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夏艳第一次来他家,就同他拉起家常,问他家里的人口,问他有多少地、问他收入怎么样……夏艳告诉他:“你们家人多但劳力少,自古以来靠天吃饭的种植业解决不了你家的脱贫问题,增收就更难了,脱贫致富最关键的还是要靠发展特色产业,区委宣传部和帮扶工作队为咱们村制订了产业发展思路,区政府还有许多关于产业方面的帮扶政策,过去养鸡鸭,规模小了点,你可以更进一步发展养殖。”
汪庭宏心里其实知道,养殖致富的思路是可行的。但一想到自己缺乏资金和技术,他不由f 又犹豫起来……
当了解到汪庭宏内心的纠结时,夏队长这样告诉他,区委宣传部和驻村帮扶工作队跑前忙后,用足产业扶贫政策,解决资金瓶颈问题,汪庭宏终于振作信心着手发展养殖了。养鹅、放鸭、喂鸡,五六百只家禽天天围着他转,每天早上天刚放亮他就起床,配饲料、割鹅草、放鸭。区委宣传部帮扶联系人请区畜牧局技术人员上门指导他防疫,并提供免费疫苗,专家每一句话他认真地听、记、想,有疑惑就现场提问……
“功夫不负有心人”。就这样,一年多的时间,汪庭宏成为村最大养殖专业户,2016年养殖产值已经远远超过了贫困线,经省三方评估验收,他顺利如期脱贫。
今年,汪庭宏饲养皖西大白鹅260只,土鸡40多只,鸭子250只,还帮村里两家贫困户代养100多只鹅、鸭,到秋天出栏时,交给贫困户出售,扶助贫困户产业脱贫信心。
用“心”扶贫开通网络直播
一个农户200多平方米房子盖了5年多,因妻子高血压导致半身不遂,医药费花去近20万元,家徒四壁,房子也“烂尾”5年多,连一间像样的厨房也没有,30岁的儿子连对象还没找到,日子怎么过啊!陈大庄村村民郁选平一度非常迷茫。
郁选平迷茫的情绪一直延续到金安区委宣传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到来。2014年建档立卡时,村民评议郁选平是村里最贫困之一。驻村扶贫工作队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郁选平唯一的儿子徐郁从部队退伍后,在外打工,没有照顾到家庭,时任扶贫工作队长夏艳与徐郁取得联系,交流时了解到徐郁接触网络较多,有意愿回乡发展,利用网络直播平台发展特色农业,而其父郁选平在村里一直从事莲藕种植,但销路不是很好,家庭收入低。如果父子联手,很有可能走出一条快速脱贫致富的路子。
于是,村“两委”立即协调土地,扶贫工作队快速落实5万元贴息小额贷款,帮助郁家改扩藕塘20亩。徐郁依托莲藕产业,从莲藕的生长到出售,进行全程网络直播,既满足现代年轻人对农业生产的好奇心,又增加购买者对莲藕的质量和品质信任感。同年6月,徐郁还利用藕田水面,扩大规模发展综合立体养殖,养殖小龙虾、泥鳅等水产品,同步在网上直播。徐郁通过YY直播平台农产品生产吸引观众近万人,直播收入就达4万元。生产的莲藕、莲藕粉、小龙虾、泥鳅等产品网上订单不断,供不应求。
徐郁通过网络直播平台,直播收入达4万元;出售莲藕、莲藕粉、小龙虾、泥鳅等农产品收入4.6万元,当年还债6万元。随着郁家的种植、养殖规模扩大,网络直播受众越来越多,其收入还在持续稳定的增长之中。
倾“心”助推村出列
陈大庄村虽然紧邻迎宾大道南端,有交通优势,但基础设施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少,自身造血功能差。区委宣传部帮助村党总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找准班子软弱的症结,强化班子建设,加强交流学习,提高班子工作能力,完善基层活动阵地建设,筹建便民服务大厅,实现村办公电子化,联合创新党建工作,对所有村民组长进行摸底造册,实行统一管理,加强基层凝聚力,做好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并借力发展,多方争取支持,助推走出困局。
为了争取资金项目,扶贫工作队利用一切人脉关系,为村集体跑资金、跑项目,为该村争取资金300多万元,用于农网低电压改造、砂石路、电灌站、农民建设广场硬化和健身器材建设、村主干道拓宽至迎宾大道南延斜交、太阳能路灯工程、U型渠硬化、主干道绿化、水毁工程等基础建设和村集体承包塘口综合利用开发。目前,陈大庄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在建,主管道至村5条分支,基本覆盖各户。区林业局支持道路绿化工程、区国土支持水毁工程、区水利局支持渠道硬化工程、区扶贫办支持先进电灌站、南京塘电灌站已经建成,经过多方努力,造价200多万元的黄氏祠危桥今年8月底可建成使用。
同时,整合村集体各种资源,引导村集体经济参与运营,带动农民致富,扩大村民就业,实现集体经济重大突破。今年村集体60千瓦村级光伏电站并网发电,实现近两万元产值的发电量。扶贫队利用发展集体经济专项资金,购置固定资产门面房,年租金可实现收入两万元,村两委与碾盘村民组商定承包租用35亩水塘,进行综合整治、开发利用,投入资金14.5万元,对胡大塘进行综合整治包括塘口扩挖,新建道路、绿化、安全防护设施、护坡、涵管工程,以及垂钓设施,转租10年一次性收入10万元,村集体还将闲置的黄氏祠溢流坝承包出去增加村集体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