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康家佳 刘扬
如果有人问,一名教师执教的岁月有多长?可能有人会说是20年,也许有人会说是30年,还有的人会说是一辈子。在金安区张店镇,有这么一户人家,一家4代40人有11位先后是教师,教育在他们的大家庭里,不仅传承的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家风。教师节前夕,记者走进了张安明家,感受书香门第的家风故事。
这个扎根在山里的农民家庭,祖祖辈辈勤劳务农,张安明父亲张纯传在新中国成立前开私塾学堂,是家里第一代从教者。虽然生活困难,父母仍坚持供孩子们上学,期盼他们长大后都能有出息,摆脱贫困。今年76岁的张安明清楚地记得,当年读中学,老师免了一半的学费,他才得以完成中学学业。上世纪70年代,张安明成了张店镇初中的一名教师,站在三尺讲台,面对稚嫩的学生,他对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心里暗暗地想:“知识改变命运,当老师就要把学生教育好。”张安明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教学成果突出。198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授予证书和奖章,与一位表兄、一位表嫂共同成为家里的第二代教师。
父辈的言传身教,让张家的下一代孩子们深受影响;父辈的鞭策鼓励,树立了孩子们坚定的职业理想;父辈的全力支持,成就了第三代教师的事业辉煌。子女们对教师这个职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先后走上教书育人的工作岗位。张安明及其哥哥张安邦儿女中有3人加入到教师队伍,现分布在横塘岗、张墩等乡镇小学。令人欣慰的是,这3位下辈不但继承发扬了父辈艰苦奋斗的干劲,更能与时俱进提升个人素养,在各自的工作岗位教书育人。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