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贵祥赋诗

  张烈鹏

  霍邱籍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徐贵祥,被誉为“正面强攻战争文学的重型坦克”。作为小说家,他的作品广为流传,代表了新时期以来中国军旅文学的最高水平;作为散文家,他被评论界称为“散文中的军旅阳刚派”;作为剧作家,他编剧和参与编剧的电视剧很多,《历史的天空》“开启了英雄传奇的序幕”;他还著有一些传记文学作品。

  唯独,很少见到徐贵祥赋诗。客观地说,翻遍各种版本的文学史,在徐贵祥的头上,的确没有发现“诗人”这顶桂冠。

  幸运的是,作为徐贵祥的乡党,我有机会在一个只有十二名成员的“皖西文友”微信群里欣赏到他写的几首诗。

  今年八月中旬,徐贵祥率陈怀国、衣向东、陶纯等几位著名军旅作家回皖西革命老区采风。在金寨,有人忆及徐贵祥去年此时到古碑黑毛猪基地即兴所作的诗:“千里迢迢来吃猪,只是为了写本书;红旗飘呀飘起来,写不成书我是猪。”吟诵过后,一片欢腾。徐贵祥见状,笑吟吟地又补了两句:“鲜花岭上鲜花开,一书写成再吃猪。”

  很显然,这是一首临时戏作的打油诗,意在打趣逗乐,活跃气氛。徐贵祥给它命名为《书与猪》,并发在“皖西文友”微信群里。

  开心一笑之余,我却读出了独特的味道。诗句中,“飘呀飘起来”是徐贵祥正在创作的长篇小说书名,“鲜花岭上鲜花开”则是他在《人民文学》重磅推出,且被《中篇小说选刊》、《小说月报》等多家权威杂志头条转载的中篇小说标题。这两部小说都是他到故乡采风时的发现和收获。阅读这首打油诗的过程中,我固执地认为,诗中的“猪”,是一种借代、一种象征,更多的是指代故乡,包括故乡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丰富的物产资源和富庶的精神蕴藏。所谓“千里迢迢来吃猪”,其实是作家对魂牵梦萦的故乡的一种情愫,是立志写出乡情乡味、写好中国故事的万丈雄心。

  徐贵祥挥别皖西不久,发微信告诉大家,他正在“带学生下部队,住老营盘,吃连队饭,读安心书,走健康路。”他还发了几张照片与大家分享。

  有一张照片特别吸引眼球:高高的葫芦架上,挂满大大小小的葫芦;葫芦架下,一条笔直的水泥路通往远方。徐贵祥身穿迷彩服,全副武装,带着他的五女二男几位弟子站在水泥路上,笑看悬在半空的葫芦,谈得火热。独特的场景,生动的画面,令人赏心悦目。始料未及的是,徐贵祥专门为这张照片配了诗:“去年今日此山中,葫芦糊涂共秋风。糊涂归去复归来,葫芦藤下花正红。”

  这是一首仿拟诗,仿写了唐代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诗句并不难懂,但其中的“糊涂”一词,却让我们跟着糊涂。徐贵祥解释道:“糊涂即我,我妈姓胡,我小时候名叫胡徒。”解开了这个谜,就比较容易解读这首诗,比较容易搞明白这葫芦里到底装的是什么了。原来,徐贵祥身为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每年都会带毕业生来这里体验实实在在的军营生活,——当然,也会带学生们来看这里的葫芦。“葫芦藤下花正红”,抒写的正是花红果香之际为人师者的骄傲自豪之情,表达的是充盈心房的满满的挚爱,寄予的则是发自肺腑的殷切希望。

  日子总是流水般匆匆而过。数日之后,徐贵祥又有诗作问世。依然在基层连队,依然是照片题诗,依然用微信传递。诗云:“太行山下红旗展,红军后代来拉练。发扬传统励士气,快书独唱三句半。行程两万五千米,越过重重封锁线。野果干粮山泉水,一日教学胜半年。”

  这首诗很像快板书,朗朗上口且饶有情趣,但不知怎的,每次品读这首诗,我的眼帘总会映现出猎猎的战旗、熊熊的火焰、弥漫的硝烟,我的耳畔总会回响起有力的战鼓声、嘹亮的军号声和震撼时空的呐喊声。完全可以说,这是一首兵味战味十足的军旅之歌,记录了一个解放军将领的见闻和感悟。

  短暂的连队生活即将结束之际,徐贵祥在微信群里发表了他的诗歌新作:“忙了半上午,学会刮葫芦。艺多不压人,退休开瓢铺。”

  这是一首具有民歌特点的诗歌,诗意浅显,通俗易懂,意趣盎然。作家用简简单单的文字,记述了自己学习刮葫芦的经历和心得。“退休开瓢铺”,对于一个名满天下的大作家来说,应该是一句玩笑话,但作家对寻常生活的热爱、对人生境界的追求,一下子跃然纸上。

  徐贵祥赋诗,在他的十八般武艺中绝非强项。我所见识到的四首诗歌,多为他调侃时闲聊时即兴而作的打油诗,其共同的魅力是,真真切切地将作家的情、游子的梦、老师的心、军人的味、普通人的歌,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这些诗歌,我读懂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大写的人。

 选择年月
<2017年12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7282930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1234567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徐贵祥赋诗⊙文化短波⊙文化视界⊙心灵深处诗意的飞翔⊙《未来》的未来⊙毛姆的读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