。爷爷奶奶们弯着弓一样的腰出现在暮色里,颤巍巍地四下张望。有的还拄着拐杖,高一脚低一脚吃力地走着。宽大的庭院,摆着各种各样的东西。孩子们捉迷藏一样地躲猫猫,这昏花的老眼怎能一下子找到呢?只能放开声音喊着,也许声音比人跑得快,跑得远。孩子们听到了,就会乖乖回来。

  “吃晚饭啦!”“回来做作业啦!”一声紧似一声,越来越焦急。孩子们一个一个地出来了,从小树后面,从墙角下,像是机灵的猫儿,变戏法似的出现在大人面前;又像一只只温驯的小绵羊乖乖跟着回家了。尽管心里还是惦记着冬风里没玩完的游戏,只能等待明天放学时候。

  穿梭在冬天的怀抱里,倾听冬天这些温暖的声音,每个人都会忘记了那忧郁的冬天的样子,心灵渐渐活跃起来。

  冻柿子

  余平

  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我还在上学。当时如果哪家有一辆自行车可以说是进入小康的标志。当看到有的同学骑着自行车上学,我羡慕得不得了。

  那时我家经济比较困难,如何能实现我拥有自行车的梦?我思来想去,终于想到了寒假卖冻柿子赚钱。冻柿子是我们老家特有的吃法,要霜降后才摘的柿子,冷冻储存到冬天,此时柿子里面只剩一包水,只能吸食。先喝汁后吃皮,甘甜如蜜清凉适口,令人顿觉舒畅,火气渐消。所以家乡人把它叫"喝了蜜"。

  卖冻柿子既能圆了我的梦想,又能贴补家用,我的想法得到了父亲的支持。父亲四处借钱,凑足一百多元,我终于有了一辆凤凰牌自行车。父亲说借的钱我要靠卖冻柿子还上,我满口答应下来。

  从此每天凌晨四五点钟我就到水果厂排长队,一天只能批发领取最多两箱冻柿子。虽然很早就到水果厂排队,我驮着冻柿子出厂时,却常常是八九点了。我将沉甸甸装满冻柿子的箱子搭在自行车后架上,第一天卖冻柿子,我有些胆怯,怕遇到熟人,也不敢吆喝,结果一天只卖出八个柿子。父亲急了,他说这样下去借的钱是还不清了,好在母亲不住地鼓励我,母亲说我是靠劳动赚钱,不偷不抢,有什么害怕的。

  第二天卖柿子我终于鼓足勇气吆喝了几声,就是这几声吆喝为我招来了两三个顾客,他们一下子买了十几个冻柿子,这让我有了信心,我终于可以大声吆喝了。那天我净赚了三元钱,晚饭母亲专门给我做了碗蛋炒饭,外婆心疼地对我说:“你看看,耳朵都冻裂了,吃吧,赶紧吃吧!”

  在那些崎岖不平的小城路上,我常常费力蹬着自行车脚踏板,寒风凛冽我却常常是汗流浃背。渴了饿了,冻柿子自己是舍不得吃的,就花两分钱在路边买一杯热茶,啃几口干粮。要是遇到雪天就更麻烦,有一次下雪我依然出工,路面泥泞湿滑,迎面来了一辆卡车,我心一慌,车龙头左右摆晃,车身一斜,人车和柿子箱就倒地了。我爬起来赶紧检查柿子,幸好冻柿子只是摔出来几个,还没有摔烂,我这才放心。后来卖完柿子回了家,我才发现小腿一片淤青,有的地方还在渗血,当时真的忘记了疼痛。

  有时一片区域去了好几个卖冻柿子的,柿子就会滞销,我不得不骑着车往更偏远的地方去,要是生意不好,常常到晚上才卖完,顶着夜色,骑着心爱的凤凰牌自行车往家的方向一路飞奔。有一次我越卖越远,都到城郊了,天黑了下来,我认不清回家的路,而自行车车胎又被扎破了。幸好遇到城郊一个好心的老乡,他让我在他家借住一宿。那时候家里又没有电话,我可以想象父母是多么担心我,我在老乡家一夜都辗转难眠,第二天天刚亮我就四处找修自行车的,补好胎后就一路飞奔到了家。母亲看见我,哭了起来,她说她一整夜都没有合眼。

