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学”缘何“一座难求”

  (上接一版)

  为什么他们会如此偏爱“老年大学”?市老年大学“资深”学员徐阿姨有着自己的想法。徐阿姨今年69岁,退休前曾是市区一所医院的会计。退休后,徐阿姨身份转型为“专职保姆”,每天除了带小孙子,就是摆弄花花草草。等孙子上了幼儿园,徐阿姨的时间一下子空了下来,在朋友的介绍下,她报名上了市老年大学,没想到这一学就学了将近8年。8年时间,徐阿姨学会了太极拳、柔力球、健美操、书法,业余休闲文化生活过得可谓是丰富多彩,风生水起。

  老年大学里有专门的场地和专业的师资力量,可以面对面授课,在这里不但可以结交新朋友,还能给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充电”。这些优势是社区、街道老年人活动中心,以及电视授课所不能比的。“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老年人的观念也逐渐发生了转变,比如趁着身体健康,完成年轻时没能实现的梦想。”张阿姨说。在张阿姨的班级中,很多学员一口气报了好几门课,有的从小梦想成为一名舞蹈演员,有的一直想要成为摄影师。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这些梦想大都搁浅。他们在老年大学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老伙伴”,找到了一次弥补人生遗憾的机会。

  老年大学为何这么“吃香”?

  “市区就这么一家老年大学,真是太少了。”退休职工陈树龙大爷抱怨说。今后能不能再多办几家老年大学?许多老年人都表达了这样的心愿。

  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我市共创办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学校)1515所,在校学员达120000余人,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12.7%,比上年增长1.42个百分点;市、县区老年大学7所,在校学员7174人。除此之外,社区、乡镇开设的一些老年学校,学员也都是每年递增。

  一方面是老年大学相比其他老年学校,具备入学门槛低、课程受欢迎、学习费用低等优势,另一方面,市区目前仅有一所老年大学,金安区、裕安区老年大学还正在建设中,未成规模,老年人在选择老年大学时,倾向于选择软硬件设施更好的学校,于是很容易“爆棚”。

  不可否认的是,在老龄化的大背景下,老年人教育资源会越来越紧缺。一边是老人们渴望上学的愿望强烈,一边是老年大学容量有限。这几年,老年大学报名持续火爆,班级数字不断增长,“扩容”能力有限是摆在老年大学面前最现实的问题。“老年人入学需求呈每年15%的比率持续增长,我们能想的办法就是增加班额,可是现有的教学场地已不能满足现实需求,亟待扩建扩容。”周兆玉告诉记者,市委、市政府一直关心支持老年大学建设,将老年大学新校区选址新建已列入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之中,希望不久就能让更多的老年人走入新建的六安老年大学,更好地满足他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其实,六安老年大学的发展现状是目前很多老年大学发展现状的一个缩影。与迅速增长的学员相比,老年大学的师资力量也远不能满足需要,与庞大的社会老年人求知需求相比,其硬件设施和场地建设也亟需不断提升。

 选择年月
<2017年9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8293031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1
2345678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习近平主持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老有所学”缘何“一座难求”⊙便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