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6日08
文章导航
 
旅游休闲

  乌兰察布的回响

  戚业胜

  我行走在乌兰察布草原上。

  披浩瀚九天,倚芳菲大野;品醇香奶茶,听纵情长调。聆听塞外草原悠久的诉说,竞不知醉入草原文化的深阔。

  “啊!父亲的草原。啊!母亲的河。”

  一

  乌兰察布,为蒙语读音,原意为“红山口”。有幸来到蒙古那达慕传统节日的举办地城市,我获知了这样的比喻:建在玄武岩上的园林。我登时哑然,这里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交汇融合之地,同时拥有杜尔伯特、辉腾锡勒、乌兰哈达三大草原。可让我意外的是,杜尔伯特草原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回归地。辉腾锡勒草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高山草甸草原。乌兰哈达草原是国内著名的火山草原。作为一个对草原有着特殊情结的人,我不知世界上还有哪座城市同时拥有这么多的草原,而被历史和时代注入如此丰富的人文元素。

  历史上,草原文化留给后代的是如初如玉的苍穹,是一碧千里的原野,体现原初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并非自然的主人,而是万物之一。万物生,草原生;草原生,万物生;天人合一,人类与自然诗意般共存——“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然而,当我放下对《敕勒川》民歌的赞叹,又继续草原之行,走进蒙古族盛大传统节日那达慕大会,走进城市的生机,体会那些含蓄的微笑,思忖牧民十里八里,垒积敖包,敬畏天地的原始意念,却感到有一种力量在人们的心里生发出来。

  时间进入21世纪,乌兰察布人解放思想,深悟这座平均海拔2000多米的城市。夏季平均温度低于22度的高山草原,拥有着现代社会最稀缺的资源。作为内蒙古离北京最近的城市,随着高速公路与高铁动车的开通,乌兰察布所拥有的凉爽、蓝天白云好空气,与它的草原文化底蕴相辉映,焕发了新的生机。

  城与城,各有优势,各自有命。人无我有,人有我特。这个城,将是一座草原生态园林之城,在未来,它将成为京津冀最为近便的旅游避暑胜地。

  二

  在现代经济理念的引导下,一座几乎超前了半个世纪的新城,在近五年内不可思议地崛起。

  直而宽的街道,坦坦荡荡铺陈开去,像是为正在起飞的西部内陆预备的一条条跑道。城市花圃、星级酒店、商业中心、医院、大学及职业学院、广场车站……正在热热闹闹地填充着略显空旷的城区。城区边缘是阴山下无边的原野,有的是草原,有的是斑驳地,荒凉着;另一端是集宁老城,疲累的老城太小太拥挤,盛不下乌兰察布对未来的理想。未来不是海市、而是能够到达的地方——人心有多大,城市容量就有多大;梦想有多远,人才能走多远。汗水落在荒滩上,滋润着郁郁葱葱的白泉山公园,像一座绿色的界碑隔开了贫瘠的往昔与繁荣的当下。新城耸立的座座高楼,即使是那些尚未完工的楼体框架,亦似一枚枚钢针,稳稳地楔入大漠深处;高速公路与城市街道,如同一面横竖交叉的巨型网格,拦减了高原上往昔肆虐的风沙……

  然而,如果没有满山的树,大野的草,那座崭新的城,那些改建的村屋,依然缺了活气。

  三

  土地、流水和草原,是最深的哲学、最美的诗篇、最亲的血缘。

  如今的乌兰察布人,把人类发展与自然万物融合一体考量。对生态、水源、树木、草原、湿地,有着时代的感知。城郊外,街道、马路已是绿树婆娑,绿草茵茵。摇曳的波斯菊轻吟浅唱,灿烂的金盏菊微笑迎人。城市的柳树、杨树、榆树,窄窄的柳叶、圆圆的榆叶,在夏季炽烈的阳光下,为行人投下大片大片的荫凉。

  竟然还有松树,一排排一行行,一丛丛一簇簇,尖尖的针叶昂然向上。

  历史上这里曾经青松参天。心怀绿色梦想的乌兰察布人说,养活柳树榆树不算啥,要是能把松树栽活了,冬天也油汪汪地绿着,那才叫园林城市!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久久为功,锲而不舍。

  乌兰察布人,让我们更新了时间意识。这里不是以秒为记,而是以年,甚至五年十年。在这里,人们种下一棵树,一眼望十年。他们说,十年之后再来看吧。这诺言掷地有声,这信心矢志不渝。有了这样的诺言和信心,才有了草原的扩大,沙化的缩减。

  要知道,在多风缺水的乌兰察布,种活一棵树,有多难!

