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愿意为付费阅读买单吗?
黄 康
樊登读书会河北分会会长阎莉莉前一阵忙得脚不着地,因为要组织双11的线上、线下活动,她加了好几天的班。要在几年前,干了21年书店生意的她,肯定想不到,快50岁的自己也来凑“光棍节”这波热闹。随着互联网零售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网购图书,书店的生意一日不如一日,一次偶然的机会,阎莉莉加入了樊登读书会,这是一家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学习型机构。开发的樊登读书会APP付费阅读平台旨在以文字解读和视音频讲解的形式,帮助读书效率低的人群读书。
阎莉莉转身,是当下付费阅读潮流的一个缩影。随着互联网环境日趋成熟,“网上的即是免费的”观念正在慢慢被扭转,网络付费阅读等知识付费模式开始被不少用户接受。“为读者提供最省时间的高效知识服务”正在成为一种新风潮。
付费阅读菜单越来越长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为你解读的书是一本经典文学名著《傲慢与偏见》。这本书的作者简·奥斯丁女士,是英国18世纪后期最重要的小说家。新版的10英镑纸币上印的是奥斯丁女士的头像,跟英国女王平起平坐……”日前,某知识付费网络平台推出一档解读经典名著的栏目,每次30分钟时长,为读者一一解读60本西方文学史上绕不过的经典名著。读者可以付费收听,走近简·奥斯丁、狄更斯、雨果等60位性格各异的文学大师及他们的作品。一时引来大批外国文学爱好者的热捧,成为社交媒体的搜索热词。
如果说,在您的观念里,付费阅读还只局限在有偿下载文字内容的话,不得不说可有点跟不上时代了。如今,付费阅读的菜单已经越来越长。
作为“互联网+时代”付费阅读的一种形式,文学“听书”的走红是当下付费阅读舞台变得更宽广的一个缩影。随着内容生产者版权意识的提升、知识付费理念的日趋成熟,付费阅读已不局限于阅读电子书、网络文学,不断外延出听书、听讲座、获取专业的知识回答等新形式。越来越多的机构、平台甚至个人也纷纷试水,寻求在知识内容付费领域分得一杯羹。
阅读付费平台“得到”,是一款知识付费产品,提倡碎片化学习方式,2016年5月上线,目前已有超过700万用户使用。该平台“每天听本书”板块,提出帮助用户每天半小时,搞懂一本书,并介绍称,每一本听书产品都会经过5道工序、6名专业人士、平均203小时的严格打磨。而文学青年聚集的“豆瓣时间”也于年初推出首期专栏《醒来——北岛和朋友们的诗歌课》,网友花一元钱即可以听一堂诗歌文学课。这个专栏,由诗人北岛邀请西川、刘文飞等16位著名中国诗人、诗歌译者和专家共同打造,一共102期音频节目,订阅用户需付费128元……
“这种新变化,是和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紧密相关的,有需求的人群增加了,个体学习的欲望和需求也增加了,但内容的增加和知识的增加,不如前者增加的幅度快,所以才变得稀缺。”拥有1.2亿注册用户数的塔读文学总编辑费立国说。
免费不再是真理 付费不再是禁区
“日常的碎片阅读我不愿意付费。但是如果有人能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帮助、监督我阅读,我觉得付费也很值得。”在北京某媒体机构就职的苏斐是一个文学爱好者,近期以一年付费365元的方式成为樊登读书会的一名会员。在这个书籍精华分享社区平台,以文字解读和视音频讲解的形式,帮助读书效率低的人群每年吸收50本书的精华内容成为一大卖点。她告诉记者,不同于传统的网络文学付费,在这个互动性强的社群里,自己很有参与感,通过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读书有助于渡过眼下生活中遇到的诸多心理困境。7天的免费体验后,自己愿意为这种获得感买单。
如今,与苏斐一样,为了良好体验而愿意产生付费行为的人群不在少数。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网络新媒体用户研究报告》显示,33.8%的新媒体用户已经产生过对数字内容的付费行为,15.6%的用户有进行付费的意愿但是还没有付费行为。而在2014年,数据曾显示有69.7%网民不愿意付费互联网内容。而近期,阿里应用分发平台发布的数据也显示,以“90后”为主的知识付费用户已达到5000万,预计今年知识付费的总体规模将达500亿元。
“收费,不再意味着一票否决。”易观智库分析师黄国锋认为,相较于早期的互联网用户,当前越来越多的新入职白领、大学生等年轻群体,在现有的物质生活条件下,会更加关注个人发展提升层面的问题,因此主动付费的意愿更强,更加认可这种生活消费方式,能够并愿意承担付费行为。
在他看来,付费阅读等付费行为的流行趋势也反映出,在信息泛滥的年代,受众迫切需要快速获取对自己有价值或与自己兴趣相对称的信息。
