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法律解释出台
据健康报报道,12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自12月14日起施行。《解释》统一了审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的裁判标准,对于医院抢救危重病患而亲属不签字的情况,最高法做出了明确责任界定。
《解释》对紧急情况不能取得患者近亲属意见的情形做出了细化规定,并明确了鼓励和维护医疗机构在患者处于紧急情况下积极施救的价值导向。《解释》规定,在患者需要抢救却不能取得近亲属意见的情况下,医务人员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授权的负责人批准立即实施相应医疗措施,患者因此请求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同时,对于医疗机构怠于立即实施相应的医疗措施,导致患者受到损害的,《解释》也明确规定了医疗机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解释》共二十六条,重点内容包括:
一是界定了《解释》的适用范围,明确将医疗美容损害责任纠纷纳入医疗损害责任纠纷范围。
二是明确了侵权责任法规定所涉及的举证证明规则。患者主张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的,应当提交到医疗机构就诊、受到损害的证据。无法提交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诊疗活动与损害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证据,依法提出医疗损害鉴定申请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
三是规定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中存在数个侵权人时的当事人确定及追加规则。
四是基于医疗损害鉴定对于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处理的重要性,针对审判实践中存在的鉴定程序不规范、鉴定意见公信力不足、鉴定人出庭难等问题,依据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对医疗损害鉴定的程序启动、鉴定意见的采信、鉴定人出庭、专家辅助人等问题作了规定。
五是对医疗损害责任承担规则作了规定,明确了多家医疗机构造成患者同一损害的责任形态、医务人员外出会诊责任、医疗产品责任及输入不合格血液受到损害的责任承担,医疗产品责任中的惩罚性赔偿等审判实践中普遍存在、较为关注问题的法律适用规则。
据悉,最高人民法院发布《解释》,旨在积极回应社会各方关切,切实解决审判实践中各方反映较为突出的医疗损害责任举证难、鉴定难、责任认定难等问题,促进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法治化治理与发展。
护嗓不可滥用胖大海
冬季来临,很多人嗓子不舒服都喜欢泡服胖大海来缓解,其实导致咽喉不适的原因多种多样,如果不辨病因、不分体质而长期喝胖大海定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临床上,胖大海可以用于急性咽炎、扁桃体炎,也可用于上火引起的便秘。然而,胖大海对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声带闭合不全、烟酒刺激过度等引发的音哑则完全没有效果。
中医认为胖大海味甘、性凉,具有清肺热、利咽喉、解毒、润肠通便之功效,用于肺热声哑、咽喉疼痛、热结便秘以及用嗓过度等引发的声音嘶哑等症,对于外感引起的咽喉肿痛、急性扁桃体炎等咽部疾病有一定的辅助疗效。临床用于肺气闭郁、痰热咳嗽、声音嘶哑、咽喉疼痛等症,常与桔梗、生甘草、蝉衣、薄荷、金银花、麦冬等药配合应用。
“是药三分毒”,胖大海长期饮用会给肝肾造成负担,还可能引起脾胃虚弱,导致腹泻、饮食减少、胸闷、身体消瘦等副作用。肠胃不好的人会表现得更明显。因此,连续喝胖大海茶不宜超过7天。
来源:中国妇女报
身体这些地方冻不得
头部 头为诸阳之会,如果保护不好,阳气会丧失。尤其不宜晨起洗头,否则易受风寒。
颈部 颈部有很多血管,受冷不利于脑部供血,还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
腹部 腹部有很多重要经脉,肚脐皮下没有脂肪,易受风寒侵入。肚脐一旦受凉,腹泻在所难免,若长期受凉,泌尿系统疾病也易找上门。
关节 阴冷、潮湿的天气,关节保暖不当会因风寒的袭击出现发凉麻木、酸痛不适等症状,久而久之会引起慢性风湿性关节炎。
脚部
脚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肾和脾胃的经脉都起源于脚。双脚距离心脏最远,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所以人们常说:“脚冷,则全身冷。”全身若冷,病邪也会乘虚而入。
来源:广州日报
掌握正确的开窗时间
