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组团揽才收获丰
人才新政显现“磁场效应”
张晓芳 本报记者 储 勇
10月29日,巡回招聘会(合肥站),六安20家企业向优秀学子们抛出橄榄枝,收获求职简历500多份;11月4日-5日,巡回招聘会(南京站),六安13家企业参与,吸引118名高校毕业生求职;11月10日,巡回招聘会(武汉站),六安14家企业收到简历58份……近期,第五届全国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秋季巡回招聘会在全国多个城市陆续展开,市人社部门组织本土数十家企业参与,推荐优势产业、企业,展示魅力六安对人才的政策及人文关怀,受到了众多高校毕业生的关注,取得了丰硕的招聘成果。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在这个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人才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当前,在大城市落户政策逐渐收紧、房价高企,人才“溢出效应”开始显现的大背景下,为吸引更多人才,各地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纷纷放出一系列“引才大招”。处在转型升级关键期的六安也不甘落后,今年以来,出台《六安市吸引大学生创业创新的实施办法》,针对大学生推出“生活补贴”和“住房补贴”等优惠政策;发布《关于加快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的意见》,提出实施“英才培育计划”、“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等六大计划,决定用5年时间向国内外引进100名左右高层次人才……一系列“真金白银”又显“人文关怀”“政策大礼包”,不仅为人才创业创新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也提升了魅力六安的城市吸引力。
为提高招揽人才的成功率,在本次活动前,市人社部门精心编制了《宣传册》,还在《新安晚报》、《金陵晚报》、《楚天都市报》上刊登了招才引智宣传专版,不仅展示了六安这座城市的宜居环境和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还重点推介了六安近年来针对人才创新创业、打造人才高地推出的优惠政策。同时,市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心提前对企业及其招聘岗位进行了筛选,严格遵循高端精准定位原则。参与此次巡回招聘的企业包括迎驾集团、博微长安、名家汇光电科技、墙煌彩铝等本土优质企业,提供了结构设计师、软件设计师、法务专员、液压工程师、电气工程师等多个类别的高端岗位,且岗位待遇优厚。
参与此次巡回招聘会活动,为六安本土企业与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对接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巡回招聘会每一站现场,六安招聘企业的席位前都会围绕着许多高校毕业生。现场有很多人对六安这座城市十分感兴趣。“六安交通方便吗?”、“六安的房租贵吗?”求职者们纷纷发问。招聘过程中,市人社部门负责人带领工作人员面对面回答了求职者的一系列疑问,在得到满意的答复后,不少毕业生马上又回到六安企业的席位前与招聘主管详谈具体事宜。不仅是外地毕业生青睐六安,很多六安籍学生也将鸿鹄之志锁定在故乡。10月29日巡回招聘会(合肥站)现场,在合肥某高校就读大四的六安籍学子小陈说,他将两份简历分别投给了迎驾集团和博微长安,“我希望回家乡工作,现在看到有这么好的政策,我一定得把握住。”
打造为民服务示范窗口
——皋城法律服务所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侧记
本报记者 李文斌
“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依法开展基层法律服务,赢得了当事人的信任,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不愧是为民服务的示范窗口。”这是金安区司法局日前在皋城法律服务所检查工作时给予的高度评价。
近年来,皋城法律服务所始终坚持把尽职尽责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责任放在首位,狠抓政治业务学习,坚持每月开展一次集中学习,由所领导领学文件,对有关法律法规进行解读,不断提高创新工作的政治业务水平,增强政治责任感和维护大局意识的政治敏感性。
在实际工作中,他们不断汲取工作教训,建立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制订了案件统一登记编号、统一收费开票、统一结案卷宗归档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严格按章办事,严禁私自收案。该所主任晏学文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处处以身作则,带头以所为家,被大家公认为埋头苦干的“老黄牛”。同时,该所还注重加强财务管理,严格财务手续和财务纪律,依法按章纳税。今年来,共代理各类案件136件,收费36万元,件件做到按规定登记、开票、归档的要求。
