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程,晚上喊村民开个会,讨论一下门前水塘安装喷泉进度的事情。”
“好的,郑委员,村里安装喷泉的费用这几天都筹齐了,主要是看下步怎么管理使用……”
十月的山乡,寒意袭人,金寨县斑竹园镇万何村的村民心里却是暖意融融,半年间,山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老宅变楼房,水泥路修到家家户户门前,不多时景观喷泉将立村口,一幅崭新的生活景象在向村民们招手……
说话的两人,其中一位是57岁的包村“干部”郑才发,两年前从镇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作为一名有着几十年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老同志,郑才发一直退而不休,性格直爽、果敢决断的他和乡里乡亲早已习惯性打成一片,深得当地群众拥护信任。2017年,万何村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点,郑才发主动请缨,将该村的脱贫、建设任务一并揽了下来,既是脱贫攻坚的领头人,又是项目建设的统筹者,带领群众攻克难题,建设新家园。
“咱们村是贫困村,郑委员退休后不离岗,住到了咱村,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治村理念,解决了难题,说话、做事让我们都心服口服,在郑委员的带领下,咱们的日子有奔头。”说话的“老程”是万何村村民理事会的会长程洪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千头万绪,涉及迁建、资金等问题,郑委员说话,老程总是第一个带头响应。村中心原有一口淤泥水塘,阴雨天散发难闻的气味,此次乡村建设因地制宜规划中,郑才发提议将此水塘翻建成景观塘并添置喷泉装置,亮化村景,得到了部分村民的积极响应,可是涉及到资金筹集难题,一些村民打了退堂鼓。
“老程”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并积极参与做村民思想工作,得到了水塘周边九户居民的支持,每户筹集2000元,村口景观塘的喷泉项目总算落地。
“咱村口有一处坟茔,正好挡在马路边,当家主人不同意迁建。”老程向记者说起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糟心事,而这事就在半月前得到了和平解决。
为了做实该户村民的思想工作,郑才发一趟趟上门“聊天”,以情以理,站在大角度,说理在细处,八趟下来,该户村民被郑委员的耐心、真诚所感化,达成一致,在一侧修建遮挡文化墙,既不影响乡村建设,又提升了乡村建设品位。
在包村驻点期间,郑才发挨家挨户鼓励村民大力发展养殖业、种植业,他反复和村民强调,美丽乡村不仅要有靓丽的村容村貌,更要有富足的物质生活。在该村的村口,规划建有一座座现代化养猪舍,激励村民参与到养殖业中来。
记者了解到,在斑竹园镇,退居二线的领导干部一共有三位,他们中没有一位甘心退休颐养,而是一如往常奋战在基层一线,主动请缨挑战包村任务,组织与群众的信任,让他们一直奋战在基层一线。
镇退休干部姜兴润妻子患重病,可他仍主动站出来包管全镇交通工作。为了将该镇的畅通工程做好,他经常冒着炎炎烈日赶到工地催进度查质量,赶到群众家里解矛盾化纠纷。在他的监督参与下,该镇畅通工程工作在县里排名前列,受到了上级的多次表扬。
汪光存在退休后积极发挥老同志传帮带作用,主动联系小河村,村里的矛盾纠纷,他一户户走访,摸清底数和事实,耐心细致调解处理;村里干部工作意见不统一,他把大家召集到一起,详细了解工作方案,做到顾大局、求一致,最终实现人心齐。
郑才发在采访中说,只要组织召唤、人民需要,我们愿意当一块砖头,随时出现在群众中间。积极奉献、甘洒余热,退而不休的基层老干部们正是这样用担当和执着诠释对党的忠诚,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老共产党人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