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失联十六载 民警助圆寻亲梦
张 康
一位居住在舒城县百神庙镇的老人与亲人失联16年,寻找无果求助民警,民警经过努力终于让老人与亲人取得联系,16年离断亲情重新相继。
事情还要从11月20日上午说起,如同往常一样,百神庙派出所舒楼村驻村民警孙浩来到了舒楼村开展“一村一警”工作,在工作过程中了解到该村有一位老人与亲人已经失联达16年之久。得知情况后,民警与百神庙镇舒楼村村委会书记钟读文进行了沟通,11月21日下午在其陪同下,两位老人来到了百神庙派出所民警办公室求助:“我想趁我还能动回老家去看看,请你们帮我了却这个最大的心愿。”说话的老人名叫张红桃,2001年的一天,因为其本人精神状态不是特别好,不知道回家的路,竟稀里糊涂地从一个城市走到另一个陌生的城市,从此,她便与家人完全失去了联系,开始了漫长的流浪生活,最终来到了舒城县百神庙镇,被当地舒楼村村民程某收留。一晃16年过去了,张红桃也成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落叶归根,老人想在有生之年回家看一眼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
这16年来,一方面因为张红桃老人不认识字,加之口音重,另一方面由于时间跨度大,老人年岁已高,早已记不清楚自己家在何处。此外,收留她的程某一家人也在四处帮其寻找亲人,但始终未能如愿。归乡看一眼的心结便一直在老人家心头萦绕。于是,张红桃老人决定向百神庙派出所求助,希望派出所民警能帮其找到失去联系的亲人。
由于常年在外,张红桃没有办理过身份证,户口可能已经被冻结,这给民警核实身份带来了困难。民警细心地对老人进行了询问,以求获得更多的线索,但老人除了知道自己的名字外,其他的都已经记不得了。在民警的引导和提示下,老人说出了“潜山、边桥”,根据这一线索,民警对这些区域进行搜索,先后在安徽省、湖北省、河南省、重庆市等地发现了这些地名,但是和老人的身份信息均没有相符合的。民警立即改变思路,进行了关键词转换“桥边”,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3个多小时的细致查找,终于发现湖北省蕲春县向桥乡桥边村中有位名叫张红桃的女子。民警立即联系了蕲春县公安局向桥派出所户籍民警,请当地派出所民警帮忙查询其户籍信息,最终确定了老人身份信息,并通过当地派出所,向其家人说明了情况,对方在疑虑之下,表示第二天赶来百神庙镇看看。
“至亲分离十六载,此时相见倍加亲。”11月22日中午,在寒风中守候多时的百神庙派出所民警终于迎来了一辆越野车。车刚一停下,张红桃的哥哥、妹夫、儿子,女儿、女婿一行5人在民警的指引下经过辨认,张红桃老人和亲人们紧紧拥抱在一起,泪流满面。其实这些年,张红桃家人也在苦苦寻找,但是没有结果,然而这段等待了16年的团聚,在民警的帮助下,终于得以实现。
乡村旅游
体味乡愁

11月25日,裕安区顺河镇王圩村,游人在小龙生态园里用石磨磨豆浆,体验传统农耕文化。据了解,位于裕安区顺河镇王圩村境内、占地约2000亩,集开发青少年户外生活体验、农家大灶台体验、农耕民俗等于一体的小龙生态园,为游客构建出一处自然景观优美、农耕文化丰富、乡村风情浓厚的生态乡趣乐园,吸引各地游客前去踏寻生态之美,体味冬日暖阳下的浓浓乡愁。
本报记者 田凯平 摄
不动产登记知识进社区
本报讯(记者
王婷婷)为了更好地服务百姓,普及不动产登记知识,增进市民对不动产登记法规制度、相关常识的了解,近日,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开展了“不动产登记知识进社区”活动宣传。
活动中,不动产登记中心组织志愿者走上街头、走进社区,重点宣传了不动产登记相关政策、业务办理流程、不动产登记办理注意事项及常见问题的解决办法等,并针对群众关心的房产过户、抵押、补证和权籍落宗、办结时限、收费等业务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活动的开展,提升了广大市民对不动产登记的认知度,让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获取专业、权威的不动产登记知识,为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
金安以马拉松精神
统筹推进全区各项工作
本报讯(刘扬
张亚军)11月26日,金安区委、区政府召开大会,总结马拉松赛事经验,打造马拉松文化、加强赛事交流、提升赛事品质、推动大别山国际马拉松运动蓬勃健康发展。
