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2日08版 
文章导航
 
旅游休闲

  大裂谷是一张试卷

  邵有常 文/图E:\11月22日5678\22日八版\八版1121172749.jpg

 

  人悬半空,往下看是深渊,往上看是悬崖,双腿在颤抖,双手死死扣住石头,头脑一片空白……这是我一个同学在攀爬大裂谷时的惊险一刻。那时候,大裂谷还没有开发,最原始的状态,我的这位老兄一向胆小,那天在我们的怂恿下,硬着头皮去了,我们几个憋着坏,等着看他的笑话,开始的二个闸口还比较顺利,到最后一道关时,他傻眼了,二山合拢,只留一线天光,数十米的悬崖,垂直上升。凡事耐不住劝,他很勉强地攀上去,一步一回头,半空中,他停下来,声音是颤抖的:我不行了。后来,我们一同努力,让他脱离了险境。晚上吃饭时,他说,你们知道我当时在想什么吗?我在想,我老婆那么怕黑,没了我,她怎么办?我的孩子还那么小,没了我,他怎么办?

  后来,与这位同学见面很少,但,一直记得同学的那两个“怎么办”。如果说大裂谷是一张考试卷,那么,这张试卷测出了他对老婆孩子的爱,心灵最深处的爱。

  现在,大裂谷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景点了,在合肥、南京都有很响的名次。它的官方全称应该是皖西大裂谷,当地人并不这么叫,叫三道闸,又叫避王岩。避王岩与一个传说有关,说张献忠曾经在这里避过难,当然,与之而来的还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叫三道闸应该更加妥帖一些,非常形象,要想穿越这条沟谷,有三处最为艰难,状如闸口。开发商为了听觉的冲击力,改为大裂谷。

  从审美的角度,大裂谷谈不上有多美,普普通通的石头,平平常常的树木,一条沟谷,并不长,全程下来,一个小时的事情,但是,在这一个小时里,你完全与自然合二为一,你的全部精力都用在怎么攀登上,脚怎么放,手怎么扣,身体怎么侧,你甚至忘记了观察脚下的清溪、崖壁上的鹰巢。你不再那么讲究卫生了,附着青苔的石头,你会一把抓住;你不再那么注意形象了,扭着屁股,丑态百出地爬过拦路石……没有人在意你,也没有人取笑你,因为大家都和你一样。

  严格上说,大裂谷不是景点,应该是一个项目,大自然给我们的简易攀岩项目,紧张、困难、刺激,但又并不危险。玩大裂谷的意义不是你欣赏到什么美景,而是一种参与,是对你自己的一次测验,也是自我的一次放松,回归原始的放松,这时候的你和婴儿玩泥巴是一样的,和猿猴跳跃于山林是一样的,和鱼儿在水里吐泡泡是一样的。它之所以吸引人的原因应该在这里吧。

  导游一般在路上就要给你“上课”,吊足你的胃口。说玩大裂谷要具备三种力——体力、毅力和智力。大意是身体要好,能够完成攀登就说明你的身体状态很年轻;毅力要坚强,要敢于挑战,不退缩;还要聪明,懂得巧妙利用地形地貌,借力攀登。又说年龄太小的不能上,太大的不能上,太胖的人也不能上。他越是这么说你就越是想上,谁愿意在众人面前认输呢——考试题出来了,怎么也得试一把。

  在这样一份大自然的试卷面前,一百个人就有一百个答法,一万个人就有一万种感悟。我陪过不少客人攀爬大裂谷,有几回客人的“即兴感悟”非常精彩,至今难忘。

  一次,几个年轻的诗人、画家,她们把攀爬的过程与恋爱婚姻结合得很好。刚入谷口,翠竹掩映,鸟语花香——刚刚谈恋爱时的“渐入佳境”;到闸口,路难行,相互帮助——谈一段时间了,开始“拉拉扯扯”;翻越拦路石,需要同伴托着、抱着——已经同居了,“不分你我”;过了一道闸豁然开朗,路面稍平,谈笑风生——美好生活开始了,“恩恩爱爱”;最后难关,有的上去了,有的退缩了——上去了,“白头偕老”;退缩了,“劳燕分飞”。

  孩子们把攀登与做作业联系起来,商人和讨价还价联系起来,哲学家和人生联系起来,艺术家和音乐联系起来。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联系,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感悟,你可以说,也可以不说,但是,你爬过的山知道,你摸过的石也知道,它们也不说。不管你怎么答题,大裂谷都给你一百分。

