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流转账” 念活“增收经”——金安区木厂镇姜圩村发展集体经济侧记

  本报记者 程传军 通讯员 赵军

  初秋时节,记者来到金安区木厂镇姜圩村,到处呈现一派丰收喜人的景象。在该村莲藕产业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在齐腰深的水田里挖莲藕。该村张庙组藕农黄超举着刚挖的莲藕,高兴地向记者展示。他说,现在通过土地流转集体种植莲藕产业,经济效益翻了好几番。

  姜圩村位于木厂镇东1公里,辖19个村民组,总人口3022人,总户数769户,耕地面积5781亩。该村以农业生产为主,兼有林地、塘口等资源,全村耕地全部流转,拥有合作社3家,水产养殖5家,獭兔养殖2家,年出栏生猪2000头养猪场1个。

  近年来,姜圩村为壮大集体经济发展,加快脱贫攻坚步伐,村两委充分利用改良土壤和土地整治的有利条件,不断激活土地内生动力,紧密结合农业种植业生产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推进土地流转,盘活土地等自然资源,加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前该村已建立了粮食烘干及加工基地;同时通过组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集体决策谋划功能米生产与加工基地建设项目,有力地带动了周边农户共同发家致富。

  特别是该村通过土地流转这一方式,进一步盘活了土地,“流”出了干部与群众的真感情,“转”出了农民致富的新天地,“地”也成倍地生出了“真金白银”,拉近了党员干部与群众的关系,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据村党总支书记齐能琼介绍,过去姜圩村集体经济为“空白村”,通过这几年土地流转内生动力不断增强,集体经济逐年增加,今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望突破20万元。

  充分挖掘自身资源优势,为增强集体经济拓宽发展渠道。近年来,姜圩村依靠土地流转平台,大力引进公司企业、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等,积极探索实践农村体制机制的创新,加快发展村级新型集体经济。该村在与安徽春泉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村+企业+农户”的合作模式,即农民以土地入股、企业以资金入股、村以服务入股的形式,建立了菜园地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企业、集体、农户”三方按照6:1:3的比例分配收益。2016年,该村申请国家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专项资金100万元,春泉公司投入100万元,4个村民组166户村民以土地形式入股,村企合作投资功能米生产项目,建设项目包括1000亩功能米生产基地、检测中心、烘干设备、晾晒场等,通过这一合作模式,提高生产效益,并已申报姜小米、五谷牛两个有机稻米品牌。2016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16.3万元。

  与此同时,在春泉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影响下,带动周边村多家大户、群众投入到稻渔综合种养中来,兔耳岗村林义杰大户已平整180亩土地,岗郢村、杨桥村分别有几户农户准备开展稻渔综合种养。通过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化经营,姜圩村农民打工收入增加20多万元,租金收入增加80万元,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更重要的是,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解决了村两委无钱办事的难题,近3年来,全村基础设施及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村已有61户261人实现脱贫,均已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贫困发生率由原来17.4%降至9.9%。

 

 选择年月
<2017年9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8293031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1
2345678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市领导到史河总干渠开展河长巡视工作⊙金安区加强成品油市场监管 ⊙六安开发区 “金秋助学”惠及55名学子⊙佛子岭镇拉网排查保校园安全⊙一本“流转账” 念活“增收经”——金安区木厂镇姜圩村发展集体经济侧记⊙爱心图书进校园⊙“燕归来”不能赔本赚吆喝⊙便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