10月15日,2017大别山国际马拉松赛在金安区东部新城成功举办,共吸引来自15个国家1万余名选手参加,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人们砥砺前行,向自己的身体和精神发起挑战,沸腾一座城、感动一座城、激励一座城,全面实现了“安全、和谐、精彩”的预期目标,充分展示了六安良好形象和市民文明素养,进一步提升了六安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区委、区政府号召全区广大干群,团结一心,恪守职守,顽强拼搏,勇于奉献,发挥马拉松精神,敢想敢干,凝心聚力,保稳定、保增长、保安全,争先创新,统筹推进全区各项工作更上一个台阶。会上,区委、区政府还表彰了2017大别山国际马拉松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组织。
“网红”故宫,没有“冷宫”
张 凡
最近,故宫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北京之行,第一站就选择了故宫。三大殿,宝蕴楼,畅音阁……故宫向世界展示着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包容和合。而这几天,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也因为一段演讲视频“火了”,“千万别买我们的东西,太漂亮了容易弄丢”,幽默风趣的话语,与文物工作者的传统印象形成“反差萌”,一时间圈粉无数。威严与活泼,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就这样和谐地集于故宫一身,让这座将近600岁的紫禁城、90多岁的故宫博物院,如此鲜活地走进我们的视野,如此亲切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
故宫对外开放、成为公共的文化设施,始于1925年10月10日。500多年没有对平民开放过的紫禁城,突然向社会开放,自然观者云集。据当时的老员工回忆,当天闭馆后打扫卫生,光被挤掉的鞋子就捡了一筐。如果说当年的一拥而上,很多人还是抱着一睹皇家大内神秘的好奇心理,那么今天,每年1500多万人次走进故宫的背后,则是人们愈益强烈的文化需求。近些年来,海昏侯墓考古引发的观展热潮,冲刺看名画的“故宫跑”,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公众对传统的兴趣、对文化的渴望。如何安放这样蓬勃的文化热情?如何对接文化消费的社会新风尚?这是今天博物馆发展需要回答的问题。
故宫的“走红”,恰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的视角。对于博物馆来说,收藏文物、研究文物,让昨天的历史能够经过今天完整地留给明天,是重要的;而让更多民众能够亲近历史,近距离感受文化的魅力,同样是重要的。有这样一个细节值得玩味:以前故宫的厕所是收费的,每年能收入几百万元;游客要参观珍宝馆,也要花两块钱买一双环保鞋。对个人来说这样的收费可能并不高,但却让故宫显得没那么可亲可爱。如今,厕所收费早已销声匿迹,文化产品创收风生水起,这样的转变,不仅是经营模式的巨大进步,更是发展思路的改弦易辙。从板起面孔到俯下身子,从自带敬畏感到“萌萌哒”“接地气”,更有亲和力、人情味的“人设”,不断拉近故宫与人们的距离。
今天的博物馆,不仅要提供更多的展馆、展品,还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文化真正走进人们的心里。在这方面,很多博物馆做出了有意义的尝试。比如,故宫根据网友提议生产了“冷宫”冰箱贴,同时还推出“御膳房”冰箱贴,并附一份介绍,说明故宫里并没有“冷宫”。苏州博物馆则另辟蹊径,每年季节性售卖“吴门四家”之一的文征明当年手植紫藤的种子。无论是通过充满趣味的文化创意实现知识的普及,还是通过传递400年老树的种子回望文人精神,都让传统文化在今天焕发了新的生命和活力。
故宫的老院长郑欣淼曾说过,“故宫是有生命的,因为文化是活的生命。”只有发展才有持久的影响力,只有传播才有广泛的影响力;只有有影响力,文化才不会被“打入冷宫”,而是一直热腾腾的。处身互联网时代,博物馆要吸引更多的公众,更好地发挥文物展示、公众教育、文化传播的作用,就不能保持一成不变的严肃面孔,而要建立与公众的连结,不断拓展人们感知文化的渠道和深度。
不久前,上海博物馆为了迎接巨幅的古代山西壁画,史无前例地把博物馆的南门拆除了,这种对待文物的温情和敬意,令人感佩。而这似乎也是一种隐喻:文化蓬勃发展,传统生生不息,还需要拆掉更多的“门槛”,还需要更加开放的姿态,让更多的人走进来,让更多的文化走出去。
霍邱县完成小型
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年度任务
霍邱讯(赵德松
钱文全)今年以来,霍邱县紧紧围绕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民生工程年度目标任务,主动作为,多措并举,确保了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提前完成建设任务。据了解,截至目前,2017年计划任务的20309口塘坝扩挖、70条沟渠清淤整治、3100千瓦小型泵站更新改造、23座小水闸除险加固、4万亩中小型灌区改造及9万亩末级渠系改造任务全面完成。
