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找准扶贫门路,脱贫才有出路。与此同时,村干部还帮王克玉联系申请危房改造项目,“组合拳”的激励和帮助,最终让老王一家燃起了脱贫的热情。“要不是村干部的帮助支持,我不可能养起羊。”采访当日,看着自己亲手养殖的一只只健壮的山羊,王克玉的脸上写满了成就感。“现在我对脱贫非常有信心,明年我还要扩大养羊规模,至少养殖50只左右。”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自从王克玉有了自己的养羊事业,即使他遇到不顺心或不快乐的事,也不再上访。王克玉的经历,让村干部们意识到,扶贫必须要扶志、扶智,要让贫困户有脱贫的迫切希望和决心,之后的帮扶措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后来,村里干部也常拿王克玉的例子来激励其他贫困户。

  “都说扶贫不能一味地输血而要造血,‘扶志’和‘扶智’就是造血的重要办法。”江家店镇分管扶贫工作的副镇长匡晓翠一语中的。她说,扶贫不能搞“白给白送”,一定要让贫困户坚信自己能够脱贫,还要开阔他们的思路,进一步激发群众奔小康的动力,才能把人的精气神扶起来。

  找准路径拔“穷根”

  近年来,芝麻地村积极探索以产业带扶贫,全村特色养殖规模由小变大,贫困老百姓真正感受到“有产业、心不慌”。从“干部干、群众看”到“干部干、群众跟着干”,扎根芝麻地村扶贫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一道,驻村指导、帮扶到户,为贫困村定规划、育产业,为贫困户出点子、送技术,干群一条心,苦帮加苦干,虽苦犹甜。

  当日,冒着淅淅沥沥的秋雨,记者在随村干部一家一户走访困难群众的途中,通过交流,发现芝麻地村产业扶贫的路径日渐清晰。陈如邦说,在发展产业上,风险大了担不起,周期长了等不起。精准脱贫有时间节点,要优先发展“吹糠见米”风险小的产业,让贫困户早些获益;同时也要久久为功,让贫困户有长远的稳定收益。扶贫不能一出列就了事,还要谋划长远防止返贫。目前一些群众的脱贫还存在一定反复性,根基不稳。

  为帮助群众夯实可持续脱贫根基,村里不仅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有了“大动作”,而且在集体经济发展上也想出了一系列可持续增长的“招术”。目前,全村60KW集体光伏电站早已并网发电,投资20多万元扩建30KW的光伏电站正在加紧建设,新建的村民服务中心综合楼已快封顶,拓宽的农村畅通工程已渐收尾,全村所有贫困户免费安装了自来水……村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很大改善,集体经济也将不断增长。

  现在扶贫可不是摆“花架子”,而是真心实意地“找法子”。贫困村要摘帽,就要发展集体经济。今年预脱贫61户、179人,计划全村贫困村出列。陈如邦说,“今年,我们集体经济光伏发电、当家塘承包费等收入总共9万元,下一步结合上级下拨的5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我们会与村两委一起充分运用好利用好这笔撬动集体经济的发展资金,明年集体经济收入可能会突破20万元。”

 选择年月
<2017年9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8293031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1
2345678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从严从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全力推动商务工作再上新台阶⊙高度重视电商扶贫助力脱贫工作⊙市领导开展河长巡查工作⊙六安市迎驾教育基石工程奖项目启动⊙持续推动“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不能让自强不息的精神塌了”——贫困户章琼脱贫小记⊙看变化赞成就⊙推动纪检监察工作扎实开展⊙我市银行业“金融知识进万家”宣传服务月活动正式启动⊙文⊙六安市裕安区区级总河长、副总河长、河长名单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