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电影

  孙武

日报七版18615.jpg

  世事更替,时光流转,现在的年轻人恐怕很少有知道露天电影是怎么回事的了。

  我幼时生活在农村,生活方式简单粗糙。没有电,入夜,家家户户靠点煤油灯照明,不知道电视为何物。总体来说,那时候乡下人精神生活极其贫乏,一年四季,每天天一擦黑就吹灯睡觉,没有可以消遣娱乐的节目。电视当然是没有的了,书籍也少的可怜。我读小学的时候,初识字,课外读物就是几本小人书(我们那管小人书叫小花书),我看过的有《鸡毛信》,《十五天》等等,名字大多忘却了。还有一本《西双版纳的故事》,说一个女工作者进入西双版纳原始森林遭遇大雾迷路的事,看着让我焦心、纠结,所以至今难忘。

  当然,对我来说最感兴趣的还是露天电影。那时候每个乡有一支专业放电影的设备和人员。一部片子到了,挨村轮流放映。放映地点一般在村部(那时叫大队部),当然是露天,一个空旷地上。由于大队多,所以看一次电影要隔很长时间,中途如果遇到其他不确定因素就更拉长了间隔。但大人们好像并不在意,来了就看,不来也无怨言,似乎可有可无,抑或是习惯了。

  但我不,我始终对露天电影充满渴望。电影队一到,兴奋劲简直无以言表,通常晚饭因为过度兴奋吃不下就不吃了,然后是自带小板凳早早来到放映地点抢占最佳位置。有时候去迟了因正面站满了大人看不见就在银幕反面看。反面看银幕没有正面清晰,但这是次要的,最大问题是人物对话字幕是反的,看着别扭,不够味儿。

  我们一群年龄参差不齐的小伙伴不仅看自己大队的电影,听说邻村有电影了,十里八里都去。我家附近有一条小河,不宽,但过河需摆渡。河那边有电影了,晚上哪有摆渡人,就淌水过去。偶尔有信息有误的时候,结果费了好大周折跑了好多路,到现场一看一问,没有放电影这回事,我们管这叫战斗英雄白跑路。电影没看着,路白跑了,失望得很。

  我看的第一部露天电影是前南斯拉夫的《桥》。故事曲折,战斗场景激烈,不是很懂,知道谁是好人谁是坏蛋。开始看很带劲儿,看着看着中途就睡着了,电影散场人声嘈杂把我惊醒,我迷迷糊糊跟着人流回家,结果走到了别的村庄,后被一个好心人送我回了家。那是一个夏夜,银河璀璨,漫天繁星。

  我看的第二部露天电影是《洪湖赤卫队》,说女英雄韩英带领一支游击队打“白狗子”的故事,好看!我为孙副官壮烈牺牲感到痛心惋惜。后来看的电影就多了,《平原游击队》,《车轮滚滚》,《南征北战》一些,当然也有一些古装戏,什么《梁山伯与祝英台》,《碧玉簪》等等,古装戏虽然节奏缓慢,唱词多,但也觉着好看,美!为故事里的主人公鸣不平,回家后久久不能释怀......

  木心先生在《从前慢》一文中写道:“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是啊,现在回忆我小时候的生活,苦闷的时候居多,但也有被点燃激情的时候,比如看一场露天电影。那时候每天都被拉得很长很长,一年的光阴更长得没法说了。可是谁能想到,这日子越过越快了呢?一个转身我已中年,岁月飘零,青春远去,那一抹露天电影的记忆在我心里成为永恒,它带着温馨和伤感,变成我生命的一部分了。

 

 选择年月
<2017年9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8293031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1
2345678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扶贫路上写忠诚⊙市司法局党员干部接受警示教育⊙裕安区强力推进法治水利建设⊙我市残疾人工作接受督查⊙图片新闻⊙爱心“照亮”扶贫路⊙露天电影⊙走近拜家河⊙小院枣树红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