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赵维超 记者 宋金婷)为保护青山绿水,我市采取一系列措施,深入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出台水资源双控行动方案。开展以县区为单元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建设评价,完成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万元GDP用水量考核工作,编制《六安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建设规划》,开展六安市水质监测实验室建设等。
加强节水载体建设。开展节水型县城、节水型小区、公共机构、企业以及中小学节水教育基地建设。编制《六安市十三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六安市水资源保护规划》等,出台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方案,指导霍邱县开展城东湖健康评估工作等。
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我市相继开展了三轮入河排污口检查登记工作,排查出入河排污口244个,其中规模以上62个,针对每个排污口科学制订整改方案,明确排污单位责任和义务,确保入河排污口整改工作顺利进行。
实施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红、黄牌管理制度。对列入国家、省级考核的28个水功能区和列入对县区考核的水功能区实行水质达标红、黄牌管理,对出现一次及两次水质不达标的水功能区,进行黄牌警示和管理;对出现三次及以上水质不达标的水功能区,进行红牌警示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