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杨
地市广播电视台的稿件要借助省台、中央台的平台,有效地提高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达到树立地方良好形象,改善投资环境推动经济发展的目的,所以受到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重视,新闻外宣工作也因此成为各地市广播台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在电台从事广播外宣工作有近十年了,电台外宣工作的发展变化,让本人深刻感受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和挑战性。本文从近年来的广播及广播新闻的特点分析,阐述做好外宣工作的重要性、广播对于外宣记者的要求及如何突出广播特点,提高外宣的命中率。
一,广播及广播新闻的特点。
随着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广播已经成为弱势媒体。从过去的老大,后来是老二,电视出现后,又成了老三,随着新兴媒体的出现,老三的地位也已经不保。但是,广播仍呈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广播的作用是不可代替的,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这机遇是什么呢?举个例子,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手机在大街上随处可见,这就为广播提供了两种传播工具:网络广播、手机广播,这种新传播途径的的发展,既为广播节目进行了多方面的补充,又扩大了受众面,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广播不仅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互动性强而且接收方便,制作成本低,这就决定了广播具有其他媒体望尘莫及的优势。
二,广播外宣对记者的要求。
在做电台外宣工作时,我们首先要求外宣记者要做到“一个原则”、“两个不做”、“三个用心”、“四个促进”、“五个坚持”。一个原则:就是不断提高上稿率,不断提升外宣名次为根本原则,“不管黑猫白猫,能逮着耗子就是好猫”。两个不做:不属实的文字稿和录音报道不做;模棱两可,意思含糊,事实不清的稿子不做。三个用心:就是抓好角度,用心选题,用心采编,用心录制、编辑,每个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就中央台而言,在中国之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用到市级地方台的稿件很少,没什么大事、新鲜事,不可能用。因而就要另辟蹊径,选择生动、活泼的小切口,反应百姓生活的新变化。四个促进:就是遵守台制度,按时上下班,促进工作能够正常开展,踏下心来学些业务知识,认认真真采写每篇报道;促进自身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紧跟省台的约稿用稿步伐,促进本台上传稿件的采用率提升;以采编稿件质量为考核工作的标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外宣名次不断争先晋位。五个坚持:就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严格执行宣传纪律,决不采用互联网上的报道和文章;坚持有外宣新闻价值、时效性强的新闻先采先写先传;坚持能做成录音报道的绝对不做一般文字稿处理;坚持当天的稿件当天采写录传;坚持与中央台省台的编辑老师保持经常性的沟通,不断提高上传稿件的水平。笔者认为,在这个外宣的金字塔尖上,竞争如此激烈,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三,掌握广播特点,提高外宣命中率。
在具体外宣稿件的采写中,精心策划报道主题,深入一线采写新闻稿件,突出广播新闻特点,重点抓好录音报道,提高稿件质量,采用率迅速提高。也就是说一方面要掌握省台和中央台想要什么样的稿子,你应该如何选材,如何凸显广播声音的特色,利用声音单一的线性传播给听众再现一个新闻事实。
四,广播录音报道中的音响运用。
在当前外宣工作各台都作为重中之重的情况下,仅靠文字稿采用率极低,作为电台外宣,就要把分值高的录音报道作为工作重点,而通过几年的工作实践,我们的外宣记者深切体会到:广播靠声音来传播,声音处理需要精益求精。而采访录音的内容应该彰显主题,错开角度,出采访录音前文字表述要做好铺垫。每个录音报道所出的采访录音内容都应该是围绕主题的点睛之笔,也就是全篇最亮眼的部分。对一些个别无法通过采访改变的声音,要在后期制作上字斟句酌,处理好每个细节。录音报道除了“记者口播+采访对象录音”的普通格式外,还有一些录音报道需要配乐、出现场声音或进行解说。
(作者单位:六安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