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扶贫,让阳光照进我的生活

  本报记者 谢菊莲

  有人说,爱上一座城是因为城里住着某个人。而有时候,爱上一座城,或许只是因为这座城的一缕温暖阳光、一道生动风景。41岁的班爱华结识六安,远嫁千里,因为爱情。21年前,河北邯郸女孩班爱华遇到了六安男孩朱纯国,之后便来到六安的裕安区韩摆渡镇红桥村,在这里,他们结婚、生子,过着普通人一样的烟火生活。

  3间土砖房,有情饮水饱。20多年来,班爱华和朱纯国一个持家,一个挣钱养家,日子虽一直过得紧紧巴巴,两个女儿的到来且渐渐长大,倒也苦中添乐。然而,看似风轻云淡,却是乌云密布,4年前,班爱华髋关节脱位,瘫痪在床不能动,丈夫朱纯国腰椎间盘突出严重,不能干重活,两个女儿尚未成年。2016年7月,家中的3间土坯房在暴雨中一夜坍塌,一家人迫不得已搬进了低矮的鸭棚……

  “那真是我人生中最阴暗的日子,躺在床上不能动,生活不能自理,小女儿还刚上初中,大女儿为了家中生计不得不出门打工……”如今可以站起来的班爱华说起往事,直叹不堪回首。

  “在最艰苦的时候,我们没有感受到孤独,党的政策温暖了我们。”班爱华说,镇党委、政府得知其家境贫困、身患重病的消息后,积极引导享受健康脱贫兜底“351”政策,高达5万余元的医疗费只需自付6000余元。今年3月下旬,班爱华在合肥安医第一附属医院成功换骨,经过数月休息调理,如今已经逐渐可以下地活动。两年间,随着党委、政府健康兜底扶贫、产业扶贫等政策的倾斜,班爱华一家初步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在对口帮扶人的帮助下,他们还申请了产业养殖项目,如今班爱华逢人便夸党的政策好,好政策让他们一家从绝望无助到充满希望和力量。

  初秋的阳光和煦而温暖,班爱华站在自家新建的3间砖瓦房前,感觉从未有过的舒适和开心,一年前,通过危房改造补助等政策扶持,在原有的宅基地上新建了房子,也算居有定所了。

  “兜底扶贫,健康扶贫,让我们走出了贫困的阴影和无奈,现在我们想得远了,想依托好的政策积极致富奔小康,恰巧又赶上了金融扶贫、产业扶贫好政策。”班爱华说,爱人朱纯国在新房子不远处新建了1000多平方米的养殖大棚,成立了“红桥村生态农庄养鸡场”,今年8月份,第一棚鸡苗10000只正式落户鸡棚并对外起售,两口子闲下来便研究养鸡防疫知识,满心期待第一个丰收年的到来。(下转三版)

 

 选择年月
<2017年9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8293031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1
2345678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产业造血激发内生动力——旅游扶贫的“张店样本”⊙惠民巡演拉开帷幕⊙绿地集团将建“六安绿地南山小镇”⊙温泉小镇“十一”迎客⊙健康扶贫,让阳光照进我的生活⊙金寨荣膺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力抓好整改落实 加强人大自身建设⊙宁夏政协考察组来我市考察政协提案工作⊙霍山土地岭隧道正式贯通⊙我市开展学生用品质量安全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