  最大困难是没有土。偌大一座白泉山,几乎全部砂石裸露,草木稀少。敢于克难攻坚的乌兰察布人没有被难死,他们把建设新城挖出的废土铺在白泉山上,土不够,再从远处的荒山上挖土运到白泉山,生生在六七平方公里的石头山上,铺了平均一米多厚的土层,解决了树木落地生根的第一难题。其间运了多少方土,动用了多少人力车辆,没有谁能准确地计算出来。乌兰察布的友人告诉我,建设一座玄武岩上园林城市,是乌兰察布人,含在中国梦中的生态梦。

  于是,绿色的生命从钢筋水泥的城市中生长起来。年年岁岁,城市绿洲向城外十里二十里、三十里四十里延伸——乌兰察布一代代人,智、仁、勇的品格,打造青山绿原的憨性格,看看这树林,看看这草甸,看看这湿地,就能找到答案。

  四

  乌兰察布常年流淌不息的,有霸王河、乌兰察布河。乌兰察布人宣称:要护河、要养河!

  疏浚河槽,清理淤泥,搬走碎石,拓宽河道,重整河岸……阴山水库蓄水,中游橡胶坝节节拦水,下游水流通畅。冬去春来冰雪融化,河水苏醒了,草原河流,弯来拐去,开始欢快地奔跑。河堤两岸有湿地,有灌木,有草甸,有芦苇蒲棒,大路通衢……

  乌兰察布好运气,老天也好似被乌兰察布人的精气神感动落泪了,近几年降雨量明显较前几年增多。有了通畅的河道,雨水被留下来存在了河里。河水一天天丰满,化为水气升上天空。湿地水塘渐渐丰盈,乌兰察布的小气候,也变得湿润起来。

  若是站在新城的高楼俯瞰,原野上那条长达二十多公里,亮闪闪的霸王河,如同一条时时变幻着洁白、纯银、湖蓝的哈达,披挂在乌兰察布旧城新区的颈下。

  乌兰察布河,霸王河两带,是宽阔的湿地、林带、长堤,围绕护佑着两条河。两河的再生,或多或少,重现了昔日蒙古草原的霸气。水来了,人也就来了——曾经外出的青年人、新来的创业者,还有年年回头重游的客人。

  有水有河有湖、有树有草有鸟的乌兰察布,终于有了一个草原园林城市的模样。

  受益于“一带一路”国家大发展的战略举措,乌兰察布的今天,活力四溢,一幅江南水乡的韵味。我满怀激情,行走在生机勃勃的乌兰察布。这是草原的活力生机,是祖国的活力生机。

  嵩阳书院儒雅风

  陆秀红

  去登封,除了登嵩山、游少林寺,嵩阳书院不可忽略,这里是古代的高等学府。暑假,和表弟一起前往,正好表弟有个同学家住在登封,我们有了好向导。

  这是我所到的第二个书院,第一个是六年前无锡“事事关心”的东林书院。嵩阳书院,位于嵩山之南,所以得名。该书院和商丘睢阳书院、长沙岳麓书院、九江白鹿洞书院,并称我国宋代四大书院。当时在这里读书,有名师传授,只要肯下工夫,都有一番好功名。

  从登封城向北两三公里,跨过双溪河即到。山门前一个高大牌楼,上书“高山仰止”,孔子人品学识如高山,让人敬仰。驻足高山前,可以反思理想的追求,做人的谦恭。出于对先圣尊敬,到此需整理衣冠,免得冒失。进入牌楼,东西两侧立着伦统碑和大唐碑,从中可见书院历史变迁。伦统碑全名中岳嵩阳寺伦统碑,立于东魏天平二年,刻有佛像,记述禅师造塔之事。大唐碑全名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立于唐天宝三年,记述道士为玄宗炼丹故事,为“中原第一碑”。大唐碑正面李林甫撰文,背面和两侧文字却多骂李,是非后世当有定论,这也是一种无声训诫。最初嵩阳寺,和周边的少林寺、嵩岳寺等都属佛教圣地。后来改名嵩阳观,成为道家净土。

