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文化是城市管理和城市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管执法工作要有独特的文化氛围,要有健康、和谐的城管文化精神。五年来,市城管局始终围绕建设“忠诚、为民、公正、和谐”的城管执法目标,力求通过文化建设,以文化凝人心聚合力,促进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水平的全面提升。
强化城市特色文化建设
市城管局立足红色、绿色、古色三元素,着力构建富有六安特色的城市文化品牌。市中心皋城广场、烈士陵园,将红色基因融入绿色土壤;滨河公园、水上公园,将古老皋城打造成四季如春的人间天堂;梦中湖公园、九中游园等精品游园,一园一景,独具特色,为古老皋城增添了时尚元素;滨河文化墙,触手千年历史,诉说古城沧桑,将历史元素融入新城建设;沿河景观带,阳光下亭廊卧波、月光下彩带霓虹,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河西景观大道,水墨画卷般的长廊中,万人广场大气磅礴,园林建筑曲径通幽。依托公园美景,我市连续四年举办荷花节,200多个荷花品种、3万多盆荷花盆景竞奇斗艳,引来文人墨客吟诗赋对,挥毫泼墨,传颂荷韵廉风,塑造城市文化。
强化城管队伍文化建设
为强化城管队伍文化建设,市城管局组建了城管宣传中心和城管文化中心,实现城管文化建设有机构、有人员,工作推进有组织、有力度。一是强化典型文化建设。立足城市管理实际,培育和选树先进典型,提升典型带动作用,先后涌现一批先进典型,其中有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省劳动模范、“六安好人”沈贤军,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涂建国,有“六安十佳残疾人自强模范”、“金安区见义勇为道德模范”孟凡平,朱才华、汪显运两位同志荣获“六安好人”称号,市城管局驻政务中心窗口荣获全国巾帼模范岗荣誉称号。同时,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十佳环卫之星、服务之星、执法之星”评选活动,会同市总工会、市文明办等部门联合开展“最美环卫工人”评选活动。二是强化城管队伍教育培训。举办全市城管系统首届城管论坛、六安首届园林论坛,积极组织部分县处级干部参加全国“强转树”干部培训,全面提升全市城管系统整体素质。五年来,全系统累计参学人数8000余人次,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连续两年安排3批300余人次到北京大学学习。三是强化城管文化活动建设。先后成立团委、妇委会,组建城管系统足球队、篮球队,举办城管系统摄影展、少儿摄影展,开展各类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职工归属感进一步增强。组建党员示范服务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和网络宣传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强化道德讲堂建设,推进职工书屋建设,邀请皖西学院教授开展文明礼仪培训。四是强化城管文化平台建设。与《中国建设报》、《皖西日报》、《六安新周报》、《六安新闻网》等市内主流媒体建立合作关系,开设宣传专版专栏。开设“城市管理”微信公众号、微信微博、市民通APP等多种形式强化宣传。
强化职工文化理念建设
推进依法治理理念。严格依法行政,创新执法监督工作机制,规范行政处罚程序,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配备执法记录仪等,提高执法效果。加强执法人员法律和业务培训,近五年来,市城管局每年定期举办执法人员轮训班和信息员培训班,提高执法人员业务素养和信息宣传人员的信息报道水平。一方面真正践行,“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另一方面提倡温情执法、真情服务,疏堵结合,既维护广大市民的利益,又用法律武器维护城管执法,从而更好地让城市管理惠及群众。
精细管理理念。精细化就是管理理念的精细化、管理模式的精细化、管理内容的精细化。近年来,我市深入开展“五城同创”,市城管局将市政设施、环境卫生、市容市貌、园林绿化等管理标准融入数字城管系统,落实到城市治理各个环节,城市管理方面成效显著。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强化责任落实,细化工作分工,实现工作量化、标准化的管理和与之相应的奖惩考核,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
社会治理理念。城市管理工作面对各种复杂社会关系,城市综合管理工作的“治本之策”,是发动市民群众广泛参与。通过综合运用法律规范、道德约束、行政管理、舆论宣传等手段,协调社会矛盾,解决城管工作的棘手问题,努力构建多元主体共同治理城市工作的格局,让“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相互配合,推动城市管理全民参与、共创共享,助推城市管理全民化。
城市管理始终在路上,一路风雨一路尘,城管队伍经历的风雨磨练出了坚强队伍、凝聚成了团队精神,积淀成了城管文化,与此同时城管文化正能量也把广大执法管理人员的群体意识转化为自觉行为和不断内生的竞争力,从而把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城管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推动着六安城管事业的新跨越,实现着队伍文化建设与城管执法工作的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