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新时代老区住房城乡建设

  本报记者 黄雪彦

  “党的十九大报告立意高远、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和指导性。报告在6个方面15次提及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内容,进一步描绘了住房城乡建设发展蓝图,明确了目标任务,作出了全面部署,对切实做好全市住房城乡建设工作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市住房城乡建委主任许明力表示,在今后一段时期,全市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将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新指南、新战略和新作为转化为推动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的具体举措,将涉及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的新定位、新要求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扎实做好新时代我市住房城乡建设的各项工作,奋力开创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的新篇章。

  十九大报告提出,群众在居住方面仍面临难题,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去库存;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群众在居住方面面临难题,特别是年轻人和低收入群体。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要按照‘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类施策、分类调控,完善房地产调控机制,大力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完成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努力让市民住有所居。”市房地产管理局局长吴耘认为,作为市级房地产主管部门,需要进一步加深对全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市场发展的认识理解,厘清思路,主动适应,把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要求与本地实际有机结合,主动作为,履职尽责。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增强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一件大实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市住房城乡建委城乡建设科科长涂汉认为,要顺应人民群众对过上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乡村建设品质,全面推进农村“三大革命”,加大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指导力度,不断完善农村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大力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自然村农户改厕,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选择年月
<2017年11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123
45678910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孙云飞在全市经济形势分析会上强调 突出保预期强实体补短板促落实力保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消防快闪 关注平安⊙在阅读中感受美好时光⊙“不安分”的深山“小能人”⊙做好新时代老区住房城乡建设⊙金安严格执纪问责 保护“扶贫奶酪”⊙叶集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先生店乡打造洁净宜居集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