积极做好法律援助工作,保质保量完成法援案件任务是该所的一大特色。自2015年5月起,该所按照市中级人民法院的要求,在中院服务大厅设立法律服务咨询台,免费接待咨询有关法律问题的群众,并代写有关法律文书,为群众释法解惑,调解民事纠纷,尽力化解矛盾。法律服务咨询台从设立至今,已接待前来咨询的群众375人次,代书46人次。他们的工作得到了市中级人民法院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领导来六安视察工作,专门来到该所法律咨询台前仔细询问法律咨询工作开展情况,查看接待咨询登记簿,对他们的工作给了很高的评价和充分的肯定。
此外,为进一步拓展法律服务领域,打造服务品牌,该所还结合实际,立足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积极为当地群众在法律服务领域方面排忧解难,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外出工作人员及其他需要提供法律援助的弱势群体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法律服务。还积极参与普法和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把群众急需、社会知晓度不高,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及时向群众宣传,争当普法工作的排头兵。
“青春之花”绽放在扶贫路上
程度厚 本报记者 宋金婷
雷甦,叶集区姚李镇合兴村扶贫第一书记,省商务厅下派的年轻干部,他从繁华的省城来到环境艰苦的偏远农村,把心贴在合兴村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成为全镇乃至叶集区扶贫干部的排头兵,贫困群众的贴心人。下派当年,雷甦年仅26岁,直至今年已有4个年头了,他把人生中最美丽的青春之花,绽放在合兴村每寸土地上,开放在贫困群众的心坎上。
雷甦初来乍到,村里的干部群众看到他还是一个皮肤白净的毛小伙子,心里都犯起了嘀咕,都认为一个城里来的孩子,能吃得了农村的苦吗?能带好一班人吗?一连串的问号在该村干群脑海里萦绕。雷甦却觉得组织能把这副重担放在自己肩上,就是对自己莫大的信任,搞好全村的扶贫工作义不容辞。雷甦很快地把村里扶贫工作理出了头绪,他与村干部集思广益,一起研究脱贫方案,制订帮扶计划和脱贫目标。雷甦经常深入贫困户家庭,嘘寒问暖,千方百计为他们寻找致富的门路。该村后林组贫困群众朱国才一家4口人,其中有两人残疾,居住的还是上世纪50年代的土坯房,晴天漏光,雨天漏雨成为危房,若遇到连阴雨,很可能有倒塌的危险。雷甦在帮助他们家争取危改资金的同时,还争取到了省商务厅的关注,对朱国才一家进行扶贫救助。去年,朱国才家建起了三间砖瓦结构的平房,终于有了安定的家。
为了推动村里的传统种植更新转型,雷甦和村两委从外地引进一种小南瓜品种,租赁30亩土地栽植大棚小南瓜,通过示范引领,成立了“合兴村小南瓜种植合作社”。其中20户贫困户带资入股,总融资100万元,40户贫困户利用产业直达资金交给合作社统一新建大棚,融资群众通过一帮一等模式,直接参与种植经营。今年春天该村在示范基地附近又扩大栽植面积100余亩,共新建了近200个塑料大棚,日常管理用工和成熟季节用工,都是村里在册的贫困群众,多措并举助力于脱贫。雷甦告诉记者,今年小南瓜喜获丰收,100多亩小南瓜毛收入600多万元,既助推了村域经济发展,又为贫困群众脱贫打了一针“强心剂”。为此,村里群众有句顺口溜:“史河下游是合兴,合兴干群有决心,脱贫群众笑开颜”。
霍邱县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再创新高
本报讯(宋晓靖 记者
李文斌)2017年,霍邱县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采取有力措施,多措并举,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再创新高。截至目前,该县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已征收738.6万元,县级实际入库590.9万元。
认真组织开展“送法上门、依法征收”活动。县残联、县地税局、县财政局主动走进用人单位,大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提高用人单位的缴费意识,并召开多场业务人员培训会,把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依法缴纳保障金作为重要内容,现场解读。建立工作联系机制。县残联、县地税局、县财政局密切配合,多次召开保障金征收工作协调会,明确今年征收工作的难点、重点,强调保障金征收工作要做到“三个明确”:明确用人单位名单、明确征收重点、明确职工人数,有力地促进了今年征收工作顺利开展。全面征收、足额缴纳。县地税局及时向用人单位送达《霍邱县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情况审核确定书》,告知其缴费金额和缴费期限,同时指定专时足额征收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