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4日06版
文章导航
 
民间语文

  邵桑杰测字

  蔡 琦

  光绪年间,毛坦厂古镇市井间出一奇人,名曰邵桑杰。

  邵桑杰善以景测字,每每灵验,乡人皆称其为神算,遇有疑难不测之事,均找邵桑杰指点迷津。

  一日,某村妇因丈夫出外经商多年,音讯全无,颇多思念,遂去邵桑杰处打探丈夫消息。时值初夏,村妇手拿起其夫用过的一把旧折扇边走边摇来至测字摊前,邵桑杰看了村妇一眼后,说道:“你可是来问夫归何日?”那村妇一闻此言,满面通红,遂用折扇遮住面孔称是,并反问道:“先生何以知我问官人消息?”邵答道:“你所拿的折扇,扇面已经破烂,扇骨根根毕露,如你询问其他亲人凶吉,其人已死在外了,且已抛尸露骨;但你问的是丈夫消息,俗话说,穿衣见父,脱衣见夫,你的丈夫在外很好,今日即可归家,你可回家置酒恭候了。”村妇听之,遂向旁边铺门上一靠,不胜羞涩。邵桑杰一见,大惊失色:“哎哟不好,你丈夫要休你。”村妇惊问何故。邵桑杰说:“人旁立一木为休字,你身靠木门,正合此字,我不要你的问金,赶快回家去吧。”

  那村妇将信将疑回到家中,将邵桑杰所说之话思量一番,心想夫君离家多年,今晚回来应好好置酒迎接。天气将晚,村妇已把酒菜置办齐全,盅筷齐备放在桌面,明烛高悬,静候丈夫归来。二更时分,夫果然风尘仆仆赶回家中。进门一看,妻子梳洗干净,盛装置酒恭候,不觉疑心大起。心想自己离乡多年,妻子在家独守空房,肯定难耐寂寞,做下红杏出墙之事,看今晚情形,定是备酒恭迎情夫。思量至此不禁大怒:“大胆贱妇,今晚浓妆艳服,置酒恭候,不知侍候哪个贼男人。”村妇叫苦不迭,急忙将上午之事一五一十告诉丈夫。男人听后,说道:“我不信世上竟有如此神算之人,明晨我去探个究竟。”

  次日凌晨,邵毫不隐瞒,遂将昨日村妇测字问询之事,如此这般悉数告诉了那男人。男人一听心中大安,深感错怪了妻子,又叹服邵的神机妙算,就拿出银两酬谢。旧时碎银皆由布巾包裹,便于携带。男人拿出碎银后,顺手用嘴巴咬住布巾一角来包裹银两。邵桑杰一见,连叫不好,说道:“你赶快回家,你妻在家上吊自尽。”男人一听莫名其妙,急问何以见得,邵答道:“你口咬布巾,口下一巾乃一吊字,加之昨晚你责怪妻子,她心中恐慌,恐怕已寻短见,赶快救人吧。”男人听说,魂不附体,一路飞跑至家。

  那村妇心中恐惧,怕万一说不清楚被他休掉,有何面目见人,一时想不开,悬梁自尽了。

  男人恼怒不已,一张状纸将邵桑杰告上大堂,说邵妖言惑众,致死人命。

  州府大人闻之,命差人将邵桑杰拘押至州衙。

  邵被押至大堂后,叫苦不迭,并把实情经过悉数告诉大老爷。

  老爷一听,甚为惊疑,遂说到:“本州对你所说之事,心中深为怀疑,待本官当场出题验测,如能测对,判你无罪,如果测错,严惩不怠!”

  邵桑杰说:“大老爷明鉴,尽管出题好了,如若不灵,邵某甘愿受罚。”

  那老爷随手向空中一招,朝袖中一放,问道:“你猜我袖中藏的是什么?”

