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双创”时代——我市聚力打造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新引擎”纪实
本报记者 程传军
当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一种新的国家战略,唯有抓住改革与创新,发展才能如东风浩荡、春潮澎湃。
在推进创新创业的大潮中,我市紧紧围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战略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突出抓好创新平台,人才引育,资源集聚、产学研合作、环境优化和科技创新服务工作,充分放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各项优惠政策杠杆的撬动效应,着力构建创新筑梦、创业圆梦的良好生态系统,全力让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让一波又一波“双创”浪潮为转型升级注入不竭动力。
搭建“双创”新舞台
对于大多数怀揣创新创业梦想的创客们来说,创业创新之初的成长,最关键的是需要一个畅通交流的平台,展示才华的舞台。为此,市委、市政府首先把各类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作为重中之重,2013年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在全省率先决定建设六安大学科技园,并将其作为市政府重点工程加以推进。在加速大学园核心区建设的同时,重点强化启动区科技孵化能力建设,出台系列配套政策,对入园创业的大学生创业项目从场地、办公设备、网络到水、电等费用实行全免,科技型企业免除部分场地租金,最大程度降低创客们的创业创新成本。市政府还专门设立了2000万元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1亿元科技创业企业种子资金以及2亿元天使基金。同时出台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对符合条件的创业项目和创新团队给予资金扶持,为初创期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创新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综合配套服务,有效解决了创客们创业初期的后顾之忧,激发了各类创新主体的“双创”热情。
为进一步扶持“双创”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2015年,我市还出台了《六安市众创空间备案实施细则》,鼓励引导符合条件的开发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行业龙头企业、高等院校等建设众创空间,充分吸纳和集聚社会力量,推进双创活动。市科创中心拿出2000平方米场地用于众创空间建设,打造“皋城青年创客空间”,面向创客开放,对入驻众创空间的创客团队孵化期给予3-12个月免费,并择优给予种子资金无偿资助。此外,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科技孵化企业的差异化需求,创业服务中心提供项目申报、科技中介、创业辅导、人才培训及代理、投融资等多方面配套服务,形成了“苗圃—孵化器—加速器”阶梯式的科技创业孵化链条。
在创业过程中,“融资难”是当前创业创新企业发展中普遍遇到的“拦路虎”。对此,我市科技部门进一步强化跟踪服务,协调相关部门,不断创新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帮助企业突破发展瓶颈。为破解科技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充分发挥无形资产的作用,2013年,市政府着眼“知识产权”这一“闲置”资源,试水“专利权质押贷款”这一全新的融资方式。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六安市专利权质押贷款试点补贴暂行规定》。2016年,又正式将专利权质押融资政策相关条款归并到《六安市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同时,市县区积极开展专利权质押融资需求调查,了解企业研发现状、专利状况和融资意向,建立了融资需求项目库。以政策解读、案例宣传等形式让企业充分了解专利权质押,大力推进专利权质押融资工作,推动专利转化运用,实现专利价值的最大化。
构筑人才新高地
筑“巢”是基础,引“凤”更关键。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科技团队来六安创业创新工作摆在首要位置,压实责任,跟踪调度。去年,市政府领导亲自挂帅,先后带队赴北京中关村、哈尔滨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举办六安市“双创”环境说明会,大学科技园专场推介会,重点与高校科研项目领头人、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创业学院负责人、博士生(研究生)导师和部分创业学生进行座谈交流。
为加大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引育力度,2016年,市政府修订出台了《六安市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修订)》,扩大了奖励范围,加大了奖励力度,对携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高新技术产品,来我市创新创业,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化活动的省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并获批省、市科技人才团队的,项目成功落地后,科技人才团队按A、B、C三类予以1000万元、600万元、300万元资金支持。目前,我市引进省级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2个,签约团队3个。
2014年,经过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对接,何胜祥科技人才团队成功入驻金寨县现代产业园金梧桐创业园,新组建了安徽同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该团队由27名生物制药高层次人才构成,其中博士3人,硕士10人。金寨县按照“政策上给优惠、经济上给待遇、政治上给地位”的基本原则,在信息、资金、税收、场地等多方面给予了安徽同科生物科技全方位扶持。县政府为何胜祥团队提供了近6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并给予3年免费,为企业员工提供配套公租房等。2015年,何胜祥团队以“基于多重多色荧光PCR技术的系列分子诊断试剂的研发与生产”项目获得省级A类高层次人才团队资助,市、县配套资金扶持1000万元。目前,安徽同科生物科技取得了阶段性科技创新成果,获得了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申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正着手谋划产业化,牵动了一批创新创业基地不断成长。初步实现了“引进一个高端人才,带来一个创新团队,突破一项核心技术,落地一个高新项目,催生一个新兴产业,带动一个产业集群”的链式效应。正是这样以“双创”为动力引擎,不断培育发展新动能,带动全市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转型发展升级。
激发创造新活力
创新创业,点燃创业热情,更要激发着创新活力。为进一步优化创业创新环境,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生态,我市高度注重打好政策组合拳,培植双创新动能,激发创新活力。2014年,《中共六安市委
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六安的意见》和《六安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出台,2016年,对《六安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行了重新修订,重点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科技平台建设、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等,对新认定的国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的奖励;对经备案的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众创空间,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和20万元补助。
为支持和鼓励入驻六安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创新发展和创业主体创新创业,市政府出台了《六安大学科技园种子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六安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和《六安大学科技园天使基金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市政府还设立了500万元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和2000万元创业创新种子资金,对符合条件的创业项目给予资金扶持。目前已对12个创业项目给予了总额83万元的无偿资金资助。
在2016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六安大学科技园星点智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斩获金奖。赛后星点智创的创客蔡旭日感叹道:“最艰难的时候我们差点就放弃了,六安大学科技园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为我们在政策范围内争取了许多无偿的帮助。在大学科技园的陪伴和扶持下,我们渡过了难关,团队研发的无人机静位旋扇、红外节能电热圈分别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证书和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这就是最好的证明。大学科技园从业务培训、科技服务、资金支持等各个方面为我们排忧解难,对我们整个团队成长来说帮助很大。”目前,星点智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已经与江航公司达成初步意向参与无人机航模合作,并参与国防科技学院机器人技术研发工作以及相关创新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