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妈妈你安心去扶贫,我会好好学习,你不用担心的。”陈秀美的女儿在今年开学即将上初三,但是知道妈妈要去乡村扶贫,女儿陈海若特别的理解。李有舰今年25岁,还没有结婚,如今驻村扶贫交通不便,与女朋友平时交流就只能通过手机了。
贫困户董有志夫妻在外务工,有两个孩子,大儿子董祯焜七岁,二级残疾,同时患有脑瘫、先天性心脏病和癫痫,生活无法自理,全靠爷爷奶奶照顾。两位老人家还同时照顾董有志弟弟家两个孩子。两位老人,四个孩子,最大的七岁,最小的两岁,沉重的生活压力让爷爷董必堂愁眉不展。
吴艳看到这种情形,积极联系省残联,安排董祯焜体检,查看有无好转的可能,并冒着高温带上董祯焜到六安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体检。在扶贫工作队的关心支持下,董必堂老人在家养了300只鸡,按照产业扶贫政策,领取了4500元产业补助,7月份老人卖鸡又收入3000元,还享受到代缴新农合保费、残补、小额信贷五万元及2018年到户光伏等扶贫政策。
不久前栗树村扶贫工作队的帮扶单位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来栗树慰问贫困户,带来了大米、食用油等。忙完手头工作后,已是晚上七点多,扶贫工作队副队长陈秀美骑上电动三轮车出发,送往在村部十公里外的董必堂家。来开门的董必堂老人心情很好,脸上洋溢着笑容,他告诉陈秀美,小儿子董有志夫妻在苏州务工每月能收入5000元,对今年脱贫有信心,对扶贫队工作很满意。夜色茫茫中,陈队长婉拒了老人的热情相送,踏上了归途。
“让贫困户有可持续性收入,实施产业帮扶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扶贫工作队副队长、裕安区编办工作人员陈启胜告诉记者,通过积极联系,如今该村引进了水栀子种植基地项目,流转了1200亩土地用于种植水栀子,在村民获得土地流转收入的同时,还优先安排贫困户在基地打工获得劳务收入。“我家的4亩地流转后有了地租,每天在基地务工收入60元。”贫困户韩秀财表示,有了党的好政策,有倾心帮扶自己的好干部,自己脱贫的信心很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