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治安防控能力
推进平安六安建设
本报讯(记者 王元军)11月1日,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推进会召开。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高斌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副市长朱潘杰主持。
高斌指出,要认真分析形势,切实增强综治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今年以来,我市综治及平安建设工作坚持以确保党的十九大安全顺利召开为主线,把群众对平安的愿望和要求作为努力方向,着力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不断推进平安六安建设,确保了全市治安大局持续稳定。矛盾纠纷化解率进一步提升,社会治安防控能力进一步提升,平安建设根基进一步巩固,综治及平安建设知晓率和影响面进一步扩大,综治责任制激励和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要突出重点工作,为平安六安建设提供坚实保证。安全感满意度要“双提升”,综合治理考评要“上台阶”,重点地区整治要“动真格”,综治中心建设要“有内容”,行业人群管理要“更精细”。要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推动综治责任制落实。要强化组织领导,健全考评体系,加强自身建设。
会议通报了2016年度省综治目标管理考评、2017年上半年全省安全感满意度调查情况,对全市安全感满意度“双提升”工作进行了部署。
我市与德国汉诺威地区
开展市情对接
本报讯(记者
杨秀玲)为进一步促进我市与德国汉诺威地区的相互了解,加深友谊和合作,11月1日下午,副市长王安义主持召开六安市-德国汉诺威地区市情对接会,汉诺威地区行政长官浩克·雅高出席会议并介绍了汉诺威地区及政府管理体系。
会上,大家共同观看了汉诺威地区介绍短片,六安市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了六安市情及机构设置情况,双方就政府机构、职业教育、文化传承、医疗卫生等方面工作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据了解,德国汉诺威地区处于欧盟中心,面积约2300平方千米,人口约120万,辖21座城市,拥有便利的交通,从欧洲各地均能通过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路抵达,公共交通发达。汉诺威地区工业制造业高度发达,是德国汽车、机械、电子等产业中心。汉诺威地区政府成立于2001年,为当时的汉诺威行政区和大汉诺威地区行政区合并而成,地区政府结构不同于传统的行政区政府,地区议会由直接选举产生的85名议员组成,地区行政长官由居民直接选举产生,为地区的最高代表。自2012年我市与德国汉诺威地区结为友好城市以来,双方以各种方式积极推进文化、卫生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裕安区完成66场
文化扶贫惠民巡演
本报讯(卓成惠)日前,裕安区积极响应安徽省文化厅“文化扶贫,携手小康——全省惠民巡演乡村行”号召,在19个乡镇认真开展“文化扶贫”惠民演出活动。截至目前,已在全市率先完成66场“文化扶贫惠民巡演”演出目标任务。
此次巡演以戏曲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为主,聚焦扶贫主题,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活泼多样,涵盖了戏曲、歌舞、曲艺、小品、舞蹈等不同形式。《美猴王模仿秀》、扶贫小戏《礼物》、黄梅戏《天仙配》、《路遇》、《女驸马》、《洞房》、农村题材小戏《城乡会》、变脸等一批质量较优、效果较好、群众参与度较高的文艺节目轮番上场,在家门口为贫困群众送上了一份份精彩的艺术盛宴、文化大餐,赢得了当地群众的广泛欢迎。
为顺利完成这项文化惠民工程,该区文化主管部门根据统一安排部署,积极开展招投标工作,精心出台实施方案,成立领导组,认真制订演出活动计划,编排巡演日程,确保每个乡镇的演出组织精心、送戏到位、保证质量、群众欢迎。在演出过程中,以“不打招呼、直奔现场”的方式对演出活动进行督查,努力将“文化扶贫惠民巡演”活动打造成文化精品工程、群众满意工程,切实提升辖区内贫困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凸显用文艺的形式助力精准扶贫“扶智”、“扶志”的效果。同时,也为推动该区脱贫攻坚工作进一步开展营造了浓厚氛围。
单龙寺镇
引进一康养慢庄项目
本报讯(曹晓娜 记者 储勇)10月27日下午,霍山县单龙寺镇人民政府与安徽合一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就康养慢庄项目举行签约仪式。
该项目位于单龙寺镇东风桥村长院村民组,规划总面积1000亩,总投资2亿元。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内容包含旅游综合体、民宿酒店、游船码头,建设年限1年;二期主要建设峡谷景区、水上休闲观光景点、竹林景区和高端民宿等,建设年限2年。待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年接待各类游客超万人次,实现年主营业务收入上亿元。
据了解,该项目与霍山县“绿色崛起”、“全域旅游”发展思路及单龙寺镇“鲜花小镇、康养慢乡”的建设目标契合,是该镇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发展乡村旅游的有益探索。下一步,该镇将加强对康养慢庄项目的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全力支持项目建设,尽力为项目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推动项目快速建成,尽快发挥市场效益。
霍山县大力推进“微田园”建设
本报讯(张金柱 何玉宝)“房前屋后统一规划改造,既方便自家人生活,又能成为路边的一道风景。真是一举两得!”霍山县大化坪镇石羊河村村民石先朝说。
今年以来,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霍山县立足生态发展,充分利用房前屋后、闲地空地,围成“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药园、小茶园、小竹园、小苗木园、五谷杂粮园”等“微田园”,着力提升村庄品位。
“微菜园”点亮农家。该县坚持按照“三多三少”的原则,即多绿化少硬化、多预留少侵占、多栅栏少零碎,因地制宜,因需施材,充分利用路肩护坡、河岸滩涂、屋后空地、山体边坡和房前花坛等可利用空闲地,在每个中心村都建设整洁有序、界线分明、护栅整齐、观赏养眼的“微菜园”。
“微茶园”致富农家。霍山黄芽远近闻名,该县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农户”形式,集中培训,统一管理、统一采摘、统一制作、统一销售,规范一家一户的小茶园,建设高标准、现代化的采摘园,铺就山村致富路。目前全县已有“微茶园”350亩,年增收210万元。
“微花园”扮靓农家。为打造花园式新村庄,该县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充分预留种绿添花空间,为每家每户增设小花坛,根据各家的喜好,引导种植桂花、香樟、紫薇等多种花草,小花坛形状各异,有圆形、长方形、椭圆形、葫芦形等等,因势利导,不搞“一刀切”,与农户户型相匹配、与农家风格相益彰,既是农家小花园,又是村庄大盆景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