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1日07
文章导航
 
红土地

  南征北战求解放 献身电力为人民

  ——金寨籍老红军陶能全的革命人生

  陶力 胡本昌 郑贤杰

E:\12月11日5678正常\11日七版\七C0800295.jpg

  1936年,党内开展对张国焘的分裂主义的斗争。其时,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的一批原红四方面军的高级将领一度认识迷茫,想离开延安,另行开辟革命根据地。在抗大校领导的指挥下,陶能全奉命带领警卫战士控制了这批将领。后经毛主席做思想工作,这批红四方面军将领认识了错误,回到了正确的立场上来。这一事件在2010年12月31日出版的《报刊文摘·周末》第8版有较详细的记载。文章披露,在批判张国焘时,有人把四方面军的干部说成是张国焘的人。四方面军的人想不通。时任四方面军第四军军长的许世友气得吐血,副军长刘世模甚至朝自己的脑袋开了一枪,重伤住院。于是,许世友等人打算离开延安,去其他地方打游击。在事发前,四军副军长王建安改变了主意,将此事报告给了抗大党总支委员谢富治。谢又报告了总支书记邓富连,邓向校政治处主任莫文骅作了报告。莫文骅又报告了林彪。后林彪传达毛主席的指示,立即将策动事变的主要成员逮捕。

  在延安时期,陶能全参加了在劳山营救周恩来的战斗。1937年4、5月间,周恩来偕张云逸同志率队去西安主持国共合作谈判和红军改编问题。他们乘坐的卡车在行至劳山时,遭遇国民党反动武装的袭击。毛主席闻讯命令火速营救。主席的电话直接打到警卫营。当时,营长吴云辉和政委龙开富都不在,是陶能全接的电话。一拿起电话,他就听出了主席的声音:“警卫营,赶快找你们营长或政委接电话。”“报告主席,营长政委都不在,我是特派员陶能全。”主席提高了嗓音:“周副主席在劳山遭到敌人伏击。由你负责立即组织营救,亲自带队马上出发,有情况及时向我报告。”陶能全放下电话,立即集合队伍,快马加鞭赶赴现场。在离劳山口约1.5公里的地方,突然听到树林里传来周副主席那熟悉而洪亮的声音:“小陶,我们在这里。”陶能全和战友以及兄弟部队终于营救回周副主席等4人。此时,敌人已经逃跑,周副主席的随行人员大多牺牲。

  献身电力尽职尽责 子女职工一视同仁

  1958年9月,陶能全转业到淮南市,任淮南市电业局副局长,淮南发电厂副厂长、党委委员。儿女转学后没有桌椅。陶能全不给学校添麻烦,就去借了一套桌椅。平时,他严格要求子女,经常叫子女到电厂同工人一起参加劳动。陶能全的长子陶七一回忆,他刚上学时就参加过制作炼铁用的坩埚的工作。

  转业不久,遇到三年自然灾害。其间,电厂职工的生活进入一个困难的阶段,陶能全主管电厂行政和生活保障,他想了许多办法改善职工的生活。如到老家梅山水库采购鱼,组织职工到西北去打黄羊。那个时期,陶能全很少说话,因为他知道全国很多地方都遭受了饥荒。为了给生产一线的职工防暑降温,他想方设法到处去采购绿豆和沙糖,因此还差一点被扣上破坏统购统销政策的帽子。陶七一回忆:“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家中的伙食越来越差,白米白面少了,粗粮杂粮多了,肉和蛋就更少了。后来,父亲时不时地带着我这个老大拉着一辆平板车,到乡间去买白菜、洋葱和葫萝卜,到食品厂去买豆饼、豆腐渣。再后来,能吃的都被当作了食物,我们吃过树皮、树叶和槐树花。记得有一次,电厂的围沟被水冲垮,大伙都去抓鱼,我和弟弟陶林也去捞到了一条大鱼,给很久没有吃饱饭的全家人打了牙祭。”女儿陶力回忆:“那时,家里最怕夜里电话铃响。因为夜里来电话往往都是大事,有时是发生了安全事故。每当电话铃响过之后,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父亲必然起身赶到生产现场。”有一次,一名工人在生产中被严重烫伤。被送到医院,医院见患者伤势严重,拒绝收治。父亲一怒之下,拨通了市长的电话,医院接收了那名受伤的工人,把那名工人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他始终记住老厂长的救命之恩,即便在文化大革命那样不正常的岁月里,他也时常去看望老厂长陶能全。

  1993年8月27日,陶能全因病抢救无效逝世。淮南发电总厂为其举行了追悼仪式,悼念大厅上悬挂着巨幅的挽联,上联是:戎马倥偬南征北战求解放,下联是:献身电业鞠躬尽瘁为人民。

  (下)

  来源:六安党史

  江求顺:

