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让人生更精彩——六安市首届“创业之星”个人事迹(二)

  沈德辉:

  自强不息闯新路

  本世纪初,随着本地一些小型国有企业破产、改制,沈德辉与妻子杨正群相继下岗失业。夫妻双双下岗,家庭顿时失去了经济来源,而家中上有白发苍苍的老母亲,下有正在读书的幼子。生活的重担像一块巨石压在沈德辉的肩上,茫然四顾,不知所措。怎么办?

  在困难面前,沈德辉没有退缩,而是挺起了自强的脊梁。下岗之初,沈德辉与原先的工友承接了一些单位小型的、零星的建筑装饰工程,起早贪黑,从零做起,一步一个脚印,逐渐丰富积累了建筑装饰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并赢得了被服务单位的赞誉,这为他今后的创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8年,沈德辉注册成立“六安市金星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从创业之初的白手起家,发展成为具有二级资质的“独立法人资格,固定办公场所,人才齐全,运作规范,制度健全,管理有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年提升的民营企业。在成绩面前,他没有就此停步,2011年11月,他又成立“六安市金榜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在承接传统住宅物业项目的同时,他还与时俱进地拓展非住宅物业项目——机关办公区域、市区小广告(“牛皮癣”)清理保洁、城市市容协助管理等,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从最初的一名下岗失业人员,历经十几年的创业生涯,如今沈德辉体验到了自我创业的甘甜。他亲手创办的金榜物业公司,现已发展成为一家拥有140多位员工,几十位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年产值达到200多万元的民营企业。公司带动就业方面成效显著,员工大多为下岗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高校毕业生等,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王 馨:

  瞄上“私人定制”

  自2001年参加工作以来,王馨在服装设计、生产、销售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2013年5月,她在金寨成立了金寨县丽媛服装有限公司,主营服装加工、销售,当年产值就达到了2000万元。

  在电商高速发展的时代,王馨紧跟步伐,2014年5月注册成立集服装创新、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新型服装公司——金寨县馋妮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并创办特有的私人订制品牌“大襟风”“大襟风”主选特殊体型人士、工装、校服等,以线上推广交流、线下生产体验的O2O模式,由设计师“一对一”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专业服务。

  这一模式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合身得体的着装,让他们穿得舒心、穿得得体,同时,直接生产车间管理避免了中间环节加价,有效控制了服装的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因而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一致认可,这也让公司的业务迅速遍布全国,公司客户每年增长达到10%以上。

  面对市场需求的年年增长,王馨带领公司上下强化质量意识,并着力打造专业团队,与金寨职业技术学校开展联合办学,成为该校服装设计、服装电子商务指定实习企业。2016年10月,该公司还成为金寨县就业扶贫基地,解决就业200多人,其中贫困户23人。

  韩邦勇:

  创业初心终不改

  韩邦勇2003年从皖西学院物理系毕业,2009年初,他辞职与他人创办一家照明厂,从事节能灯、LED等新型照明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与销售。然而因业务不熟,缺乏市场开拓经验,加之资金有限,只能给同行企业做代工维持工厂运行,年产值只有100余万元,因连续亏损,工厂面临生存困难。

  该何去何从?韩邦勇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力排众议,重组公司,于2010年4月组建安徽欧瑞特照明有限公司。他根据企业实际,定位好客户群,一家一家地跑,一次不行跑两次,两次不行去三次,凭“愚公移山”的精神努力开拓市场。同时,他带领公司的科研和技术团队,成功研发了7项实用新型专利产品,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证书。

  6年的时间,公司实现了从重组之初的举步维艰到创汇创利,并建立了稳定的供销网络。目前公司先后与多家行业内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业务关系,产品远销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2016年,公司的年产值和利税相比2015年分别提高了80%和45%。

  段贤伍:

  视品质为企业生命

  2002年初,在一家稻谷收购站亲眼看到一台粮食干燥机解决了稻谷晾晒烦恼,段贤伍看到了商机。同年3月,他在江苏无锡办起了“无锡瑞辰机械厂”。2009年,段贤伍在六安开发区创办了安徽辰宇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在创业发展中,段贤伍并不盲目追求最大,而是追求最精、最专业,秉承着“品质就是企业的生命”的理念,致力于制造品质一流的粮食干燥机器。公司招募了2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的研发团队,每年投入数百万元用于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目前产品拥有32项专利,1项发明专利,获得了6项高新技术产品认证,其中,5HCY-30型成套谷物干燥机获得安徽省科技成果鉴定奖。公司还承担国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和安徽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015-2016年,公司有13项技术进行科技成果转换。

  在段贤伍的带领下,辰宇机械先后获得民营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企业、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企业、安徽名牌产品、安徽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示范企业、安徽诚信企业、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特支计划创业领军人才、六安名牌产品、安徽省工业设计中心、安徽省著名商标等多项荣誉。

  曾亿法:

  为家乡创办企业

  曾亿法是舒城县杭埠镇人。自2003年12月份创办浩缘朋制衣有限公司以来,把家乡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引入市场,通过羽绒加工贸易,放大家乡养殖业、农产品加工等相关产业联动效应,在企业不断壮大的同时,致力于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他充分利用家乡劳动力资源丰富的这一优势,与国内著名品牌企业“安踏”“美邦”等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一个当初几十人的小厂,逐步发展成省内颇具影响力的服装企业,企业规模达45条生产线,员工队伍近2000人,固定资产两亿元,年上缴国家税收突破1700万元大关,成为该县民营企业纳税第一大户。

  在企业长足发展的同时,作为企业的领航者,曾亿法把事业的目光投注到社会扶困的方向,将资金和精力毫不吝啬地回馈社会,回报家乡父老,充分彰显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乡亲们由衷地认同“浩缘朋”就是自己家乡的企业。近年来,每逢节假日,公司为困难职工送慰问品、慰问金,每年都会资助困难学子,每年拿出专项资金参与社会救助行动,还先后为江湾村、何圩村修建了通往城镇的水泥路。

  范中友:

  风雨洗礼愈见芬芳

  范中友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小他就深知知识改变命运,2005年,他顺利地拿到西安交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缤纷多彩的大学生活给了他自由飞翔的蓝天,他开始积极参加班级活动,加入校社团,大一下学期便接任“创业先锋社”社长直至毕业。

  在“创业先锋社”良好的学习氛围下,他开始了大学创业生活。大一时,他关注到在校大学生对通讯需求很大,做了一名移动通讯代理业务员。大二时就成为移动公司B级商(运营服务商)并成立西安思远科技有限公司,每月新增用户达一万多名。

  六安有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2010年底,他回到家乡六安,成立六安中盛工贸有限公司。主要经营铁矿石、铁精粉等稀有金属贸易业务。业务发展至今,已与安钢、马钢及众多知名贸易公司建立稳定的贸易合作关系。2012年又斥资成立高炉家酒形象展示店引入快消品业务。

  虽然范中友有前期工作的经验积累,但还是面临资金匮乏、人员不足等问题,回乡自主创业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2013年,因投资失利,欠下巨额外债,他也一度想到放弃。但在家人及朋友的支持下,他重拾信心,从新出发。于2014年又设立子公司中盛国际酒业,将快消品文化传播、产品业务运作纳入中盛国际酒业管理,完成公司架构统一多元业务分部运营,统筹公司各项业务发展规划以适应发展形势。2015年,为了响应“双创”,他与本地一些企业家共同创立了六安市小薇企业创新发展协会,致力于打造六安成长性企业价值创造的标杆联盟。

  创业如浪中行舟,虽然过程很艰辛,但范中友始终锐意向前。他认为,创业生涯中,“创”字是最好的注解,只有经历风雨的洗礼之后,才能绽放出绚丽的色彩。

  (本栏组稿:苏成玉 本报记者 储勇)

 选择年月
<2017年8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31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123
45678910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中暑老人脱困记⊙裁员引冲突 民警善调解⊙会车闹矛盾 民警巧调解⊙直销模式未审批公司被取缔⊙监控图像巧利用 距离对比断实情⊙儿没结婚打老父民警调处显威力⊙加强精神病管控与帮扶工作⊙督查爆破现场消除安全隐患⊙创业,让人生更精彩——六安市首届“创业之星”个人事迹(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