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乐运动让校园更阳光
从10月下旬开始,是我市中小学校开展运动会的高峰期。六安二中、城北小学、解放路小学、皋城中学、六安一中、皖西中学、皖西学院等学校相继举行了热烈的秋季运动会。运动会开幕式上,加菲虎、蜘蛛侠、超人,还有传统汉服、民国风,学生们集思广益的各种“创意”造型,打破了传统运动会的模式,突出个性和创新,学生们尽兴参与。
11月1日,在六安一中第58届田径运动会上,校园变成一片欢乐、青春的海洋,从高一到高三,90个班级的学生参与了创意开幕式,1876名运动员参加赛跑、铅球、接力、跳远等运动项目。
在很多人的传统观念中,学习好的学生运动能力偏弱,事实不然,像六安一中、六安二中、皋城中学等校,校园体育氛围浓厚,体育运动也得到高度重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体育比赛常态化开展。六安一中政教处副主任熊海平告诉记者,学校开足开好体育课,虽然高中学业负担较重,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学校每周仍开设2节体育课,每节课有不同的运动主题,每学期体育教研组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确定本学期教学任务和进度。
除了校园运动会,近年来各项专业体育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为深入实施“学生体魄强健工程”,大力开展阳光大课间体育活动,集中展示并推广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成果,日前,市教育局举办了2017年六安市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视频评选,霍山城东小学、城北小学西校区、金安区东河口明德小学、霍山黑石渡中心小学获得小学组一等奖。金寨思源实验学校、裕安中学、霍山文峰学校、霍邱岔路镇中心学校获得初中组一等奖。金安区张店中学、霍山诸佛庵中学获得高中组一等奖。
10月31日上午9点30分左右,随着大课间信号音响起,城北小学西校区的阳光大课间开始了。
伴着活泼的出操音乐,各年级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秩序井然地走出教室,来到各自班级运动区域。篮球场、足球场上,和着口哨声和有节奏的运动音乐,一年级的学生有节奏地跳圈钻圈,锻炼身体的灵活性;二、三年级的学生做足球徒手操,以及分组特色活动,包括篮球操和跳绳运动;四、五、六年级的学生每人一个足球,在老师的指令下,进行校园足球基础练习,各项趣味运动有序开展,整个大课间活动充满着快乐、阳光、蓬勃的精神风貌。
充分利用运动空间开展阳光大课间活动,是城北小学西校区素质教育的创新和特色,学校将足球纳入大课间的活动项目,分年级安排好每位学生学习足球项目,也是全市率先在大课间活动中开展校园足球运动的学校。
为优化提升大课间体育活动,该校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要求,开足上好体育课,该校体育教研组组长董红春老师告诉记者,
“学校一、二年级按照每周4节体育课编排好课程。除了常态体育课,每周还专设1节足球特色教学课,保证我们每位学生每天都有1个小时的活动时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校园足球带动体育改革
10月26日,随着冠、亚军决赛终哨的响起,金安区年度中小学校园足球联赛圆满落下帷幕。全区共有17支代表队25名参赛教练员194名运动员参加比赛。
10月21日,裕安区2017年足球特色学校足球联赛分别在解放路第二小学、裕安中学开赛。全区义务段足球特色学校,独山镇天峰初中共9支代表队180多名运动员参加比赛。
两年前的2015年11月26日,全国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此次会议被看作是由教育部主导的校园足球工作全面启动的标志。在教育部门的规划中,未来到2025年,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将达到5万所。
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也是学校体育改革突破口,不仅走出了学校体育改革坚实有力的一步,也为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自2015年开始,在各县区先行组织选拔赛的基础上,市教育部门再组织全市足球联赛,推动校园足球运动发展,两年来,校园足球运动设施大量增加,校园足球教学迅速普及,校园足球运动蓬勃开展。同时,2015年,国家教育部、体育总局启动全国校园足球示范校的评选工作,我市现有65所学校榜上有名。
在六安一中,校园足球联赛、篮球联赛逐渐成为学校体育品牌,六安一中足球代表队在去年全市校园足球联赛中获得高中组冠军。该校体育组教师王鹏辉介绍,自2016年学校成功申报全国校园足球示范校以来,以校园足球为抓手,发展体育运动。今年10月,学校又新成立了校园足球社团,利用周末和暑假期间,带领同学们集中训练,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除此之外,还成立了篮球社团和武术社团,依托社团活动营造浓厚的体育运动氛围。
作为全国首批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之一的霍邱县宋店中心小学,虽然是一所乡村小学,且学生多是留守儿童,通过大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让乡村孩子掌握足球知识和技能。开展校园足球活动两年来,把足球课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中,一至六年级学生每周每班不少于一节足球课,3至6年级的班级、年级足球队和校足球队定期开展足球联赛,连续获得2015、2016年六安市校园足球小学组足球赛冠军。
