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爱情
聂 焱
“贺涵只应天上有,人间处处是白光!”《我的前半生》不是亦舒小说改编成影视剧的第一部,篇幅不长的《我的前半生》被改编成42集的电视剧,一经播出,惹得网上热议不断。我也是追剧大军中的一员,观剧之后,撇开亦舒的原著不论,姑且八卦一下剧中贺涵与两位女主的情感纠葛。
贺涵作为男神一样的存在,剧里剧外几乎满足了所有女性关于人生伴侣的完美具像:沉稳大气、俊朗多金,更有杀伐决断的魅力和胆识。他的菩萨心肠、雷霆手段让一众女性毫无免疫力地仰望。
小妹观剧到中途,打电话过来说:“姐,怎么办,这个剧我怕得都不敢再追下去!”我哑然失笑。我知道她怕什么,一向挑剔冷静的贺涵感情线竟然完全跑偏!放着优秀的自带发光体,卓然独立、苦恋他十年的唐晶不爱,而沉陷在罗子君的情网里不能自拔。
观者诸多的疑惑不解、诸多的口诛笔伐,甚至上升到怀疑本剧人物的三观是否周正的高度。可见,贺涵爱上罗子君,多么让人觉得可怕与不能理解。可爱情就是这样无解!要问贺涵什么时候弃唐晶于不顾爱上子君;子君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贺涵暗生情愫,怕是两位当事人的答案都是:不知道。
情何以深而不自知。好像这才是爱情的正确答案。当你觉得爱上一个人,又能够罗列出一二三四如此这般的原因时,那多半不是爱情,勉强称得上喜爱。爱情就像是一场炽热的高烧,超过37℃的体表温度,让你觉得这世上唯有这一人于自己最珍贵,斯人独上心头。
贺涵自小家境优沃,他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得到的东西,或许别人挣扎奋斗一辈子也无法企及。可这样的生活,亲情淡漠、太过高冷,缺少人间的烟火气,他鲜有常人的快乐。什么都能轻松拥有的他,独缺一份常人的快乐。很不巧,贺涵遇到了同样孤单寂寞冷的唐晶。娇小的她像个男人一样,在男人们主场的职场上奋斗、打拼,继而功成名就。或许只有她自己清楚,为此她付出了多少别人不知道的努力。她是贺涵的得意门生,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态势,但这样一位在职场上无往而不胜的女子,在情感中却反而处于劣势。她的独立与优秀让她高处不胜寒,连贺涵这样高冷、完美的男人都不忍心让她回归家庭,相夫教子,认为那是一场暴殄天物的灾难与毁灭。那么好吧,继续留在职场注定的结局只有一个:只能与自己深爱的男人相爱、相杀于职场。这,应该是另一种灾难的开始。无论有没有罗子君的存在,我都看不到她与贺涵走到婚姻彼岸的希望。
唐晶挣扎着、等待着贺涵的求婚。她深爱贺涵,又不能够容忍别的女人哪怕一丝半点对他男神情感上的觊觎。感情洁癖令她一次次地逼着自己做出是离开他、还是嫁给他的两难选择。“我花了十年的时间试着学会如何离开你”、“我等着另一个比我优秀的女人随时来取代我”。唐晶的这几句话一出口,不知贺涵作何感想,我倒是听了心碎,这才是最真实的唐晶,小女儿态的唐晶。
唐晶,远远没有她看上去那么坚强,她对贺涵爱得低到尘埃里而不自知。走到最后、忍到最后,不得不说。她对贺涵爱的不可谓不挣扎,其实知道贺涵不够爱她,或者说贺涵对她的爱还不足以令两人走进婚姻。当她最后得知贺涵爱上自己的闺蜜罗子君时,才不得不直面早已失去贺涵的现实。
爱情不止是需要一场不管不顾的高烧那么简单,更需要日久弥香的烟火气。不仅要有爱的情愫,还要落实到具体的穿衣、吃饭,琐碎到要顾及七大姑、八大姨的考量。唐晶太优秀,优秀到不屑于去亲手做一顿平常的家常菜。因为在她看来,这是在浪费人生宝贵的时间,这样的时间大可留在职场上奋斗,换取更多的成就感。
倒是离婚后跌跌撞撞、无知无畏、傻白甜的罗子君让贺涵真实感受到生活的真实,带着她那些鲜活的挣扎、无奈、妥协和眼泪与生活作着勇敢的抗争。超级能搅的老妈、闹着婚外恋的妹妹、不成器的妹夫,独自抚养一个年幼的孩子,已经糟到不能再糟糕的生活,她依旧相信可以明天会更好。她一点一点地进步着、成长着、逆袭着。
“为了生活,你们那么努力地活着,连上帝看了都会觉得喜欢。”曾经菟丝花一般的罗子君怀揣对明天的希望,甚至对抛弃他的陈俊生也不再怨恨。十年玻璃心一朝成美玉,贺涵彻底沦陷在这样的罗子君面前。他发烧了,烧得不管不顾,跑去找唐晶坦白,一切都是他的责任。
世上安有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这样的道歉只能适得其反,他只能伤唐晶伤得更深,让子君对唐晶的内疚亦更深。子君是个好女人,经历了陈俊生对她的伤害之后,她更懂得情感的珍贵。爱上贺涵,她欺骗不了自己的内心;离开贺涵,是因为她把唐晶当作自己一辈子的闺蜜。发乎情,止乎礼。
一边是友情,一边是爱情。等待子君的只有离开,离开她生命当中同样重要的两个人。很欣慰编剧最终呈献给我们一个开放式的结局,把一切的无解都交给时间。我只是有点心疼唐晶,却忍不住嗤笑陈俊生。
