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远在新疆乌鲁木齐的何女士网购了30斤黑毛土猪肉,而猪肉的始发地正来自于舒城县百神庙镇郑圩村。
公交站台里建电商扶贫驿站
“这里同时也是一个室内公交站台”,在百神庙郑圩村村部,正是何女士网购猪肉的始发地,随行工作人员介绍说。2016年舒城县在百神庙镇先行试点开通镇村公交,郑圩村村部是其中一个重要交通服务点。记者见到,村部里摆放了供乘客休息的座椅,乘客可以一眼望到公交车驶来,也可以通过公交微信查看实时乘车信息。
而村部的后面还建了一个扶贫驿站,从村部穿堂而过,首先印入眼帘的是几间门面平房,房上面印有“电商扶贫服务中心”标志。
在一间平房里,5、6个村民围着一头新宰的猪在案板上切割分块,然后用真空保鲜袋密封包装好。
记者拿起一个小包装,上面贴有一个标签,显示食品名称,重量,保存日期和方法。
“我们这里请的帮工大都是村里的贫困户”,这家服务中心的负责人王欢介绍,在这里一个月可拿到2000多元工资,虽不算多,但是在农村,这个收入已经很不错了,而且稳定。
61岁的贫困户赵良应就在这个扶贫驿站工作,他的活就是砍猪肉。“拿刀是个技术活,瘦的,肥的,前排,后腿,不同地方价格不一样”。他告诉记者,他的一双儿女从小身体不好,大儿子耳聋,小女儿也需要人照顾,自己年龄也大了,出门打工不好找工作,能在家门口找到一份这样的工作,对他家帮助很大。
除了雇佣贫困户外,王欢还主动给愿意养猪的村民家免费提供养殖技术指导。“我们和农户达成协议,向他们发出订单,农户按照我们的技术进行养殖,我们按照市场价负责收购,解决销售问题”。
“上个礼拜,我家的猪就是被收购到这里的,听王欢说还卖到甘肃了”,村民胡仁仓说,现在政府政策好,发展产业还有补助,就是担心大伙儿一道养猪,到时候销路是个问题。
“这个驿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王欢解释,驿站生产的猪肉都是通过网上卖出去的。
记者看到在分割操作间旁边的一间房摆了2台电脑,王欢的妻子正在电脑前接单,“我们这里的客户来自全国各地,土猪肉网销排名也是靠前”,据她说,这个月的最高销售额一天达到9000多元。
土猪肉在网上吃得开,供货渠道就紧俏,王欢说,他们夫妇两个人力、资金都有限,正好和村民合作,发展订单养猪,既解决了货源问题,又带动了村民脱贫,一举双得。
据悉,驿站建设以来,目前已帮助了26名贫困户打开增收致富的渠道。
一站三用,扶贫从生产向销售运输延伸
这个扶贫驿站的看点,还远不止这些。
扶贫驿站既是公交站,也是物流中转站。
王欢说,他的养殖场位置是在另一个村,为什么会把驿站建到郑圩村?
“这都得益于公路建设”,王欢说。
听随行的工作人员介绍,百神庙镇虽然离县城只有20公里,不算远,但一直以来被称为“路梢子”,主要是因为距离主要交通干道远,同时沿路乡镇少,通达性差。
近年来该县加强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建设,百神庙镇还开通了镇村公交,道路环境也随之改善,百神庙镇书记王申勇介绍,扶贫驿站前面那条县道丰军路,是2014年提档升级的,现在是6米宽的沥青水泥路,它连着317省道和319省道。
“我们这个扶贫驿站加工的产品全靠这条路外运”。正说着,驿站门前来了一辆物流车,笔者注意到这是一辆新能源物流车。
王欢说,电商最大的成本以及难题就是来源于物流运输,一是目前市场的几家快递公司一般只到乡镇级别,这样从驿站到乡镇还要自己运输,二是传统的物流车运输成本太高。
不过,这个问题正在被破解。据悉,目前舒城县正在探索实施公交客运、物流中转合一功能,从而实现资源综合效益最大化。依据这种模式,舒城县目前正在规划建设占地500亩左右的城区物流产业园,以21个乡镇交通综合服务站为运输节点,逐步完善394个交通综合服务点,进而构建县外至城区、城区至乡镇、乡镇至村组三级物流服务网络。
郑圩村就是先行试点村。随行的人员告诉笔者,在刚刚进来的服务大厅里看到的摆放着整整齐齐的各类快件以及当地的土特产都是由这个站点上门投送或者寄出。
王欢说,现在驿站每天都会有新能源车来收集快递,经乡镇交通综合服务站中转后,再运到县城分配给市场上的快递公司,以1公里邮费0.5元算,新能源车跑1公里只要0.2元,大大节省了运输成本。
“节省的成本又惠及到贫困户上,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能以市场价格收购贫困户的猪肉的原因”,王欢说道。
百神庙书记王申勇说,这种公交客运站、物流中转站、扶贫驿站三站合一的模式是该镇扶贫新业态,“扶贫驿站带领贫困户发展产业解决生产问题,电商解决销售渠道问题,镇村公交带动乡村物流产业发展解决“进城”问题,将产业扶贫项目从生产阶段延伸到产品销售、运输端,形成生产——销售——运输一条龙的全流程扶贫服务模式”,王申勇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