付费阅读,期待内容专业性
“将读者从免费阅读转移到付费阅读并非只是一字之差,若想改变观念,不仅需要作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内容,还需要平台提供愈发便捷的体验与服务。”李响是北京大学网络文学方向的一名在读博士生。他告诉记者,网络文学付费是阅读付费的初始形式,2003年10月,中国第一个原创网络文学网站起点中文网通过VIP会员制,开启了在线付费阅读制度,从而奠定了网络文学的基础商业模式。
在李响看来,这些年,网络文学付费有一定发展,但相较于整个网络文学用户,付费用户的规模仍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且发展中暴露出来的一些新问题令人深思。“其中一个有代表性的顽疾就是‘注水’。一些有意无意地‘适当扩容’意在变相增加付费章节,让读者被迫持续消费。”在他看来,国内用户对于优质信息内容的价值付费认同感越来越强,但必要前提是内容足够优质,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和用户价值,否则内容付费不可持续,且会将读者从付费的道路上越推越远。而这对于此轮付费阅读浪潮中涌现出的单兵作战的自媒体们来说,尤其是一大挑战。
“在当前的互联网生态下,付费阅读不足以形成大众化的消费趋势。如果内容提供商想当然地认为,一定会有人为我的内容而付费,这种单纯的想法和模式就是盲目的。”黄国锋认为,无论是付费阅读模式的创新,还是付费阅读内容的创新,最重要的还是要基于用户的需求和使用场景,同一内容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据了解,如今,一些付费阅读的机构也开始发力IP领域,个性化内容也许是未来付费阅读发力的一个方向。
(来源:工人日报)
电商是垃圾短信
主要发送者
360公司日前发布的《2017年双11中国网购安全专题报告》显示,双十一当日骚扰电话和垃圾短信的拦截量达到空前高峰。
报告显示,10月11日至11月11日,360手机卫士共拦截骚扰电话18.9亿次,平均每天拦截5901.7万次。骚扰电话在双11购物节前有微微增长,并且在11月10日当天达到高峰,360手机卫士拦截的骚扰电话多达7877.5万次。其中广告推销骚扰电话最多,占比为73.6%;其次为房产中介和诈骗电话,占比分别为12%和6.1%。
报告还指出,双11期间商家通过垃圾短信形式进行的商业推广活动也达到了空前高峰。统计显示,自10月11日至11月11日,360手机卫士平均每天为用户拦截各类垃圾短信3329.1万条,是2017年三季度平均水平的1.5倍。其中,垃圾短信的发送最高峰期出现在11月10日,360手机卫士当日共拦截垃圾短信1.44亿条,几乎是三季度日均水平的6.4倍。
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从发送号码来看,77.5%的垃圾短信是从106开头的商业服务号码发出的,15.7%是从电信运营商的客服号100××发出。统计显示,电商平台及电商平台中的店铺和商家是垃圾短信的主要发送者,共占比47.9%。
(北京晨报 焦立坤)
70余个恶意程序曝光
有窃取信息及支付风险
近日,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通过自主监测和样本交换形式共发现73个窃取用户个人信息的恶意程序变种,感染用户近3万个。该类病毒通过短信进行传播,私自窃取用户短信和通讯录,对用户信息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恶意程序目前已攻击了黑龙江、江苏、安徽、内蒙古、山东、浙江等地用户的手机,其中黑龙江感染用户数量最多,达21284人。另外,多个企业邮箱也遭受到此次恶意程序的攻击。
根据腾讯手机管家查杀病毒记录显示,恶意软件打着查询信息、查看文件等旗号,伪装成正规软件进行传播,存在窃取信息及支付风险。其中,伪装成查询成绩单类正规软件的恶意软件中包含“a.privacy.emial.d”木马病毒,该病毒启动会拦截用户短信,并将短信转发给指定号码,泄露用户短信中的账户或密码,可能会给手机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
腾讯手机管家安全专家杨启波分析,这批恶意程序主要潜藏在含有校园资讯、相册等内容的诈骗短信中,用户一旦点击链接,即有可能被感染。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和多家网络安全机构提醒,鉴于此类恶意程序多潜藏在诈骗短信中,手机用户需提高对陌生短信的警惕,并通过其他渠道核实消息的真实性。同时,还可利用各类安全软件对诈骗短信、恶意程序进行拦截。
(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