认真想告诉唐晶:37℃的爱情,不要也罢。
读书的样子最好看
戴 剑
自从母亲走后,父亲便沉默了下来。那天下午,陪父亲散步时,父亲问“你现在还看书吗?”父亲的声音不大,我点头。
母亲喜欢读书,父亲曾说:你妈读书的样子很好看。母亲捧着一本书,静静地读。小时候在被窝里探头看书桌边的母亲,像一幅剪影。母亲读过的书很快就能演绎成一篇篇故事,滋润着我们姐妹们幼小的心灵,在“岳母刺字”的故事里,我明白了精忠报国、家国情怀;在“黄香温席”故事中,我明白了大爱无疆、孝行天下……
记得一次我与村里的小伙伴们在田野边做野炊游戏。太阳偏西,伙伴说“你等我一下,我去取个东西就来。”
“好,等你!”我敞亮地回答。我坚守着一方属于自己的“灶台”。天渐渐黑了下来,小伙伴仍然没来,就在我焦急万分时,父母找到我,问明原由后,母亲没有责备我,反而说,言而有信,你没错。
我没错?前几天母亲刚刚同我们说了“季布重诺”的故事。
“读书干什么?”我爬在母亲的膝盖上问,母亲总是笑而不答,之后,在我刚接触汉字时,玩具中多了一样——书。而今,我继承了母亲爱读书的好习惯,不管是春暖花开抑或淫雨霏霏,偏居一隅,手持一卷书,一杯清茶,甚是惬意。婚后,有次先生无意中说了一句“你读书的样子真好看!”斯言,我似曾相识;此景,恍如眼前。原来优秀的男子都一样的,身边都有一个爱读书的女子相伴!
等我做了母亲,深知读书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周末,我总带他去新华书店。刚开始他太小,就带他在幼儿读物前,轻声指读,精彩处,他高兴地拍起他稚嫩的手掌,我的情绪亦受感染,恍惚间重新回到童年。
如今,我的职业是一名小学的语文老师,关于读书问题在我看来尤为重要了。读什么书,怎么读,都是我所要思考的问题,课本里的课文已远远不能满足今天孩子们读书的需要,孩子们需要新的养料陪伴他们成长。
“老师,我们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啊?”
因为,读书的样子最好看。我答。孩子可能明白不了,但是我想,等他在大些的时候总会明白老师的回答。
一段时间以来,微信圈里一则视屏火爆。那是关于老师的话题:小伙子最后引用了北宋大儒张载的一段话作为讲演的结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句话我始终认为可以作为读书的终极目标。
书香伴我四季
庆 红
做女人很美,做一个被书香熏陶的女人更美,努力在浩瀚的书海中汲取营养。做一个读好书、爱读书的优雅女子,快乐、简单地活着。
童年的我,喜欢一个人在静静的午后,端坐在靠窗的书桌前,一边欣赏那姹紫嫣红的满眼春色,一边品味书香。我沉迷在美丽的童话世界里,活泼,可爱的白雪公主,善良可爱的七个小矮人,古怪、机灵的小红帽,惹人怜爱的豌豆公主,最后变成高贵白天鹅的丑小鸭……那些栩栩如生的形象都成了我最好的玩伴。
我和他(她)们一起流泪,我和他(她)一起欢呼。一缕书香,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在我生命中飘散开来。书陶冶了我的情操,净化了我的心灵……和同龄孩子相比,我更懂得珍惜友谊,我更纯真,善良。
涩涩如同青梅的少女时代,我更喜欢在晚霞映红大地的夏日黄昏,一个人安静地躲在挂满玛瑙一样的葡萄架下,一边闻着那醉人的果香,一边大声诵读戴望舒的《雨巷》。
此时的我,仿佛就是那位撑着油纸伞的江南女子,穿着一袭白衣。婉约,美丽。行走在如画水乡,灰瓦白墙之间。穿梭在挂满紫色丁香花的长长廊沿下,徜徉在脉脉含情的小桥流水之间。迷迷濛濛的天空,如烟如雾的雨丝,长满绿苔湿漉漉的青石板,让我神思向往,梦寐思之的江南水乡,就这样灵活,生动地展现在我面前。
诗歌伴我成长,诗歌给我无尽的遐想,诗歌给我丰富的想象……
秋日的夜晚,我喜欢斜靠在沙发上,一边听窗外秋虫的呢喃,一边在柔柔的灯光里,读《张晓风散文集》,卷卷都缀满一个深深的情字,句句都有万种风情,那行云流水的语句,那花雨缤纷的意境,顷刻间唤醒我沉睡的心灵。任凭窗外秋风再萧瑟,我内心依然澎湃着激情。
冬日的清晨,我喜欢窝在温暖的厨房,一边望着煤气灶嘶嘶热气,一边闻着小米粥绵长的香味。这时手拿一本沈从文的《边城》,边熬稀饭,边读书。书香、饭香彼此交融,美不胜收!
美丽的湘西风情,善良、朴实的翠翠,纯朴的民风,真挚的爷孙情,时时感动我,使我明白喧嚣的尘世,竟然有如此深沉、厚重的真情!
书香己融入我的生命里。
每天我都用一颗感恩的心,爱我周围的每一个人。我孝敬长辈,我关爱孩子,我爱我的老公,我爱我的同事,我爱我周围的一切,我爱世间一切美好。是书,给我领悟,是书,让我成长。
书香伴我走过四季,书香伴我成长。努力做个爱读书、读好书的女子。优雅、快乐地游走在书香的四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