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6日8版
 
创建让城市更美丽

C:\Users\luaninfo\Desktop\新建文件夹\看图王批量图片转换结果\城市管理刊头.jpg

  2012年7月,六安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五城同创”的战略目标,六安的城市名片创建之路由此铺开……作为城市管理的主要职能部门,这五年六安市城管局为当好“城市管家”,擦亮城市名片,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创建之路。

  2012年六安市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2013年六安市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2014年六安市荣获“第三届省文明城市”,2017年六安市荣获“第四届省文明城市”;2015年六安市确定了创建“国家文明城市”目标;2016年六安市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森林城市”;2017年六安市淠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满六年,迎来国家验收;2017年9月,迎来中国人居环境奖创建考核验收。

  争创中国人居环境奖:

  致敬这不平凡的五年

  中国人居环境奖,是所有的城市奖项中被公认为最具魅力的奖项。在2017年这样一个特别年份申报这个奖项,正是对过去五年我们在城市创建中所有努力、所有成就的一份致敬。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陆续投资近40亿对位于我市城区的老淠河和淠河总干渠实施综合治理,形成近2.5万亩水面,5千亩两岸绿地的城市生态带。淠河、淠河总干渠流经市区20余公里,滨河景观自然而生。

  近三年来,新增城市绿地1280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1.46%,绿地率达到了37.6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了14.84平方米。

  自2008年以来,我市每年均对一批老旧小区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共完成7期工程、改造老旧小区82个、铺设管网45.91公里,累计投资3154.65万元。目前,我市雨污分流排水体制管道覆盖率达到81.67%。中心城区共有自来水厂一座和污水处理厂三座,日处理能力14万m3/日,出水水质均达国家一级A标准,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8.42%,公共供水普及率达98%,水质综合合格率100%。先后投入2055万元对市区解放中路等29条主次干道、26520米供水管网进行改造,有效降低管网漏损。

  环卫事业快速发展,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85%,每平方公里拥有公厕达3.7座。引进德国马丁炉技术,兴建日处理能力达600吨的垃圾焚烧发电厂一座,城市生活垃圾实现100%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4%。建立城市燃气安全保障和应急系统,燃气普及率达到98%。

  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改造效果明显,城区投资2.5亿元,完成59个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新建住宅小区全部实行物业管理。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城镇累计新增就业26.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3%。

  荣获国家节水型城市:

  见证从零到优的跨越

  2013年启动节水型城市创建初期,我市的城市节水管理工作才刚刚起步,管理经验匮乏,公众节水意识淡薄。面对26项考核指标,等于面临着26项零基础的重大工程,一场“拓荒”之旅由此展开……

  “抓昨天”,三年来,创建办的工作人员深入各企业、单位、小区上千次,手把手指导、面对面整改,最终86家节水单位通过了安徽省住建厅、省发改委组织的考核验收,取得“省级节水型企业(单位)、小区”命名批复,节水型企业(单位)的覆盖率36.67%,节水型小区覆盖率20.05%,较国家考核标准分别高出16.67%和15.05%。

  “抓今天”,狠抓计划用水管理,立行立改,解决城市节水日常和当下的工作,以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作为节约用水的有力武器。三年来共将317户纳入计划用水管理,公共供水计划用水率达92.79%。统一为计划用水户安装了远传电磁水表,开发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年节水200余万方。创造性地实行了超计划用水“小额定借”银行托收缴费模式,全国领先。

  “抓明天”,狠抓节水“三同时”管理,解决城市节水未来发展问题,积累增量。创建办审时度势、开拓思路,在明确发改、住建、规划、城管、水利等部门工作职责的同时,并将节水工程指标纳入《六安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之内,打造全方位立体式的管理格局。近两年,六安市市区新改扩建项目节水措施审批32项,节水设施竣工验收14项。

  2017年3月我市终以坚定不移的实干精神捧回了一个金灿灿的奖牌——国家节水型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奠定绿色城市的底色

  2012年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后,我市园林绿化事业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全市园林绿化建设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为2016年国家森林城市成功创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奠定了六安绿色城市的醉美底色。

  过去的五年,绿地总量大幅提升。淠河、淠河总干渠、凤凰河公园和312国道绿色长廊四条生态轴建设基本完成,初步构建“三河一廊多带”为骨架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实施城市增绿工程80余项,新增城市绿地近500公顷。加快各类公园绿地建设,立足打造“百园之城”,城市公园达到64座,公园呈几何极数增长,市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过去的五年,园林文化不断蓄集。从2014年开始,已成功举办四届六安荷花节,传颂荷韵廉风,塑造城市文化。同时,认真挖掘园林文化主题定位,在公园建设中增设具有六安特色的雕塑小品,开展涂鸦绘画,打造观赏亮点,做到“一园一主题”。一批精品游园,各有特色,纷繁别致,一园一品,一处一景,实现了主城区出门见绿,500米见园的绿化效果,城市更加清新亮丽。

  建设淠河国家湿地公园:

  守护淠河经济带的生命线

  2011年12月底成功申报了安徽六安淠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此后5年多时间,市淠河管理局扎实推进试点建设工作。成立了“六安市淠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明确办公场所,选调管理人员,制定了8项工作职责和管理制度,为验收工作打下了组织基础;中央财政、省财政和市财政投入395万余元,用于湿地恢复和设施建设;开展湿地科普宣教活动,建成了约300平方米的科普宣教馆,制作了淠河湿地公园宣传片、宣传画册,开展了第一个“安徽湿地日”;开展湿地监测活动,建设了6处保护站,购买检测仪器和设备,与皖西学院动植物专家合作,对淠河湿地动植物物种实施监测。2017年2月,通过省级专家验收,淠河国家湿地公园上榜成为安徽省第一批重要湿地名录;5月20日至21日,国家林业局组成的专家组对淠河湿地进行了为期2天的现场考核,专家组对湿地公园的建设成果和水平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已初步具备国家湿地公园的功能和形象。

  文明城市、卫生城市:

  见证六安日新月异的变化

  2012年市委市政府在我市城市基础设施薄弱、社会秩序混乱、管理水平不高的情况下,自我加压,精准发力,打赢了一场“天要蓝,地要净,路要平,灯要亮,水要清,景要美”的卫生城市创建攻坚战,2013年、2016年连续2届蝉联此项殊荣。市城管局作为创建排头兵,400多名干部职工一路艰苦卓绝,见证了120平方公里皋城日新月异的变化。

  过去五年来,市城管局以“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责任落实到位、措施整改到位”为主线,以“五大提升工程,32项专项行动,七项重点工作”为重点,以“五整、三升、二进、一降”为手段,全力以赴打好文明创建攻坚战。“五整”,整治市容秩序、整治广告标牌、整治非法小广告、整治背街小巷、整治黑臭水体。“三升”,提升基础设施管理水平、提升生态环境水平、提升公益宣传力度。“二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推进民生工程建设。“一降”,降低违法建设数量。

 

 选择年月
<2017年10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52627282930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12345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创建让城市更美丽⊙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