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7日06版 
文章导航
 
百花园

  “留、送”两县官

  李明胜

  东汉末年,河北平乡人时苗奉命到安徽寿县任县令。赴任时,他既不骑马,也不坐轿,而是乘着一辆牛车前往。时苗在任期间,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为黎明百姓办了很多实事好事,深受老百姓的敬仰和爱戴。一年以后,时苗卸任还乡,他带来的那头母牛生了一头小牛犊,临行前,他把小牛犊交给了当地的老百姓,说:“我来时只有一头母牛,没有小牛,这头小牛生在寿县的土地上,是吃着寿县的草,喝着淮河的水长大的,它应该属于你们。”老百姓不肯接受,说:“六畜不认父,小牛自当随母。”但不论老百姓如何劝说,时苗还是坚持把这头小牛犊留了下来。最后,时苗乘着牛车而去,夹道送行的老百姓深受感动,纷纷望尘罗拜。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时苗,便把小牛饮水的池塘命名为“留犊池”,并在留犊池旁边建造了一座“留犊祠”。可谓是“时苗留犊去,千古传佳话”。

  清嘉庆年间,山东安丘人曹锡田考中进士,被诏命为湖北省巴东知县。曹锡田出身贫寒,知书达理,禀性耿介,不入世俗。巴东县濒临长江,百姓以打鱼为生。该县有一陋习由来已久,凡新任知县,各个船埠须集资奉献。曹锡田到任后,拒绝了百姓的馈赠,并发布告革除这一陋习。曹锡田非常关心百姓疾苦,为保护渔民的利益,严厉打击江匪海盗;发动百姓兴修水利,围堤造田,发展农牧业;为了方便渔民投诉,在江边结排连筏,架设帷帐,在里面办案。

  曹锡田任巴东知县数年,淡泊名利,无意功名利禄,只为百姓谋利。他任职期间,清正廉洁,两袖清风,妻儿老小生活俭朴,布衣粗食,家当仅书箱和简朴的行李而已。辞官归里临行时,为不惊扰百姓,拂晓时分,他挑担妻背囊携儿奔向码头。谁知码头上早已站满了送行的百姓,巴东父老见曹知县如此清贫,都大为感动,便问:“曹公治理巴东数年,所喜为何?”曹锡田站在船头笑着说:“唯喜当地的草鞋和东山一块卧牛石。”不过随口说笑而已,曹锡田随后洒泪告别了巴东父老乡亲。

  一年后,巴东百姓将卧牛石与草鞋运抵曹锡田家门。巴东到安丘千里之遥,当时的运输工具和道路状况,运送这么一块巨大的石牛,堪称奇迹。曹锡田在巴东深得民心,由此可见。

  “去任无惭到任时,千载清风垂古史。”时苗拒带小牛犊,留下的是清心和美德;百姓千里送石牛,送的是深情和口碑。两位县官的“留”与“送”,像两颗耀眼的星星,在历史的苍穹中,闪耀着清正廉洁、为民造福的光辉。

  “黄梅”走进方寸间

  丁仕龙

  近日,黄梅戏特种邮票在全国公开首发,一套3枚,内容分别为:天仙配、女驸马、打猪草,全套面值3.2元,这是继京剧之后第二个登上邮票的剧种,这是戏迷、邮迷们的喜事,也是邮票发行总公司对黄梅戏的褒奖,也是我们安徽人的骄傲!

  据说,这3张邮票人物原型均是老一代黄梅戏艺术家,其中《天仙配》、《女驸马》邮票人物原型是严凤英、王少舫,《打猪草》人物原型是丁紫臣、严凤英。我和夫人看到这条消息非常高兴,严凤英、王少舫等黄梅戏的大师虽然驭风西去,但是,他们的艺术成就永远在人间熠熠生辉。

  我们自幼就非常喜欢黄梅戏,年轻时我们工作在金寨,常到县黄梅戏剧团看《牛郎织女》、《红楼梦》、《罗帕记》、《半把剪刀》、《女驸马》。我儿子的大学同学是安庆人,一次他到我们家来,饭后唱了几段黄梅戏,至今我们耳畔还留有他那韵味甜美的安庆腔。我们在北京从事民办教育时,有一年春节后几个同学带着礼物、鲜花到老师家拜年,师母拿出全部的烹饪手艺,做了家乡菜招待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孩子们。饭后,师生们趁兴各自来了一段家乡的节目,曾记得,当时我唱了一段《打猪草》,家住安徽贵池的女生周英唱了一段《女驸马》,气氛非常活跃。从北京回来后,我们坚持每周礼拜五收看安徽卫视的《花戏楼》,这个节目以黄梅戏为主,办得很有特色。有时因事耽误了没有看到,几天来都非常懊悔。我夫人看《花戏楼》比我更专注,她往往跟着节奏一起哼唱,台上的评委在给演员评点,她也在下面发表个人观点,有时与黄新德等评委的意见能不谋而合,对于安徽几位主要演员,如黄新德、马兰、吴琼、韩再芬、吴亚玲等,她无须看尊容,一听声音就能分辨出这是哪一位。若有六安市的演员登台表演,她往往在下面替这位演员加油,那种希望家乡演员晋级的表情简直溢于言表。