  大自然是宽厚的,它仁慈地看着你,喜欢你笑,希望你幸福。

  诗意蕴山青

  陆秀红

E:\11月22日5678\22日八版\八版121173230.jpg

  早在师范读书时,就常在校园逸夫楼前的蕴山亭里看书。后来得知,朱蕴山先辈的故里在嵩寮岩,那里还有“六安古八景”之一的嵩寮泻乳。一直想去,今年国庆,和家人经过青山、但家庙,终于来到东河口嵩寮岩。

  一小段山乡间蜿蜒的水泥路,便看到朱蕴山纪念馆。白墙灰瓦徽派建筑在山间古朴典雅,秋叶初黄,鸟鸣林幽,四合院又显得很温情。馆前是朱蕴山站立铜制塑像,立足家乡土地,放眼天下和未来。纪念馆主体是先辈的生平陈列,“嵩寮崖畔两世精英可谓地灵人杰,革命潮中一身节烈堪为民气国魂”一副对联,概括了他伟大的一生和厚重的家风。馆里介绍的“青春热血,向往光明”“开启民智,传播新学”“追求真理,身体力行”“风雨同舟,共赴国难”“相濡以沫,肝胆相照”五部分,对应了辛亥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五大历史阶段,彰显了其光辉的革命生涯。

  细细瞻仰,先辈儿时读过的《诗经》《三字经》等书籍还在,看出年少的勤奋。而他的父亲曾参加太平天国运动,常对他说太平军轶事,这也是其革命意识的萌芽。朱蕴山中秀才后,入赓飏书院学习,接触了进步书刊和人士,这时他的革命思想趋于成熟。后来一步步为革命奔走,21岁徐赐麟刺杀恩铭起义失败,他被带到刑场陪斩,而后获释放,足见其反封建和牺牲精神。22岁经人介绍,加入同盟会。共产党诞生后,他一直坚持联共政策,37岁带领学生许继慎、舒传贤等,反对曹锟贿选。抗战时期,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建国后,继续心怀真挚情感,与共产党保持着亲密的关系,七十年代末先后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

  在这里,我了解到自己九十年代末就读的六安师范学校溯源。1918年秋,朱蕴山与沈子修、桂月峰等人共创安徽省第三甲种农业学校,其中聘请的国文教员有作家阿英。当时去金寨访桂月峰时写下诗行,“皖水淮山荆棘满,与君长此种芝兰”,可见对故土教育一片赤诚。“五四”运动中,“三农”积极传播新文化,为皖西工农革命培养了大批志士仁人,如刘淠西、黄人祥、陈绍禹等。后几经变迁,1946年,建为省立六安中学,校长胡苏明。1951年秋,定名为安徽省六安师范学校。后来的师范校园里,与蕴山亭对应,在西边音乐楼旁建有苏明亭。

  陈列馆里,还展有与朱蕴山相关的著作、文史资料、回忆录、诗稿手迹等。另有一尊坐姿塑像,正于房间内静心伏案读书,踌躇在胸,给参观者无尽畅想。先辈的一生,是近八十年的革命生涯,曲折漫长而义薄云天,他自己这样概括:钢铁心肠,平凡面目,孑遗之族,无产之友。陈列馆外一方照壁,题写着他58岁作、81岁书一首七绝,“南北东西一野鸥,虚名虚利不需求。愿将一片丹心火,化作人间老马牛。”颇具自传和言志色彩,一心为国为民,不求安享回报,与其人生概括之语异曲同工。

  纪念馆展厅前两侧廊庑,立有先辈诗选碑刻,刻有《迎刘希平》《嵩寮学校落成纪念》《皖南事变有感》等作品。我藏有黄山书社1988年版《朱蕴山》和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朱蕴山纪事诗词选》两本书,这次来参观也带在身边。先辈革命的足迹和思绪,多数都留在了朴实而灿烂的字里行间。今日读来,倍感鼓舞,读诗也就是在感受先辈朝理想奋进的历程。嵩寮鼓声远,诗意蕴山青。朱老1952年春写过一首《车过青山》,“难得此山常不老,相逢依旧向余青”,那次行程是参观农村建设新气象,题记中说道青山镇在六安、霍山两县交界处。我感觉那正是我的家乡,忽倍感亲切。其实,先辈的革命情结和人生境界,就如诗中所言,青山不老,永远流芳。