  邵桑杰用眼一瞟,看见大堂的屏风后微露出一个年轻女人的面容,原来是州太爷的小老婆,听说大堂下在审问神算邵桑杰,一时禁不住好奇,跑来屏风后偷看结果。邵桑杰一见,灵机一动,顺口答道:“禀老爷,大人的袖中藏的是个雀儿。”老爷惊奇,忙问何之知晓?邵答道:“雀字,乃少佳二字组成,我见屏风后露出一少年佳人的面容,故而测出老爷所藏之物是个雀儿。”

  县老爷说:“再出一题考你,你看那大堂外的汉子所挑何物?”

  邵桑杰转身,向大堂外一望,远处大树下栓(拴)一肥猪,一个小贩肩挑担子正在此歇息。邵桑杰见此,灵机触动,说到:“回老爷,那汉子担的是两筐核桃。”

  县老爷差人前去查看,那汉子挑的果是核桃。分毫不差。老爷大惊,忙问何以如此灵验。邵从容答道:“树下栓(拴)一猪,猪又称亥,树旁有亥,不就是核吗?所以我测出那人挑的是两筐核桃。”

  县太爷见邵桑杰测字如此灵验,深为叹服,遂当堂宣判邵桑杰无罪开释。

  斧头船与虎头潭

  陆秀红

  虎头潭不知何年形成,毛岔河一带的村民都知道潭水深不可测。老爷爷们传言,“虎头潭水惹不起,四两黄丝不着底。”还有老奶奶们说,潭底有一头水猫猴,出水时和岸上的虎头石差不多大,脸样子比老虎还凶,专门吃小孩。所以,孩子们都不敢靠近,生怕潭底冒出水猫猴,把自己拖下去。

  有个小伙子叫李大江,胆子大,平时以打渔为生,虎头潭是他经常撒网的地方。有一次,他把网撒了下去,但捞上来网底破了一个很大的洞。李大江看着网底的洞口,很是吃惊,难道真有水猫猴从网里挣跑了?

  第二天,李大江再来打渔,特意带了一把锋利的大斧头,搁在船上,心想要是水猫猴上网了,就一斧子劈了它。然而,从此以后,李大江的网再也没有破过。

  孩子们知道李大江带着斧头来虎头潭打渔,就不怕了。每当李大江打渔时,就有一群孩子来看热闹,也有给家里大人帮忙洗菜、洗衣服的。孩子们感谢李大江震慑住了水猫猴,都管他打渔的小船叫斧头船。不久,孩子们还呼朋引伴唱起了童谣,“水深莫如虎头潭,胆大莫如斧头船。虎头潭下有毛猴,斧头船上有斧头。”

  后来,李大江老了。原来的孩子们长大了,他们把李大江的斧头船抬到了虎头潭石顶,想这样会继续震慑潭底的水猫猴。天长日久,船和斧头把的木料枯朽了,大斧的铁锈锈迹布满了整块虎头石。

  后人为了纪念李大江的斧头船,就模仿着造了很多,逢年过节都会找一些健壮的小伙在潭面上划行。这风俗,大约就是虎头潭漂流的来由吧,不过现在船上不用放斧头了。

  记忆中的白骡

  时 晓

  在我能够记事的时候,它已经不年轻了。它的出身要追溯到全国人民吃大锅饭的时代,后来撤销了生产大队,实行包田到户,它才从生产队上分到了我的家。它年事已高,但是依然玉树临风,风流倜傥。它高高大大的身影,继承了它母亲的良好基因,一匹白马的伟岸身姿。一身光滑白色的皮毛,总是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母亲在院子里给它弄了一间亭子,地上铺着厚厚的麦草秆,那就是它的床了,它累了的时候就躺在麦草堆上休息。它的床头有一口石槽,里面放着它的吃食。它吃一切草本植物,各种青草它都爱。二姐经常到田野里给它打来新鲜清美的野草供它实用。母亲也爱她,每顿还要给它用杂粮熬汤喂给它。我也经常讨好地把二姐打来的草抱上一小簇放到它的石槽里,它就发出一种类似“赫赫”的叫声。我想,它是在对我笑吧。

