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程传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连日来,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引起我市广大人民群众强烈反响。特别是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建成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老百姓的关爱。
近年来,我市把民生工程作为推进民生工作的金字品牌,逐年加大民生工程建设投入,以最高的标准、最硬的措施、最实的作风、最快的速度,不断增强民生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积极落实共享发展行动,扎实增进了人民群众的福祉。
家住金安区张店镇金庵村红星组的刘家山老人,今年78岁,过去身体状况很差,卧床不起已经三四年了,常年靠药物维持,生活举步维艰。但如今,刘家山老人却一改往日的一筹莫展,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老人的精神头也更足了。而这些变化都离不开民生工程的扶持。刘家山激动地说:“这两年,我共收到慢性病补贴累计4000多元。现在身体好了,压力小了,生活也更愉悦了。”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如今,通过民生工程的实施,我市各地有效缓解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生活难、上学难、看病难、行路难、住房难等突出问题,群众受益面和满意度都在大幅提升,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果。
舒城县张母桥镇长堰村村民高永长,已到耄耋之年。高永长一家四口人,儿子体弱多病,常年吃药,儿媳智力残疾,生活不能自理,一家人一直住在三间砖土结构的老屋里。
(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