  出纪念馆再沿山路向上,即是嵩寮岩双蟾寺。那里曾是朱蕴山父亲朱明升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后削发隐匿的地方,也是朱蕴山26岁时将朱家佛堂拆毁创办嵩寮学校的地方。嵩寮岩,九十里画廊的一道风景,既有革命的铁石坚强品质,也有诗意的长青特色。步履一回先辈的故土,近距离温习文墨风韵,前进之路更加铿锵豪迈。“愿种李桃千万棵,开花结果满人间”,作为从六安师范走出驻守讲台的人,再闻这样的教诲,历久弥香。

  走进仙人冲

  汪德国

  最近,在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人民网与《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社主办的“2017 中国全域旅游魅力指数排行县市级TOP20”活动中,霍山县在全省一枝独秀,盛装入选,荣获2017中国全域旅游魅力指数排行榜区县级第17名。

  仙人冲正处于磨子潭—落儿岭-仙人冲-红石谷大皱褶断裂带上,其独特的丹霞、石灰岩地貌决定了其突兀高耸、刀削斧劈、沟壑纵横、奇峰悬耸的自然美景。海是越蓝越好看,山是越奇越有魅力。仙人冲的山,以前是海,沧海桑田,不是变成了田,而是变成了一座座高耸挺拨的山峰,变成了一道道风姿绰约的旖旎风景。

  从冲口进入仙人冲以后,便真像进入了童话仙境一般:棋盘岩,巧夺天工,平台高耸,若悬半空;仙人洞,洞圆幽深,挂于岩上,隐于林丛;鬼门关,谷长林深,探幽猎奇,引人入胜;仙人裂,雷击斧劈,壁悬欲坠,撼人心魄。还有炼丹炉、跑马岗、梳妆台、五佛拜天等景点,各有各的情态,各有各的神韵;祥云寨,独当一面,立于平原丘陵面前,威风凌凌,登顶而众山小;天堂山,体胖巍峨,坐落于竹海之上,山顶天塘,水清而风更爽。另外还有祥云环顾、仙人溪、仙人湖、石门竹海、三瀑连珠等地,都是游人观光的好去处。

  再说说人文景观方面吧。仙人冲有两座寺庙:上庙和下庙。一座庙位于半山腰的腹部位置,称它为“上庙”,后来叫作“佛心寺”。另一座在一线天的山脚,称它为“下庙”。仙人冲的上庙坐北朝南并建有两重大殿。前殿摆放“关公、华佗”像,后殿正中是三尊大佛,左右两边是观音菩萨等。下庙后面靠山前面临河座北朝南,一条龙正房8间、东厢房2间,主要摆设文阎王、武阎王、四大天王等菩萨。另外还有左慈、张纯、张星焕等历朝历代的历史文化名人们在这里活动游历,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和墨宝真迹。

  而在仙人冲,还有一座祠堂,就是汪家祠堂。祠堂是汉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祠堂文化与书院文化、家庙族府、地方庙宇文化等建构起地域性文化的立体形态。

  如果说上面两方面文化能在一个地方呈现,还不太难找的话,那么在这两种文化基础上,又融入军工文化、绘画艺术,那肯定实属罕见。在仙人冲这条仅有十来华里的小山冲里,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初这二十多年的时间内,历史注定它与其他一般的小山冲、大山冲有着不同的使命和地位。三线军工企业皖西机械厂、皖西化工厂就坐落在这条冲里。这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现象,尽管短暂,但很珍贵,说是平凡,但绝不简单。在仙人冲这个地方建一座三线博物馆,应该具有纪念意义和历史和现实价值。

  2014年,有一位热爱事业、独具慧眼的本地画家打此经过,读高中时在此段路上学时对该地奇异的感觉,与他成为画家后,那种对美丽山水独特的嗅觉灵感一下子碰撞到一起,灵感一现——如若在这个天然画卷里面建立一个画家村落,让全国各地的画家们来这里作画、观光、休闲,那不是一件一举多得、近乎于完美的大好事吗?于是乎,在这位画家和有关人士和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仙人冲画家村在这个山冲里出现了,这真正应了一句话,叫作物尽其才,山尽其力,千里马遇见了伯乐,如画的山水引来了梦笔生花的大画家们。现在,中央美院副教授、油画家马俊,油画家、国画家、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杨国新等50多位画家从各地赶赴霍山县诸佛庵镇仙人冲村“定居”。人们在这些景点里,或观光、或泛舟、或垂钓、或休憩小住,或吃山里野味、品小吊酒,那是怎样一种滋味呀?

  旖旎无比的自然风光,古朴厚重的历史沉淀,如诗如画的艺术氛围,加上自强自立的强军精神,无疑让仙人冲这块地方成为了一方融人文自然休闲于一体的游览胜地。

 

 选择年月
<2017年11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123
45678910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旅游休闲⊙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