寒冷的冬天,是否因为怕冷而不愿意开窗?是否因为雾霾天而紧闭门窗?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脑病科主任医师骆彤提醒,冬天不可以整天紧关门窗在屋内享受暖气,如果通风不良,呼出的气体滞留室内,加上在室内活动扬起的灰尘也会在空中累积,长时间呼吸这样的空气,不仅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还会导致身体体抗力降低,增加传染病的风险。
掌握正确的开窗时间
一个人在正常情况下每小时要呼出22升二氧化碳,如果通风不良,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就会集聚在室内,影响健康。开窗通风可以使人获得较多的“空气维生素”,也就是负离子,能增加人体抵抗力,预防疾病。寒冷的冬季每天开窗通风,最好早、中、晚各1次,每次15~20分钟。城市大气环境中昼夜有两个污染高峰和两个相对清洁的低谷。两个污染高峰一般在日出前后和傍晚,因此,开窗时间段以上午9点~11点或下午2点~4点为佳。因为这两个时段内,气温已经升高,在大气底层的有害气体已经散去,开窗换气效果较好。即便是在雾霾天也要开窗换气,可以把每个房间的窗户开个小缝来通风。一般来说,每天下午1点~4点,大气扩散条件比较好,污染物浓度较低,是最佳通风换气时间段。
开窗注意事项
老人和孩子在开窗前最好加些衣服,以免开窗后因室温突降而患病。开窗时,可以只开一个小缝,产生空气对流即可。如果有感冒患者在家,则要慎重开窗。要注意的是,室内温度不要因开窗而降到16℃以下,最好控制在16℃~22℃。
冬天睡觉时,很多人总喜欢关门闭窗,以免受寒着凉。实际上,冬季睡觉时窗户尽量开条缝,但要避免对流风,不要让风直接吹到身上;厨房只要用燃气就要开窗,而不仅仅是炒菜时才开窗,因为燃气的废气很容易在厨房聚集并扩散到客厅和卧室。
另外,在装修房子时选择带有环保标志的绿色装饰材料,房间内放置绿萝、吊兰、常春藤、白掌等绿色植物等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我国专家发现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发展新抑制途径
据新华社报道,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主要慢性肝脏疾病之一,缺乏有效治疗药物。我国专家最新发现了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新的内在抑制途径。这一发现将有助于相关靶向药物的研发。
12月11日,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医学》在线发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李红良教授团队的这一最新研究成果。
这一团队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系列研究中发现,阻断ASK1酶的激活,可明显抑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炎症发生、肝脏纤维化、胰岛素抵抗和肝脏脂质堆积等一系列疾病过程。此次最新研究发现,TNFAIP3为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发展过程中关键的ASK1负调控分子,能够抑制ASK1酶的活性,从而有效防止非酒精性脂肪肝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但产生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病症,可从单纯性脂肪肝进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甚至肝癌、肝衰竭,是临床上最常见、发病率逐年上升的慢性肝脏疾病,已成为危害公共健康的一大问题。
专家认为,这一研究寻找到新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靶点,降低了目前所采用的直接使用ASK1抑制剂、抑制ASK1酶活性而产生的毒副作用,为非酒精性脂肪肝及相关代谢性疾病的临床药物开发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这些养胃雷区,要小心!
对于养胃,坊间一直有各种各样的传言,但究竟哪些是靠谱的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佘世锋表示,对于以下几种常见的养胃说法,有胃病的人群一定要警惕。
A喝粥养胃,有胃病应当多喝粥?
正解:胃病患者不宜经常喝粥。喝粥不用细嚼慢咽,口腔唾液腺的分泌减少,而唾液中的淀粉酶可促进消化;再者,粥水分多,稀释胃液,加速胃的膨胀,使胃蠕动缓慢,不利于消化吸收。
B喝牛奶可以护胃?
正解:牛奶会刺激胃酸分泌,如胃溃疡患者需要抗酸治疗。牛奶性味寒凉,脾胃虚弱患者亦不宜食用。
C生姜末用水煎煮,加少许醋服下可治消化不良?
正解:姜是刺激性食物,过量食用会刺激胃酸分泌,引起胃部不适或加重病情,故胃病患者应根据自己病情,偶尔用之。
D运动有助消化,因此,饭后运动有益健康?
正解:饭后可轻松散步,但不宜快跑及做剧烈运动。若饭后做剧烈运动,会使血液流往他处,反而会造成消化不良,影响肠胃健康。
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