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5日03
文章导航
 
专栏

  补牢社会保障网 增强百姓获得感

  市人社局

  市人社局承担着6项民生工程,进展顺利,有力地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医疗、养老、就业等方面需求。截至目前,就业扶持工程中的就业困难人员公益性岗位开发2273个,完成目标任务的103.32%。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岗位完成1894个,完成目标任务的151.52%。全市技能脱贫培训完成9553人,完成目标任务的341.18%;培训合格9476人,培训合格率99.19%;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完成13484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8.42%;培训合格13442人,培训合格率99.69%;新技工系统培养完成3628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4.81%。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到账198.57万人,完成率109.68%,累计为845.14万人次发放养老金62135.09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共支付236503.5万元,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支付47850人次,大病保险费10986.1万元。健康脱贫兜底“351”累计保障19105人次,累计发放资金1401.5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患者慢性病费用补充医疗保障“180”累计保障36250人次,累计发放资金394.95万元。

  具体工作中,我市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机制,让民生工程更好地惠及广大群众,为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建立了保护屏障。就业扶持工程方面,按照“围绕产业、一地一品、因地制宜、总量控制”的原则,采取投资新建、帮扶单位捐建、旧房改建、企业新建等措施,在乡镇和扶贫任务重的行政村建设就业扶贫驿站。目前建设完成62个就业扶贫驿站,228个扶贫车间,带动1667人就业。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方面,一是开展城乡居保“质量提升年”活动,成绩显著,全市人均缴费水平为232.3元,位居全省第一。二是建立健全城乡居保待遇正常调整机制,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再提高。从今年10月1日开始,我市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从70元上调至75元。三是健全参保缴费激励机制,鼓励参保人员积极参保、持续缴费。金寨县率先调整政府缴费补贴金额,三、四、五档的缴费补贴分别提高至95元、105元、115元,重点增强中间档次的缴费吸引力;裕安区开展取消一档缴费试点,引导群众选择二档以上缴费档次参保。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方面,一是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实现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健康兜底保障“一站式”服务全面开通。二是严格实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预决算管理,基金收缴实现市级统收统支,确保基金运行安全。三是改革医保付费方式,实行按病种和按“总额预付、单元人次结算、自付比例控制、超支分担”的综合付费方式,实现利用医保支付杠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方面,一是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统一通过政府招标,由商保公司具体承办业务。二是大病保险支付范围突破“目录”限制,参保居民大病患者年度自付2万元以上部分的报销范围放宽至因救治需要的合规费用,扩大了群众受益面,更好地解决了大病患者医疗负担过重问题。三是即时结算,实现全市“一卡一库一系统”,自2017年7月1日起实现“一站式”结算后,极大地方便了参保大病人员。健康脱贫351、180方面,一是实行市级统筹,设立专项资金,县区财政按贫困人口每人每年200元标准安排,市财政按100元标准补助,筹集资金1.4亿元。二是提供“一站式”结算服务,在医保信息系统精准识别贫困人口,贫困人口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医疗费用,只须付清自付部分,即可办理出院手续。三是在健康脱贫上做加法,全市实施“210”工程,在贫困人口享受年度个人账户门诊48元的基础上,按照年度限额300元,70%的报销比例建立普通门诊统筹制度;金寨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县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开展免费体检;叶集区实施“126”工程,对60周岁以上未达到慢性病评审标准但又患有慢性疾病的贫困人口,根据病种不同分别给予年度600元或1200元医疗补助。技工大省技能培训方面,不断加大政策宣传,引导建档立卡贫困劳动者无遗漏参加培训。先期开展摸底调查,合理确定专业,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及时兑现补贴政策,贫困劳动者免费参加就业技能培训,给予伙食、住宿和交通补助。伙食补助标准为30元/人·天,住宿补助标准为50元/人·天,交通补助标准为20元/人·天。

  城区停车场建设逐步改善停车难问题

  市城管局

  为解决广大市民停车需求,缓解停车难问题,2017年我市将城区停车场建设纳入36项民生工程,由市城管局组织牵头。根据《六安市2016-2030年中心城区停车场(库)专项规划》相关要求,今年我市建设两处永久性停车场(大别山路建设银行东侧生态停车场及光明路南侧生态停车场)和三处临时性停车场(家园路家园停车场、长安南路银波大厦西侧停车场及天河路二水厂东侧停车场),总计1104个停车泊位,其中,建行东侧停车场停车位263个,光明路停车场121个,家园路停车场260个,银波大厦停车场260个,二水厂停车场200个。

