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离土的“扶贫工作队”

  (上接一版)

  群众认可、党员接受,使联帮工程焕发出强大生命力。有49年党龄的党员陈从清感慨地说:“虽然我并不富裕,但能帮一点就帮一点,‘联帮工程’让我找回了组织归属感。”

  输血又造血 合力“拔穷根”

  给钱给物,只能解一时之困,只有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才能实现稳定脱贫持久脱贫。联帮活动中,农村党员充分利用自身产业发展好、带动能力强的优势,示范带动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吸纳或介绍贫困户稳定就业,“号”准了贫困的“脉”、用对了脱贫的“方”,形成了齐心摘穷帽、合力拔穷根的浓厚氛围。

  花石乡大湾村党员大户汪于常,主动帮带6户贫困户养山羊,从供应种羊、饲养管理、疾病防疫一直到加工销售等,提供“一条龙”帮扶,为每户年增收6000多元。黄堰村外出创业党员陈杰,通过支部党建微信群了解到家乡开展“联帮工程”,主动要求帮扶有外出打工意向的贫困户段传代,利用人脉、信息资源解决其就业问题。像汪于常、陈杰这样主动参与联帮活动的党员能人大户占联帮主体的三分之一,帮助1.3万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就业,带动贫困户年均增收近2000元。

  花石乡党委书记王玉宝认为,与省市县部分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相比,身边的农村党员这一群体与贫困户相近相连,能把办实事解难事常态化,能把帮扶产业就业长效化,是消除脱贫攻坚“死角”的重要力量。金寨县实施“四联四帮”工程,将党员群众紧密结合在了脱贫攻坚第一线,使农村党员真正成为了贫困群众身边一支“永不离土的扶贫工作队”。

 选择年月
<2017年9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8293031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1
2345678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拟提请党的十八届七中全会讨论的文件⊙永不离土的“扶贫工作队”⊙公告(2017)皖1503民初3604号⊙公告⊙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