  黄梅戏以抒情见长,唱腔如行云流水,委婉清新,细腻动听,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通俗易懂,深受全国人民喜爱。早年,邓小平就说过:安徽有二黄,一是黄山,二是黄梅戏。安徽要很好地打“二黄”的牌。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我们非常盼望社会各界关心支持黄梅戏的发展,保护黄梅戏这个精神家园。

  近日,由霍邱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新局(体育局)主办、县文化馆具体承办的"霍邱县第三届农村文艺汇演"圆满落下帷幕。112个节目内容新颖,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提升演艺团体的创作和演出水平,为民营剧团文艺创作研究成果,搭建了一个宣传、展示的平台。

  张正富 林向东 摄

  近日,“欢歌庆盛世 真情颂党恩”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送文化下乡活动首场演出在裕安区西河口乡举办。《党旗辉映脱贫路》、《庆十九大走向复兴》等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艺术作品,博得观众的阵阵掌声,潜移默化中将党的十九大精神传递到广大群众中去。 陈华锋 戚敏 摄

  文化短波

  我市文化类民生工程宣传再出新招

  本报讯(闻广)10月份是民生工程宣传月,为做好该项民生工程宣传工作,六安市创新宣传方式,使文化民生工程家喻户晓深入民心。

  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活动,各县区结合每年每村一场“送戏进万村”文艺演出活动,走村入户,到田间地头深入广泛宣传文化民生工程;创建微信公众号,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册、拉过街横幅等,形式多样,引导群众到村农家书屋免费借阅图书,到镇文化站参加文体活动;利用“村村响”广播大力宣传文化民生工程项目实施的意义和作用;力推“政讯通”+民生工程”宣传模式,制作1869块宣传海报,覆盖到各县区、乡镇、村、学校等宣传栏上,实现民生工程政策“村村达,户户知”同时,印制民生工程挂历发放给群众,更加贴近群众生活,实现宣传方式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浸润的转变。

  “三个一批”释放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裕安讯(喻安)近年来,裕安区着力用优质服务对接人民群众的文化新需求,充分释放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打造一批文化阵地。通过打造省级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市级乡镇(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农民文化乐园(村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广场、百姓大舞台、村级文化活动室等;塑造一批品牌活动。在城区,开展“社区一家亲、文化进万家”、“六.一”文艺专场演出、广场舞大赛、文艺调演、小戏小品调演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在农村,开展“送戏进万村”、文化惠民消费季、农村少儿阅读演讲比赛暨现场书画比赛活动等品牌文化活动。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集聚一批文化人才。集聚一批文化人才,为其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激发他们的文艺创作灵感,以丰富多彩的文艺创作和文艺活动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农家书屋迎来十九大出版物

  裕安讯(陈华锋 卓成惠)日前, 裕安区结合农家书屋民生工程的图书补充更新工作,为全区280个农家书屋全部配备《党的十九大报告》(单行本)、《中国共产党党章》、《文件汇编》、《辅导读本》4种出版物,充分发挥农家书屋在思想文化阵地中的作用,深入推进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此外,该区把学习和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结合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实际,组织开展学习宣讲、交流辅导、节目编排等各项喜闻乐见的活动,并积极谋划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教育,为加快裕安区“转型创新、绿色发展”凝聚向心力、提升执行力。

  洪集镇完成农家书屋图书更新

  叶集讯(张泽民)近日,叶集区洪集镇精心组织对全镇11个村进行农家书屋图书更新,共配送图书1000多册,顺利完成今年农家书屋图书的更新任务。

  为了确保今年农家书屋图书更新,及时顺利完成该镇文化民生工程任务,该镇综合文化站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六安市新华书店到村,搞好服务;同时要求各村农家书屋管理员立即行动,将更新的图书立即拆封,登记,上架,以便于老百姓尽快地看到新更新的农家书屋图书。

  据了解,今年全区农家书屋图书更新,由叶集区文化和体育局组织采购,六安市新华书店配送,图书种类有少儿、科技、文化、政经和生活等。种类多,内容丰富,有扶贫政策解读,有新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等。

 选择年月
<2017年11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123
45678910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百花园⊙书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