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开在脱贫路上“自强之花”

  张檐

  她曾是一名贫困的农村妇女,更是一名坚强勤劳的母亲,她是家里默默奉献的妻子,也是始终在病榻前照料婆婆的好儿媳,她就是金寨县燕子河镇金冲村江店组村民谢兰英。

  2013年底,谢兰英一家接连发生不幸之事,先是婆婆查出患有子宫癌,后来儿子去江苏打工时又被确诊先天性心脏病,家中因病负债累累。两位病人需要人在旁照料,谢兰英无暇工作,家中生活仅依靠谢兰英的丈夫贺本尚在工地上务工的微薄收入过活。2014年,经过申请,随后村民小组、村里开会评议,谢兰英一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那时候的日子过得没有指望,婆婆在市里住院的时候我走不开,没办法赚钱,后来儿子心脏不好也要做手术,感觉事情一件接着一件来。”谢兰英对笔者说。

  成为贫困户后不久,谢兰英的婆婆没有熬过大病还是离开了人世。但儿子贺磊的心脏搭桥手术做得很成功,这是谢兰英一家在灰暗日子里唯一庆幸的事情。2014年以来,在精准扶贫好政策的扶持下,谢兰英通过自身的努力,一家三口的生活得到明显改善。谢兰英的丈夫贺本尚老实本分,在合肥市工地上务工,她的儿子在叶集试验区从事货物运输工作。2016年,谢兰英一家参与了易地扶贫搬迁,盖上了新房,丈夫和儿子在外务工也让这个经历过不少风雨的家有了稳定的收入,慢慢地将因病所欠下的债务还清了。“我们夫妻刚结婚时,家里一穷二白,没有房子,是借别人家的房子成婚。到了1997年,我们夫妻俩攒了点钱,又借了点钱盖了砖瓦房。去年,政策越来越好,我们退了老宅,盖了新房,又住了进去,一家人别提多高兴了!”45岁的谢兰英笑容真诚,黝黑的脸庞虽有些岁月的痕迹,但在其勤劳秉性的衬托下,显得更为朴实。2016年年底,谢兰英家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在收入可观的前提下,实现了脱贫。

  今年,谢兰英在特色种养产业奖补政策的号召下,养了两头黑毛猪,并将家里的1亩地也种上了玉米和花生。谢兰英通过勤劳的双手使生活越过越好,但她并没有甘于现状。金冲村中心村庄安置点共安置30户左右的搬迁户,在建筑工地工人严重缺乏的情况下,谢兰英抓住机会,通过努力积累了一些建工技术,并自发组织了一个小施工队,现在已有8个人在其手下做工。一个女人管理着由8个人组成的施工队并非易事。好在谢兰英性格泼辣,敢做敢言,并积极主动配合镇里的安全生产工作,为了工地的施工安全,要求老板为施工队的工友们买保险。

  就这样,白天在建筑工地干活,鸡鸣而起;晚上回家还要打猪草喂猪,披星务农。谢兰英娇小的身躯下是一颗坚强奋斗的心,她是贫困家庭出身、看似脆弱的小女人,却也是脱贫道路上不懈拼搏的女强人。谢兰英说,别人觉得儿子、丈夫也能养活她,她还要扛着大担子在肩上,不知道过舒服日子。“我现在才45岁,政策这么好为什么不抓住机会?脱贫是第一步,让我们家过得更好才重要。人不能停在原地,我们要更加努力,才对得起政府的帮助。”

  谢兰英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贫困妇女也能做出一番事业,以自身的努力获得了乡亲们的尊重和称赞,她更将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感染其他贫困户站起来、强起来、富起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株株自强不息的铿锵玫瑰,终会在贫困山区中绚烂绽放。

 

 选择年月
<2017年8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31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123
45678910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盛开在脱贫路上“自强之花”⊙ 快乐健身⊙金安区新增个体工商户2459户⊙激情不退 魅力加分⊙乐见“刷脸时代”的来临⊙狼牙谷风雨大营救⊙六安开发区集中整治餐饮油烟⊙太阳乡“扶贫驿站”助贫困户就近就业⊙市工商质监局开展质量品牌标杆示范活动⊙市住建委积极践行绿色办公⊙“暑期小书童”读书售书两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