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传军
近日,笔者在乡村采访调研时发现,现在很多农民住上了楼房,开上了小汽车,农村物质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一些农民的思想觉悟和精神状态与近年来迅猛发展的物质条件不相适应,尽管如今农民收入水平得到了逐步提高,但仍有一部分农民思想不够解放,依然因循守旧,农村文化匮乏,婚丧嫁娶相互攀比、生活垃圾乱倒等,严格制约了乡村振兴的推进。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擘画了宏伟而美好的蓝图。要彻底根除农村传统文化陋习,必须从提振农民的“精气神”抓起,加大先进文化理念宣传的同时,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着力补齐农村文化建设的短板,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文化支撑。
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要把繁荣发展乡村先进思想文化,作为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重点举措,积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农村新风尚,确保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徐州乡村调研时指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因此,各地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农村先进文化,改善农民的精神面貌,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真正让农民的思想素质和精神面貌与新时代农村大环境相适应、相协调、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