  城市公共停车设施是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在建设前期,我市积极完善设施规划建设的用地供应、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等保障措施,快速启动。建设期间,不断加大停车场建设民生工程的宣传力度,倡导市民“文明出行 文明停车”。截至目前,我市三处临时停车场及光明路停车场已建设完成,建行东侧停车场目前处于收官阶段,待竣工后组织相关部门对五处停车场进行验收检查,验收合格后即可正式投入使用。正式投入使用后,将极大缓解城市停车压力,改善停车难现象,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好的出行环境。

  城区停车场建设是2017年市级民生工程项目,图为光明路生态停车场建成后的效果。

  棚户区改造圆了困难居民新房梦

  市住建委

  今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棚户区改造民生工程工作,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狠抓工作落实,提前超额完成该项民生工程目标任务,成效显著。截至10月底,棚户区改造新开工18860套,完成率101.79%,其中货币化安置14627套,货币化率77.56%,棚改安置房基本建成26197套,完成率190.95%。

  一抓时间节点。按照目标责任书要求,狠抓序时进度。对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县区,市政府按规定进行约谈、问责。二抓拆迁进度。征迁工作是棚改项目的关键难题,也是棚改建设工作的第一步。通过广泛征求民意,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全方位宣传棚户区改造的优惠政策和实施办法,赢得了群众的广泛支持。通过定期召开征迁调度会,挂图作战,大力推进拆迁进程。三抓开工建设。在项目建设中,切实做好项目、土地、资金、征收、单位、责任、监管、督查“八落实”,抓紧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同时强化责任意识,抓好统筹协调,找出项目建设的难点,发扬攻坚克难精神,确保按时完成任务。四抓货币化率。积极推行货币化补偿方式,年初及时将货币化安置任务分解到各县区、各具体项目,一方面缩短了安置周期,一方面满足了群众多样化的居住需求,同时对商品房库存量较大的县区减轻了去库存压力。截至10月底棚改货币化率达77.56%,远超目标22.56个百分点。五抓督查调度。实行“年初有目标、年中有督查、年底有考核”的调度机制,按月排名通报。市领导多次深入项目现场督查调度,现场解决存在的问题。六抓分配入住。创新工作思路,把公租房竣工、分配入住与项目开工建设一起调度,确保按时完成公租房分配任务。七抓监管工作。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审计、新闻媒体、人民群众等监督。对监督中反映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专人办理、及时整改、限时办结。

  经过详细深入的摸底调查,我市2018年棚户区改造计划已上报市政府确认,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审核。对2018年棚户区改造项目进行超前谋划,部分项目已提前开工,确保2018年的项目进一步提高速度和质量,继续保持全省前列位置。

  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做好“最后一公里”

  市水利局

  为推进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今年我市确定更新改造小型泵站9711千瓦,加固新建小型水闸284座,改造中小灌区8万亩,扩挖塘坝41398处,整治河沟796条,改造灌区末级渠系22万亩,计划总投资5.8亿元,截至10月底,全部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为顺利开展好这项民生工程,我市多措并举,扎实推进。一是及时分解下达任务。省级目标任务下达后,市水利局积极组织编制市级年度实施方案,于3月底完成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并及时将任务分解到各县区,各县区4月初完成了本县区方案的编制,4月底批复到各乡镇,为该项民生工程及早启动、全面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加强督查全力推进。各县区于4月初全面启动了年度工程建设,为及时掌握工程进度和质量,市水利局严格执行周调度、月通报制度,每周了解一次工程进展,每月开展一次专项督查,重点检查工程进度和质量,对发现的问题,通报到县区政府。三是积极争取建设资金。积极争取市财政支持,今年市财政拿出1230万元用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和管护,各县区按照省级财政补助资金1:1足额配套到位县级建设资金,保障了工程的顺利实施。

  通过各方努力,今年的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民生工程较往年有了更好的成效。一是工程推进迅速。在市水利局和市民生办的有力推动下,各县区工程进展迅速,于8月底基本完成了全年度的工程建设,与民生工程考核要求整体提前2个多月,确保了工程及早发挥效益。二是贫困村水利建设得到加强。为助力脱贫攻坚,2017年度工程建设优先安排给贫困村,省级以上立项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改造等项目优先安排到贫困地区,共完成了228个贫困村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任务,极大改善了贫困村水利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存在的薄弱环节。三是制定了新一轮五年规划。针对我市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存在的薄弱环节,市水利局组织各县区6月份编制完成了《农田水利专项(2018-2022年)》规划,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科学规划,下一步将系统治理、逐片销号,最终全面消除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存在的问题。

  下一步,我市将加快今年工程扫尾,督促各县区加快乡镇自验和县级验收。积极谋划2018年度建设任务,计划11月底前完成县级水利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工作,争取年后立即开工建设。

 选择年月
<2017年12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7282930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1234567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专栏⊙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