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苗”结出“致富果”

  本报记者 张世巧 通讯员 王花玲八月的霍邱县邵岗乡,沃野涌绿。笔者再次来到邵岗乡范圩蔬菜合作社,记得初识范圩蔬菜专业合作社时,是因贫瘠的土地结出硕大的草毒而驻足。当时,以标准尺寸打造的塑料大棚内一颗颗鲜红的草莓令人垂涎欲滴。而此时呈现在眼前的邵岗乡范圩蔬菜合作社,瓜果飘香,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在合作社的引领下,周边群众脱贫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一颗真心去干事业,一心为民愿多吃亏,一棵小苗定了乾坤。”合作社负责人王锐的一句话道出合作社快速发展的“秘诀”。

  一颗真心干事业

  范圩蔬菜专业合作社地处霍邱县邵岗乡范圩村,该乡乡政府西侧,1991年以前该村的生产模式多以农作物水稻、小麦为主,土地贫瘠收成不高,农民平均收入每年1000元左右。王锐和妻子王玉兰都是无冬无夏,栉风沐雨,每年农忙高峰期后,闲下来的他们会在房前屋后种些许蔬菜,当自己吃不完的时候,就拿到集市去卖。土家肥长出来的新鲜蔬菜很受人青睐,还有部分是过往车辆专程下车购买的。面对这样的客户,引起王锐的思考,他想自己村离县城30多公里,车程仅需半小时,如果大量生产蔬菜,然后到县城菜市场批发,经济收入比单纯的农作物收成肯定高许多。

  夫妻齐上阵,说干就干。他们利用取水容易的田块种植了白菜、芹菜、香菜、辣椒、黄瓜、香瓜等蔬果,当忙不过来的时候,就请邻居们来帮忙,每天付他们工资。邻居们看到一串串压满枝头的辣椒,一箱箱下架的黄瓜有如此好的销路时,也向王锐夫妇请教技术,跟着学习,开展生产。王锐和乡邻们种植的蔬菜面积规模越来越大,引起该乡领导重视。2009年,该乡依托相关资源成立范圩蔬菜专业合作社,建立范圩蔬菜合作社党支部,由王锐担任社长和党支部书记。

  一心为民愿吃亏

  合作社成立后,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搞“订单”生产,拉长产业链条,提高社员经营效益,带动村民增效增收。村民陈长松、庞红祥想扩大生产规模,缺资金,王锐就自己想办法,借贷款来帮扶社员。村民庞现兵看到王锐致富了,耐心向王锐学技术,展开蔬菜反季节生产模式。一技在手,生活不愁,庞现兵在2015年脱贫了。庞现兵的弟弟庞现和看哥哥致富了,和邻居陈家俊、王守亮商量后,也找到王锐,要求加入合作社,目前,他们也都顺利脱了贫。

  村民陈卫,性格比较内向,是本村困难户,想投入养殖业,可没资金。王锐知道后,第一时间帮助贷款、建棚、购鸡苗等,使陈卫在想干事的过程中,有人帮,有人扶。最令人欣喜的是,陈卫在王税的帮扶下,找到了干事业的信心。目前,陈卫的养殖业年收入10万余元。

  合作社投入硬件建设时,个别村民不理解、不支持工作。村民们担心以前的田块整改成大棚,修建成道路,会减少他们的土地。这时王锐耐心说明,并请来乡农经站、农技站负责人帮助解释、证明。硬件投入了,合作社内交通方便了,蔬菜销售更加便捷了。目前,合作社内沟塘渠及道路、绿化,已逐步完成。王锐介绍说,明年早春,来合作社内观光旅游都不成问题,城区开车20分钟即可赏看田园风光,城里人可以在这里零距离体验田园生活。

  “一棵小苗”定乾坤

  邵岗范圩蔬菜合作社内最大经济亮点是什么?王锐及妻子王玉兰,醉心于小苗研发,可谓是“一棵小苗”定乾坤。笔者走进王税的幼苗大棚内,看到山东潍坊瓜苗嫁接技术人员庄明惠、郭敏等人正在南瓜苗上嫁接香瓜苗。在另一个大棚内,王锐正在给前段时间嫁接的30万棵瓜果幼苗喷水。王锐告诉笔者,他们嫁接的幼苗长年对外销售,有香瓜、西瓜、辣椒、草莓等。

  据技术人员庄明惠介绍,南瓜根系发达,生命力强,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他们每嫁接一棵可得到3角钱的辛苦费,每天大概可嫁接11000棵,每天收入1500元左右。嫁接后的瓜苗对外出售每棵1元。用南瓜苗嫁接的香瓜苗,兼具南瓜、香瓜的优点,抗病害能力强,能有效地避免甜瓜蔓枯病发生,改变结瓜周期,产量高,单瓜大,结果率高,还保留了香瓜的甘甜。

  范圩村在王锐的带领下,村民渐渐富足起来,特别是成立了范圩蔬菜合作社党支部,党支部创设了党员帮扶代办站,免费为群众提供技术指导和代销服务,明确义务代办原则,规范代办程序,确定融资贷款、技术跟踪、产品外销等具体代办事项,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如今,范圩蔬菜合作社不断成长壮大,王锐获得省级“扶贫先进个人”、省级“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选择年月
<2017年8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31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123
45678910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小苗”结出“致富果”⊙复利并入借条 能否得到法律保护⊙图片新闻⊙盘活老品牌 焕发新生命⊙金寨高速开展桥梁专项治理保安全⊙“两限房”非共有财产 归夫妻中申请者所有⊙上半年全国查获 洋垃圾走私案146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