  我二姐尤其爱它,经常骑在它的背上,到村子周围转悠。我却不敢,我从小有焦虑症,坐马车担心马会翻车,坐拖拉机担心拖拉机会掉到水沟里去,长大了坐飞机也经常担心飞机从天下掉下来。所以,我不敢骑它,只能羡慕地在旁边看着。它对我二姐特别温柔,从来没有将二姐从背上摔下来过。当然它也不是对谁都如此温柔,村里别的人要是想骑着它,它不乐意的时候便会扬起四蹄,身子轻轻一跃,将人掀翻在地。

  有一次,白骡忽然挣脱了缰绳,像着了魔一样,绕着村子狂奔,我当时碰巧在村子旁边的河沿上玩耍,白骡冲着我待着的方向跑过来,村里人都紧张地大喊,我母亲也吓坏了,担心白骡会伤到我。因为在之前不久,村里刚有一个小伙伴被家里养的驴咬烂了半边脸,缝了十几针。没想到白骡跑到了我附近就放慢了脚步,然后在我面前停了下来。我当时并没觉得害怕,只是盯着它的眼睛看,它也很友善地回望着我,我在它那双大大的眼睛里看到我小小的身影。它仿佛知道我是家里的一员,所以与我温柔相待。

  村子里的骡子并不多见,在一群牛驴面前,它有着天生优越感,气宇轩扬如鹤立鸡群。于是经常会有邻居过来借白骡一用。有时候它不是太听话,邻居就会用鞭子对着它的后背或者屁股猛抽,这情景有一次不小心被二姐看到了,二姐很心疼,就不肯借给邻居用。母亲为人热情,好面子,怕得罪邻居不太好,二姐为此跟母亲争吵,护着它不让牵,或者让对方再三保证不能打它。母亲就过来摸摸白骡的脑袋,给它挠挠痒痒,窃窃私语跟它交代几句,它就很懂事地跟着邻居去了。

  白骡跟着父亲走南闯北,去了很多地方,它的身后驾着一辆平板车,里面经常载着满满当当的谷物。父亲也爱它,很少舍得用鞭子像别的村民那样用力抽打,鞭子在手里只轻轻一摇,它就很努力地在跑了。有一天,父亲驾着白骡出远门,说好一周内回来,结果都过去九天了,还不见归家,也没有什么音讯。母亲在家急得团团转,却也无从找寻,只能在家里坐等。第十天晚上,夜半时分,只听大门外一阵咚咚的撞门声,母亲起身开门,一看,竟是白骡回来了,车上驮着奄奄一息的父亲,母亲一摸父亲的额头,滚烫滚烫。母亲赶紧叫醒我们,把父亲搀扶进屋来。后来听父亲说,他回来的路上忽然生病,发起了高烧,他躺上车板之后,就一直处于昏睡状态,没想到白骡在无人驾驭的情况下,走了几百里地,一路把他驮回了家。常言道,老马识途。而白骡,竟救了父亲一命。

  它一直很健硕,直到有一天早上,它躺在地上一动不动,父亲拍它它也不起来,石槽里堆满了前夜放置的草料,它的眼睛半闭着,仿佛睡不醒一般。父亲找来兽医给它检查,我在旁边问父亲,它是不是肚子疼不想起来。兽医说,它其实没有什么病,它只是老了,可能马上就会死去。父亲想要将它卖掉。母亲不同意,二姐也不同意。因为卖掉就意味着它要被杀掉了。

  有一天凌晨,天还没有亮。我在被窝里听到隔壁房间传来母亲嘤嘤的哭声。第二天起床,我发现白骡不见了。母亲已经哭红了双眼,二姐也哭了。我知道,白骡离我们远去了。

  后来的日子里,我有许多次梦见它在天堂里撒欢奔跑,旁边跟着它的母亲,那是一匹漂亮的白马。

 

 选择年月
<2017年11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123
45678910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百花园⊙民间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