  那个六十年代寒冷的冬天,那个卖冻柿子的少年有着美好的青葱岁月,即使是过年也没有停歇过他的吆喝声。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那年卖冻柿子的经历却永远镌刻在他的心里,成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让这个少年永远记住寒夜里一个母亲的牵挂,它让这个少年感受到了劳动带来的收获与喜悦。

  捡废品的老人

  颜书菊

  我时常在楼下的小区内看到一幅画面,一位老太太把头埋很深,在垃圾桶里翻找着,翻看了这个垃圾桶,然后又走向另一个垃圾桶,做着同样的动作。

  起先我并未留意,只是习惯地认为,这是小区内哪家老人闲来无事捡些被人弃丢的废品,卖些可有可无的零用钱。有时我到楼下扔垃圾,如果手里有用完的油桶、饮料瓶之类的废品,看到老太太在,我会直接送到她手上,不然她又要把头埋得很深到垃圾桶里翻找。

  一天晚上,我步行到超市去为孩子买第二天的早餐。老人穿着一件紫红色的春秋外衣,手里提着一个袋子,里面有四五个瓶子。她走在我前面,离我有六七百米远的距离,我紧走几步,主动跟老人说话。我问她家是否在前面的小区里,她说,是的。她也问我家住哪?我告诉她也在这小区里住。

  她突然露出一种惊喜,脸上被无情的岁月刻满皱纹,微笑在路灯的照耀下绽开了花。老人告诉我,她自己一人生活,今年77岁,老伴已过世多年,暂时在我们小区内租人家的车库住。每个月也有政府补贴的三四百元钱,吃简单的粗茶淡饭也能凑合,但一旦生病什么的就没钱花了。老人还告诉我,她有三个闺女,大闺女在三十一岁时,生病去世了,留下两个孩子。大女儿去世时大的女孩十一岁,小的男孩才三岁。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在她大女儿去世才六年的时间,他的大女婿也得了病相继去世了,留下了两个可怜的孩子。孩子又没有爷爷奶奶,老人就搬到过世的闺女家,照顾着这两孩子。还好,还有另外两闺女也经常贴补和看望他们,让这个处在绝望中的老人心里有点温暖和安慰。

  听着老人家的故事,我的眼里不停地有泪水滚出。我问老人:您现在在这租房子住,那俩孩子谁照顾?老人说孩子现在都大了,大丫头出去打工了,小男孩在上初中,住校,老家房子被拆迁了。听着老人的话,我的心又一次被拧紧了:“孩子上学的学费和生活费怎办?”老人说:学费学校给免了,生活费,他姐姐打工挣的钱寄回来给他,还有他姨再给点。“穷人孩子早当家”这话对老人外孙女来说是最贴切不过了。

  从那以后,家里只要有用完的桶、饮料瓶之类的废品,我都不再扔掉,攒起来用塑料袋装上提送给老人,老人很是不好意思地感谢我。有时我会特意多买点包子,点心之类的食物,有时还多做点菜用饭盒装上送给老人,老人说什么也不要,我就找点借口告诉她,晚上在外有事,或许不回来,放那时间长了不好吃或者坏了回来就得倒了,老人这才接受。

  老人日子虽然贫困,但她是很有尊严的。一次我在小区买菜,老人也站在蔬菜店门前跟人聊天。我买完菜跟她打招呼,她说她也回去拿点钱来买点菜。听老人这么说,我刚好手里抓着三十元钱:“阿姨,我这还剩点钱,您先拿着买菜,省得来回跑。”“不用,闺女,就这几步地,到家就来了。”老人说什么也不要,我说先借她以后还我,她也不干。从此,我对老人更是尊敬了。我常在两个城市来回生活,有时我买了桶油特意找空桶倒一半下来,选择在晚上送给老人,老人执意不要,我会跟她说:我要到哪哪,半年才回来,东西放长了不好。我费了老大口舌才说通老人勉强收下。

  记得还有一次,我到楼下车库开车,看到老人与其他俩老人拉家常,说着幸福的事。听那俩老人说他们最大的幸福,就是儿女们常回来看看他们。而我认识的这个老人却说:我每天能多捡点废品卖卖,这就是我的幸福!

  老人的这份幸福虽低至尘埃,甚至有些卑微,但我觉得她是世上最值得尊敬的人。

 选择年月
<2017年12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7282930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1234567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医疗保健⊙百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