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启仁
“习字”是指用毛笔练习写中国方块汉字。这个命题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已有之,只是近年学界从小学起开设了书法课,不叫习字叫书法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笔者是个耄耋老人,回忆儿时上学,学校里有习字作业,父辈也是这样教育,每天要写一篇大字,并教导说:“字”是人的“门面”,见字如见人,字写得好,说明这个人文化内涵深,并没有要做什么书法家。当时在上一年级,每天的习字是描红,用毛笔描大字本上的红字,这是写中国字的最初启蒙。那时候,习字没有专业课程,都是国语老师教授,上中学时,好像没有习字了,可是,儿时的习字一生都忘不了,工作期间兴趣来了,偶尔也用毛笔写写画画。到了老了,能提起毛笔写字,全是少年练的功,上了老年大学,学习了书法课,才知道书法是怎么一回事。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中国用毛笔书写汉字,从实际生活运用功能来说已经消失了,上升为单纯的中国书法艺术,被尊为“国粹”,成为一个专门艺术门类存在于世。国家从教育制度上固化了它。从小学到大学,都有专门的院系来培养书法人才,并设有研究生、博士生的学位专门深造。从某种意义上讲,与古人学习书法相比是教育制度上的一个创新,为我们后代继承中华文化传统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万丈高楼平地起。须知学习书法的入口应从习字开始,学而时习之是一辈子的功课,学习书法和上山一样需要一步一步攀登。学习书法第一步便是描红,以后越练越熟,越习越精。那么第一步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呢?笔者认为,方块汉字的横平竖直、勾点撇捺以及如何执笔,这便是最初学习书法需要了解的基本知识。头脑中有一个概念和熟悉以后,学起来兴趣就高了,为之后的学习会起到一“点”就亮的效果。执笔有三指五指之分,有高执中执低执的区别;用笔有“永字八法”的模式。这便是书法技法的初步知识,掌握了以后才能进入摹帖的阶段,就会少走弯路。摹帖便是这学习书法的第二步,是解决学习书法书体的入口处,一般是先学楷书,然后才是行、草书,熟悉以后便是经常练习了。
习者学也,先有学而后有习。常学常习,不间断持之以恒,但是能做到“恒”字不容易,能做一时,难者是一辈子坚持不懈。故而少之又少啊。学而不辍,习之以恒,这便是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