  “九转金丹虚夸妙药求方士,程门立雪还似菁莪育俊英。”世间最好的灵药,当属教育。正式定名嵩阳书院,是宋景佑二年时,仁宗下令赐名。之前曾叫过太乙书院、太室书院,成为儒家教化场所。闻名起来还是有了嵩阳书院名号,尤其程颢、程颐、司马光、范仲淹在此讲学,名声大振。司马光《资治通鉴》一部分,便在此撰写。在读书振奋人心时代,有名师授课,加之密林耕读清幽环境,心无旁骛,高徒不在少数。

  拾阶而上,儒雅大门呈现眼前,“嵩阳书院”四字仿东坡字体,遒劲深厚,观后又有一番仰止心态。大门对联,“近四旁惟中央统泰华衡恒四塞关河拱神岳,历九朝为都会包伊瀍洛涧三台风雨作高山。”乾隆时庚午年间题写,大气磅礴,山川五岳,地理形胜,涵盖了书院所处之地的非同凡响。放声朗读,心中吞吐天地,大有帝王将相豪情。行万里路,观千古事,都可在诗书典籍中心领神会。大丈夫手持卷轴,心怀家国天下,读书人霸气可见一二。

  书院几经废兴,现里面共五进院落。进大门,由南向北,依次有先圣殿、讲堂、道统祠和藏书楼。先圣殿,供有孔子塑像及颜子、曾子、子思、孟子画像,“至圣无域浑天下,盛极有范垂人间。”读书人先祖楷模,自当膜拜。讲堂,按二程讲学情景设置,有讲学图、粹言录、教学法,“满院春色催桃李,一片丹心育新人。”如今虽无明道、伊川二先生谆谆教导声,但脑中亦会浮现立雪求道情景,堂前一棵茂密槐树即为二程亲手所植,浓荫下风雅悠然,事理蹁跹。道统祠,尧帝居中,大禹和周公分列左右,“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上古圣贤巡守、治水、测影行动,给予我们永恒的教育。藏书楼,四书五经等典籍束之高阁,抬望几眼,心生古人苦读之不易,另有传奇的武后金简复制品珍藏于此。

  院中两棵古柏,让人感受沧桑。先圣殿前大将军柏,高约12米,树身斜卧,似一位功成名就老臣,又似一尊安详静养神佛。讲堂前二将军柏高约18米,苍劲挺拔,枝干浑厚,翠叶略显单薄,赵朴初说“在亚洲可称第一”。树干下有一南北相通大洞,如门庭过道。站在好角度,仰视树干某一端,直冲云天,可见两三尊观音菩萨造像,皆是侧面。讲堂后还有三将军柏,明代雷击烧死了。碑廊处放有几大块柏树断裂枝干,不知哪一棵的,黑如炭,硬如石,触之冰凉如铁。大将军柏不及二将军柏高大,据说是汉武帝错封所致,“大封小来小封大,先入为主成笑话。”于是,“大将军”兴奋笑弯了腰,“二将军”气恼肚子炸成了空心。看来,争名逐利最终伤害了身子,应宠辱不惊,保持宽和心态。

  院落两侧分布有敬义斋、碑林、碑廊、三义斋、四勿斋等。讲堂前有复原的乾隆御碑亭,相对于北齐造像碑、黄庭坚书诗碑、张壎衣冠琢碑、冯玉祥誓师碑等记史记艺俱佳者,乾隆御碑价值最高。“山色溪声留宿雨,菊香竹韵喜新晴。”清幽儒雅,留客心中,柏荫佳句,妙笔偶成。古往今来,深林居室都是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好归处。

  如今书院,独存一份古朴安逸。院前开阔沃田不见了,琅琅小儿读书声已搬迁到山外。封存的黄卷,模糊的碑刻,不离不弃陪伴古柏枝梢的清风,无论盛夏严冬,驻足领略后,都会给平淡的心绪添上一缕激越。嵩阳儒声早,莫悔读书迟。我在藏书楼买了份嵩山手绘地图,当作纪念。读罢书院楹联、碑刻,脑际浮现出书山有路,便和同行一道,沿院落外林荫石阶举步太室山峻极峰,寻找另一番超越时空和自我的豪迈。

 选择年月
<2017年12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7282930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1234567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旅游休闲⊙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