抓投入。全年计划投资4080万元,其中省、县级财政投资3744万元。县政府及时拨付省级建设资金1872万元,同时安排县财政配套资金1872万元,并全部拨付到位。水利专项实施0.5万立方米以上塘坝扩挖676口,沟渠清淤整治57条,小水闸除险加固11座,小型泵站更新改造
2261.5千瓦等。抓重点。为支持贫困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项目上优先对贫困村进行倾斜。2017年度安排86个重点贫困村水利专项资金项目334个,占水利专项资金项目总数787个的42.44%,投入财政专项资金1894万元,占年度专项资金总数的50.59%。2018年度计划实施该年度拟出列的36个重点贫困村,估算投资2亿元,实施方案初稿已编制完成。抓质量。为确保工程质量,县水务局与各乡镇组织人员,联合对工程质量进行督查把关,水务分局与乡镇水利站积极主动提供技术指导与服务,确保按照标准实施。抓督查。县委、县政府督查室牵头,协调县民生办、财政局、发改委等部门,强化监督调度,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督查,推动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工作有序开展。抓考核。县政府将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内容,组织对乡镇进行考核,开展“丰蓼杯”评比,对考核结果奖优罚劣,并与下年度项目计划安排挂钩。
金安区积极开展
“放心消费”创建活动
本报讯(郑国勇)金安区积极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切实提升维权效能。据了解,今年以来,共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1048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2.6万元。
该区率先在全市完成消协更名改制任务,批准成立了区消保委,并以“放心消费”创建为抓手,整合维权资源,加大维权力度,进一步服务和改善民生,释放消费潜力,提振消费信心,让消费者安全放心、质量放心、价格放心、服务放心、维权放心。先后受理食品药品、产品质量、合同违约、商标侵权等领域投诉举报1048件,其中职业打假人投诉举报82件,市长热线8件。处理“诉转案”16件,入库罚没款15.6万元。与此同时,积极推进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网络建设和12315“五进”(进商场、超市、市场、企业、景区)工作,做到“受理投诉快,调解查处快,信息反馈快”。开展重点领域商品质量专项整治,抽检网络销售商品10组,建筑装饰材料15组,电线电缆10组,童车童床10组,并将依据《产品质量法》规定,加大对监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的查处、整改力度。
扶贫先扶“精气神”
(上接一版)
小山村已上新台阶
扶志加扶智,让独山村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路通了,水清了,生产发展起来了,特别是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写满了自信。
独山村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是贫困户的乐园,现有水产养殖面积480亩,目前由160户经营,其中贫困户有80多户,村书记说,通过发展水产养殖,人均纯收入达到千元以上。
村级光伏发电也助推了村民收入的提高。贫困户刘大光一直苦于贫困,但自享受光伏政策后,他的干劲越来越大。他说,我今年争取脱贫,不给村里丢脸。
环境也得到了极大改善。该村设置环卫公益岗,从贫困户中聘用28人,定岗定责对村内主干道、庄前宅后和河塘进行保洁维护;全村主要道路共放置垃圾桶80个,做到垃圾户收集、村转运,村内环境得到了有效整治和改善。
特别让村民高兴的是,世世代代为水所困的问题也终于得到解决。村里不仅修建了自来水厂,同时,加大投入,清淤当家塘29口。独山村,正以波光粼粼的水世界面貌呈现于大家眼前。
现代化设施也进了村。该村已建通信基站1座,宽带入户率达50%,无线信号覆盖率100%。村民们也能享受到无线网服务,坐在家里,手指一按,天下大事、无限信息尽在掌握之中。
村美民富新风起,层林尽染千景来。独山村,舒城县百多村中一景,正以崭新的姿态向我们走来,诉说着她的变化,展示着她的容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