  英勇善战 英名流芳

  张 平

  江求顺,1909年生于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分路口镇街道(原横店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1岁那年,由于生活所迫,他不得不去给地主张习之放牛。一天,他全家断炊,江求顺到他姨夫、当地的大地主家借粮。姨夫不但不借,反而当众骂他是穷鬼,连推带搡地把他赶了出来。童年的苦难,使江求顺从小就不满这不平等的世道。

  1927年10月份,中共六安县委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开始整顿和发展党的组织,秘密组织农民协会及工农武装,酝酿发动大规模农民起义。这时,已经18岁的江求顺怀着改变旧世道的理想,经地下党员牛史(周建明)、牛角(周建培)介绍,毅然加入了少共队。

  1928年冬,江求顺随皖西北根据地主要创建人毛正初打入六安县徐集民团内部,建立秘密组织,开展士兵运动,并伺机夺取敌人武器,举行武装起义。这年11月份,红色风暴席卷皖西大地,徐集民团起义爆发了。一天夜里,根据党的指示,江求顺和共产党员李家宽趁站岗之机,悄悄卸掉了7个团丁的枪栓,然后同民团内的几个农协会员假睡在床,严密监视反动民团头子和团丁。等到起义的枪声一响,江求顺带头冲进民团团部,开枪击毙了罪恶累累的团总朱晴川。起义军举枪对天齐射,30多个反动团丁被吓破了胆,乖乖地缴械投降。江求顺和农协会员及革命群众涌上街头,打土豪,捉劣绅,表现了极大的革命热情。由于他斗争性强,作战勇敢,很快被吸收为共青团员。

  徐集起义成功后,由于这里距六安县城仅15公里,暂时无法建立红色区域,起义部队迅速撤往南岳庙一带开展游击活动,组织上决定让江求顺留在徐集坚持斗争。在江求顺的领导下,徐集的农民协会、赤卫队、少先队等组织,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江求顺在斗争中迅速成长起来。1930年10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又先后担任四区九乡少共书记和区少共书记兼模范营营长。6月的一天,驻六安的敌警备二旅一个团,向徐集进犯。已经担任四区区委书记的江求顺,得知敌人武器辎重全部驮在马背上,断定这是一支“骑兵”。他立即命令四区所有能来的农协会员、赤卫队员、少先队员,迅速前往大岭岗(徐集南侧)东、北、西三面埋伏,把县赤卫团73人组成的钢枪队部署在西面。下午1时许,大路上尘土飞扬,敌军来了。骄阳下,敌兵有的敞着怀,有的拿帽子当扇子,队伍中间是敌指挥官的轿子,后面是驮辎重的马队。当敌军队伍吹响休息号时,江求顺举枪鸣号,钢枪、土枪、土炮一起射向敌阵,长蛇般的敌军队伍一下被斩成几段。埋伏在山梁上的3000多名勇士一跃而起,高举着红旗,呐喊着向敌阵压去。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打得晕头转向。躺在轿子里的敌指挥官正要下令抵抗,江求顺和几个赤卫队员的枪口已经抵住了他的后脊梁。一个团的敌人未及抵抗,就被打垮了,残敌拼命逃窜。这一仗,打死打伤敌人200多名,生擒93人,缴获了大量枪支和马匹。

  1932年3月,红四方面军在徐向前总指挥率领下东征皖西,发生了著名的苏家埠战斗。当时担任六安县少共书记的江求顺日夜奔忙,发动各区、乡少共组织带领担架队、运输队、慰问队,源源不断地拥向苏家埠、青山店、韩摆渡一带,支援红军作战。4月中旬的一天,江求顺得到六安守敌派出一个团出援苏家埠的报告,心想:打敌援兵吧,身边只有赤卫团,主力红军一时难以赶到,兵力不足怎么办?他反复思考后决定:一定要不惜代价阻击敌人的援兵,保证整个战役的胜利!他一面派人给红军送信,一面部署阻击战斗。江求顺迅速找来五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和赤卫营长,一起察看了地形,将1000多名赤卫队员埋伏在百市集大路西面的大麻地里;把红十一师派来的一个机枪连部署在大路两边的坟地里,形成交叉火力,封锁大路;由苏维埃政府主席带领3000多名少先队员和群众在二线隐蔽。中午,骄横的敌人全部进入伏击圈内。这时,枪炮声、喊杀声突然响成一片,东、西、北三个方向红旗挥舞,敌人喊叫着"不得了啦,碰上红军主力了!"队形大乱。乘此机会,赤卫团和群众奋勇冲击,战斗只进行了1个多小时,来犯之敌1个团大部被歼灭,700多人被俘。江求顺和赤卫团积极支前参战,有力地支援和保证了苏家埠战斗的胜利。 (上)

  来源:裕安区委党史办

 

 选择年月
<2017年12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7282930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1234567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社会广角⊙红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