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园串起脱贫致富链

  宋斌 本报记者 黄雪彦 文/图

5版0906 656151.jpg

5版0906 760150.JPG

5版0906 866787.jpg

  沿G206国道从舒城到合肥方向,驾驶10分钟左右,在马路的右边,一块醒目的大牌子立在眼前,只见上面写着“安徽六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几个大字。8月31日,记者走进园区,看着一排排整齐划一的钢构蔬菜大棚,闻着泥土、农作物混合的清香,不禁让人陶醉。这就是安徽六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所在地。

  该园区于2015年12月由国家科技部批准建立。园区核心区位于舒城县桃溪镇,面积45.88平方公里,耕地4.2万亩。桃溪镇属典型的半冈半圩区域,是舒城县的北大门,也是舒城通往省城合肥的第一站,适宜发展大农业。近几年来,该镇立足镇情,着力开展金融、产业扶贫,按照园区带动、企业大户带动、贫困户主动发展的扶贫工作思路,依托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优势,与园区内企业深度合作,充分调动能人大户发展积极性,为贫困户实现“造血”工程,多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把贫困户们串在了脱贫致富链上。

  63岁的翟恩转老人是桃溪镇曙光村村民,是贫困低保户,现在他又有了新的身份——桃溪镇产业扶贫项目1号蔬菜大棚的“股东”,由于没有文化,又没有劳动能力,他将大棚委托给舒城县金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代种、代管、代销,按照当时签订的入股协议,她今年可获得3000元固定收入。“政府的扶贫政策真好啊,生活真是越来越有盼头啦!”翟恩转说。

  像翟恩转一样,今年桃溪镇依托园内舒城县农科所的技术优势,通过金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担保,为20户贫困户办理扶贫贷款100万元,新建40个蔬菜大棚,每户每年可获得3000元固定收入。记者在现场看到,每个大棚的出口处,都树立了一块标识牌,按照1至40的顺序给大棚做了编号,标牌上标明了入股贫困户、生产品种和种植企业的名字。据该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大棚除优先租赁给贫困户,让他们获得固定分红外,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还可以到农科所及所内企业务工,多方增加收入。

  而像这样的例子,只是农业园区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在桃溪镇政府的号召下,该园区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仅在土地流转带动方面,园区流转土地20多万亩,其中核心区流转土地3.1万亩,租金600至700元每亩,平均可为每户每年带来田租收入2000元左右。同时,园区还通过产业、技术、就业、电商等主要途径带动当地群众及贫困户脱贫致富。

  在产业带动方面,园区以蔬菜为主导产业,年播种面积12000多亩,年产值8000多万元。同时充分发挥三大作用:一是示范引导。核心区入驻企业14家,其中省、市级龙头企业达10家。现有种植大户70多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7家,家庭农场18家。这些企业、大户积极示范引导当地及周边群众走上蔬菜产业“致富路”。二是基地辐射。园区以桃溪镇为核心,在全县其他地区建立蔬菜生产帮扶基地,带动更多贫困户致富。目前,已在城关镇石桥村、汤池镇西河村等17个贫困村开展定点帮扶蔬菜产业发展,新建基地3200亩,年产值达2100万元,取得较好的扶贫带动效果。三是种苗培育。园区每年培育各类瓜菜种苗1000万株以上,主要向县内以及周边合肥、安庆、六安等地配送。针对贫困户市场信息缺乏问题,采用订单模式,统一供应种苗,统一技术标准,统一销售,带动贫困户共同发展蔬菜生产。

  在技术带动方面,该园区于2016年创建省级院士工作站,现有各类科技人员40多名,含国家级优秀特派员1名,市级优秀特派员3名,首席专家3名,特聘专家15名,科技创新团队7个。年举办各类培训班50多场3000多人次,技术咨询约15000人次,现场技术指导约2000人次。园区还利用技术优势对全县愿意发展蔬菜生产的贫困户集中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

  在就业带动方面,该园区的企业和种养大户都生产需要大量临时、常年工,为贫困户带来了众多的就业机会,用工工资在每天50元到150元不等,每人每年平均增收7000元左右。据不完全统计,园区每年就业人口达3000户5600人,其中仅桃溪镇就业带动260户556人,贫困户84户189人。

  在电商带动方面,园区通过招商引资组建丰禾源电商销售公司,为全镇各村电商建设提供技术支持,拓宽贫困户农产品销售渠道,解决贫困户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当前,该公司依托线上线下销售平台,整合大别山地区丰富的农特产品资源,以“丰禾源”、“蔬美荟”等商标进行品牌化销售,同时建有微商城、微信公众号等,通过020模式发展电子商务。公司自2015年11月成立以来,累计销售18类112种农特产品,销售额达3000多万元。

  “通过园区带动,进一步推进了我镇的脱贫攻坚工作,同时充分发挥了产业扶贫的基础性支撑作用、金融扶贫的‘过桥’作用和现代农业科技的示范引领作用。下一步,我们还将积极推动园区建设,年内计划完成6800亩土地整治项目、2万平方米智能大棚和1000亩蔬菜大棚。通过壮大园区,承载提升能力,从而带动更多群众脱贫致富。”桃溪镇党委书记邱昌玉如是说道。

 选择年月
<2017年9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8293031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1
2345678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筑梦“双创”时代——我市聚力打造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新引擎”纪实⊙农业园串起脱贫致富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