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的金寨县,坚持以足球推动学校体育,强力实施青少年“快乐足球”工程,目前金寨全县96所中小学全部开设足球课程,小学三年级以上至高中二年级以下学生近6万人接受足球教育,校园足球之花开遍山乡。
该县政府把校园足球场地建设作为学校标准化建设内容,将农村学校足球场地建设纳入“全面改薄”计划。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投入11855万元先后在全县23个乡镇初中、中心小学、村小以及直属学校建设足球运动场42个,力争三年内实现村小以上全覆盖。
增强青少年体质也需家庭重视
少年强则国强。为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按照要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是教育部门每年都要开展的一项常规工作,要求“校校开展,人人参与”。
据悉,体质检测内容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三个方面共12项指标,包括:一分钟跳绳、一分钟仰卧起坐、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子1000跑、女子800米跑、肺活量等。
根据数据分析,我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总体较好,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在遵循青少年正常发育规律的基础上,初中生体质正处于发育快速增长阶段及初中升学体育考试政策激励因素而提升,高中生体质因处在发育慢速增长阶段及高考学业压力的增强等发展相对缓慢。另外,中小学生体重相对合理,身体形态接近常态,但非标准体重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各学段都有一定比例的肥胖学生。肺活量、坐位体前屈等指标发展水平较高,中学男生上肢肌肉力、中学女生腹肌耐力相对偏低,小学生速度、耐力、灵敏性、协调性有待进一步加大,中学生下肢爆发力以及耐力素质有待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全面、正确的发展观、人才观广泛宣传,孩子的身体素质越来越被学校和家长看重。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负责人严仍江告诉记者,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校园体育课和体育活动,大力促进学生体质提升,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学校体育硬件保障、促进措施和手段进一步加强,在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全面改薄”计划中,全市中小学的体育教学设施设备得到很大提高。除了硬件条件,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也在不断加强,通过每年特岗教师招考,乡村专职体育教师比例在提高。在体育教学管理中,通过开足上好体育课、开展大课间等,保障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发展校园足球、鼓励各校发展体育特色项目、组织全市各类体育比赛等形式推动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目前,在高中招生工作中,体育素质也是综合素质评价的一个重要维度,这几年来,中考体育考试分数比重不断增加,800米(女)和1000米(男)的长跑是必考项目,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学生不仅重视考试,还要重视平时的体质锻炼,这也从一定程度上拉动学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
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生活学习的资本,但体育运动也确实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很多家长和学生担心,运动和锻炼会挤占学习时间,影响成绩。对此,六安一中副校长尹孝成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应当包括身体素质在内的各方面素质的和谐发展,不仅要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健壮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通过参与体育、享受体育,既能铸造健康的体魄,又能陶冶高尚的情操。既增进团队意识,又提高个体思维能力,充实精气神。市教育局基教科负责人严仍江也提醒,“除了学校外,家庭对增强青少年体质起着重要作用。家长们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成才观,在让孩子合理膳食、保证营养的同时,注重从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体育锻炼的习惯。家长可经常和孩子一起参加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