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党建筑起幸福社区——裕安区鼓楼街道党建“暖心工程”深化党员进社区综述
本报记者 鲁艳艳 杨秀玲
“暖心工程常态化,暖心工程得民心。人人拍手齐称赞,同心共建大家庭……”在裕安区鼓楼街道办事处,暖心宣传队的队员们正在排练群口快板“学习十九大
鼓楼新面貌”。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裕安区鼓楼街道“暖心工程”的一项重要部分文化暖心项目立刻启动,鼓楼街道的党员干部自己创作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节目,把十九大精神和暖心工程的今后计划通过快板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给广大群众。
坚持,齐心协力显成效
事实上,自2015年11月份开始,鼓楼街道就开始实施了党建“暖心工程”。如今,两年多过去了,当初说“做做样子”的声音早已销声匿迹,参与“暖心”工程的人员在扩大,内容在延伸,通过各种形式,深化党员进社区,真心实意为群众解决困难、送去温暖,让党和国家的政策直达民心,让社区百姓群众得到了实惠,百姓群众与党员干部的心更近了。
鼓楼街道党工委下设6个党总支,25个党支部,670名党员。市、区直单位另有在职党员560名。针对党建主体动力不足、服务资源分散、党员服务群众不实等问题,街道党工委在2015年组建市、区直单位联系社区的在职、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街道机关部门和社区在职党员,以及居住在社区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离退休党员、下岗居民党员、流动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各类志愿者特色服务队伍等6支队伍,开展党建“暖心工程”。鼓励和引导6支队伍带着责任、带着感情走进社区,跨进群众门坎,通过亮身份、领岗位、尽职责、践承诺,带头开展政策宣传、带头反映社情民意、带头开展志愿服务、带头解决群众困难、带头参加公益活动、带头维护社区稳定、带头倡导文明新风、带头参与社区建设。陈家鑫就是最早加入“暖心工程”的一名老党员,当时加入暖心工程队伍的时候,就觉得这个提议好,虽然退休了,但还能继续发挥余热,做些贡献。
家住锥子庙社区名仕苑小区的陈家鑫今年70岁了,是六安天成公司的退休职工。“我在这个小区住了20多年,退休后,闲不住,我们小区属于无物业小区,我现在是小区物业委员会主任,居民对社区、街道的工作有什么要求,我给传达协调,老有所乐,挺好的。”陈家鑫告诉记者。
“去年8月至年底,市政府对名仕苑小区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陈家鑫老人退休前是一名工程师,在小区改造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不但帮忙做好居民的解释宣传等工作,还积极参与小区改造的质量把关,让老旧小区改造这件好事办好,办得让居民满意。”锥子庙党总支书记鲍远峰对陈家鑫老人的工作赞不绝口。在街道、社区和小区居民的共同努力下,现在的名仕苑小区,墙上的“牛皮癣”不见了,原来脏乱的杂草地变成林荫停车位,小区内安装了视频监控……在“暖心工程”活动中,坚持以上率下,积极发挥6支队伍的先锋表率作用,着力提高“暖心工程”的领导者、执行者和推动者功能,增强了党员的使命感、责任感,提高了广大居民群众的认可度、满意度。
(下转四版)
(上接一版)
尽力,服务居民暖人心
鼓楼街道地处老城区,辖区内下岗工人多、困难群众多,“帮困暖心”是社区党建“暖心工程”的核心内容。该街道党工委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先锋作用,走访社情民意,搭建帮扶特困群众载体,组建社会化志愿的专项服务队伍,设置物业联动服务平台,使辖区特困群众和弱势群体充分感受到党的温暖。
家住大田拐社区金桂香满园小区的居民吴开文今年47岁,丈夫因病在几个月前去世了,儿子正在部队当兵,而她本人也患有严重的尿毒症,平时上下楼都很困难。“现在每个月儿子给我寄2000元,加上低保,够我生活和支付医保外的医疗费。”吴开文哽咽地说。虽然吴开文患有重病,但是家里依然整洁有序,地板明亮洁净。
“她家之前两个人重病,就很困难了,现在她一个人每天需要做4次透析,平时家务活都是我们组织志愿者服务队每隔几天来帮她打扫一下、送点粮油之类,我们社区联系了小区门口的便利店,只要吴开文日用品有需要,一个电话就给送货上门。”党总支书记杨文林告诉记者。记者了解到,为了尽量帮扶吴开文的生活,鼓楼街道、社区提交了完备的材料,让吴开文享受到低保最高标准,医保也按上限进行报销,同时,由街道相关负责人对其进行一对一包保,定期不定期对其进行走访、慰问,鼓励她坚持治疗。
“暖心工程”主要包括组织暖心、创建暖心、法治暖心、文化暖心、义诊暖心和安全暖心等,涵盖“文、体、教、吃、娱、廉”等文化活动等方面内容。爱老助老服务队义务为孤寡老人、残疾人实行全程代办服务;文艺健身服务队协助社区搞好重大节日的文艺汇演,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暖心帮困服务队和贫困户结成对子,帮扶贫困户再就业和自主创业;治安巡逻服务队统一佩戴“党员志愿者”红袖章,协助社区民警开展公共安全和治安防范,维护社区治安秩序,增强社区居民安全感;义诊志愿服务队把健康送到居民群众家,送医送药送健康,送出真情暖民心;卫生清洁服务队不定期为小区打扫卫生,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美化和爱护社区家园。自“暖心工程”实施以来,开展各类慰问活动500多人次,为困难居民、特困党员送去物品及慰问金30万多元。
探索,不忘初心再前行
鼓楼街道党工委在实施“暖心工程”过程中,健全组织运行机制,形成以社区党总支、小区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为主的三级“网格管理”组织体系,实行分级负责的岗位全责阶梯管理,确保社区工作不留空白。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等形式组建非公党支部,推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全覆盖。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共驻共建机制,建立精准服务机制,建立评价激励机制,提高“暖心工程”实效性。
家住大田拐社区鼎邦御庭小区的78岁老党员沈树仁,身体健硕,每天最喜欢的运动就是快步走。“每天走路时遇到街坊邻居,大家聊聊天,我就知道每家大概的近况了。哪家遇到个难处什么的,我就向社区、街道反映,对于有需要帮助的,大家都能尽量地伸出援手。”鼓楼街道组织党员干部以不同形式深入社区、小区、居民户,在基层一线倾听民意、了解民情、体察民生,建立服务供需对接机制,及时为在职党员提供服务项目和服务岗位,根据群众个性化需求,制定服务菜单,由在职党员自主认领、群众自主选择,采取多种方式,组织党员志愿者队伍分别与辖区弱势群体结成帮扶对子,开展长期性、多角度的帮扶活动,努力取得群众欢迎、群众受益、群众认可的实际成
同时,街道积极探索“互联网+”党建工作法,利用微信小平台,融合党建大服务,把“互联网+”引入党员管理和服务,建立“暖心鼓楼交流群”,将6支队伍100多名党员志愿者作为交流群主体,广大党员志愿者在微信群里用生动的图片和简短的文字,总结“暖心工程”的开展情况,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心为民服务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