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园区

叶集区中至信家居车间工人正在操作生产
叶集区木竹加工产业全国闻名,一根木头来到叶集,从半成品加工、再到人造板生产和家具制造的数次升级,推动了木竹产业的转型“蝶变”。叶集木竹产业以集群式发展,形成了百亿元的产业链,从原来2000多家大小木竹加工企业,发展成300多家规模较大的现代化家具制造企业,探索出了一条木竹产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分散经营到集中集约、由量的扩张到质的并举的发展之路,打造出一张在全国叫得响的产业名片。
如今,叶集区域经济发展更具活力,改革活力更能激发内生动力。2016年,叶集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6.2亿元,是2011年的1.9倍,年均增长9.4%;财政收入实现4亿元,是2011年的2.1倍,年均增长16%。新型工业化核心战略深入推进,新增规模工业企业43家,总数发展到98家;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28.4亿元,是2011年的2.1倍。
精准定位,打造家居首位产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叶集区委、区政府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打造家居首位产业,通过5年的努力,工业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第一个企业技术中心诞生、第一家高新技术企业获批、第一块复合实木地板的下线、第一家退城入园企业的搬迁等等,一串串令人振奋的华丽数据让过去五年工业发展的成绩单显得格外耀眼。
木材产业是叶集的传统主导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对于叶集几千家木材企业来说是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最优的5年。模板生产线的升级成功、安徽省人造板协会的成立、绿色板材工业园建设的启动,区委、区政府一个个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落地,也掀开了本土木材企业第四次创业的序幕。管仲木业、亚圣木业等一批领军企业率先转型升级,全区第一块实木复合地板也随之下线。
2014年,叶集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把家居制造确定叶集首位产业,并启动了中国中部家居产业园建设。2016年10月20日,总投资10亿元,占地546亩的中至信家居叶集产业园正式建成投产。中国家具协会、月星家居、居然之家、红星美凯龙等全国家居业领军企业集聚叶集,共商行业发展大计。中国中部家居产业园的建设实现了叶集首位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跨越,同时更加促进了中部家居制造的快速崛起,提振了全国家居制造行业发展的信心。经过2年多的建设和发展,中国中部家居产业园已建成面积6平方公里,中至信家居、亿丰伟业、康尔斯特家居、安徽熙美家具等60多家家居企业相继入驻,完成投资40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03亿元。
与此同时,叶集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六安市叶集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若干规定(2017版)》,对家居首位产业重点予以鼓励倾斜。建立区领导联系“四个一”工作通报机制,开展送政策进园入企活动。全区54家单位联系帮扶76家企业,为企业协调解决问题206个,为企业解决过桥周转资金1.08亿元,提供政银担贷款2430万元,税融通贷款2750万元,减免税费800多万元,兑现专项扶持资金370万元。支持本土企业重点发展家具制造、人造板材、木制工艺品、活性炭等关联配套产业,努力优化完善集生产加工、产品研发、展示交易于一体的完整家居产业链条。
创新发展,提升木材产业竞争力
通过提升企业的内在创新能力,大力实施技术改造,大力推进产品研发,大力实施品牌创建,积极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叶集木竹主导产业正在强势崛起。从“量增”到“质变”,叶集工业经济高高挺起发展的“脊梁”,成为全市转型战场的前沿阵地,成为全市最具激情与活力的亮点地带之一。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城区内散乱小污板材企业腾笼换鸟,转型升级,叶集经济开发区启动了两平方公里绿色板材工业园建设。目前已建成企业17家,占地544亩,新入驻企业61家,占地1200亩,园区全部建成后可容纳企业100家,安装板材生产线1000条,年可实现产值100亿元,解决就业1万人,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据叶集区经信委主任台运中介绍,目前,叶集区已拥有企业2000多家,年产板材800万立方米,木地板400万平方米,家具150万套,年产值达到了120亿元,叶集已经成为中国板材之乡,四大人造板生产基地之一,叶集中国中部家居产业园也被中家协授予中国家具新兴产业基地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