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邓大军在皖西

6666青山碧水韦能存.jpg

666664041.JPG

  70年前,当中国处于光明与黑暗较量的关键时期,刘伯承、邓小平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毛主席的战略决策,率领晋冀鲁豫4个纵队14个旅12万野战军,把战火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建立了以大别山为中心的中原解放区,实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向战略进攻的伟大转折。

  打好第一仗 解放金家寨

  1947年6月底,刘邓大军开始千里跃进大别山,经过1个多月艰苦行军和激烈战斗于8月27日进入大别山区。28日三纵接到刘伯承、邓小平的电令:迅速向皖西展开,重建巩固皖西根据地。29日三纵七、九两个旅由陈锡联司令员亲自率领,八旅由副司令员郑国仲率领,两路大军像两支利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向皖西腹地插进。

  8月31日晚20时许,三纵七旅在皖西边境重镇叶集将敌四十六师及保安三团各一部团团包围起来。受命担任主攻的二十一团,决心发扬朱德警卫团的光荣传统,勇猛冲杀、攻势凌厉,迅速占领叶集,取得了歼敌180余人、俘敌480余人的重大胜利。

  就在七旅进攻叶集的同一天,八旅一路急行军也很快逼近立煌县城金家寨。刘邓首长对八旅挺进皖西第一仗非常重视,指示部队要“勇猛顽强,首战必胜,力求全歼”。

  9月1日上午,部队涉过史河,隐蔽接敌,一阵猛打,攻入城内。守敌如惊弓之鸟,纷纷溃逃,可是龟缩在十几个碉堡里的敌军仍负隅顽抗。决战的时刻到了!9月2日清晨,数门山炮在离敌人仅100米的地方近距离开炮。随着几声巨响,敌人的碉堡一个个开了花。战斗在敌人的哭喊声中结束,敌五六四团团长被当场击毙,伪县长被活捉,1000多名敌军被俘虏。首战告捷,八旅乘胜向东南进击,4日解放霍山,接着挥师向沿江方向疾进。

  在此期间,三纵九旅在司令员陈锡联的亲自指挥下,直指皖西重镇——六安。9月2日拂晓,守城的保安团也如惊弓之鸟,一触即溃,六安宣告解放。

  驰骋大别山 歼敌张家店

  三纵在皖西的纵横驰骋,引起了蒋介石的极大恐慌,立即派来重兵围攻。为吸引敌军,三纵七、九两旅西调豫南作战。敌人果然中计,抽兵西援,皖西兵力空虚。刘、邓即令三纵迅速回师,放手歼敌。七、九两旅冒着绵绵秋雨、隐蔽东进,于10月8日晚赶到六安县张家店,与留守皖西的八旅一起将敌八十八师师部及其六十二旅包围,随后将其歼灭,这就是著名的张家店大捷。

  9日拂晓,敌军先以少量兵力分路进行试探性突围,后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用两个营的兵力对我二十六团阵地连续开展3次猛扑,企图打开缺口,但均被我军击退。同时,我二十六团也打退了敌人在另一方向的反击,二十一团也将敌人增援部队阻挡在12公里以外的中店一带。

  9日下午,三纵主力到达张家店附近。这时三纵司令员陈锡联坐镇毛坦厂镇指挥,当即决定,九旅从西、南两面担任主攻,七旅从北,八旅从东对张家店实施围攻。黄昏时分,在纵队炮火掩护下,经过一个小时的激烈战斗,扫清了敌人外围据点,逼近前沿阵地。晚10时许,总攻开始,纵队集中炮火首先摧毁了敌司令部。敌八十八师副师长张世光带着10多人抢先逃窜,敌军群龙无首,陷入一片混乱。在我军将士的勇猛攻击下,失去指挥的敌军整营整营缴械投降。到10日凌晨4时,敌八十八师师部及六十二旅被我军全部歼灭,共毙伤敌军900多人,俘虏敌军4700多人,缴获山炮3门及枪支数千支。张家店大捷是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后,在无后方依托的条件下,首次歼敌一个正规旅以上的重大胜利,标志着我军在皖西完成了野战军首长所赋予的战略展开任务,打开了皖西斗争的新局面。

  张家店大捷极大地鼓舞了我军的士气,却使蒋介石惊恐万分,他立即抽调14个整编师,对大别山区发起“总体战”。为粉碎敌人围攻,刘、邓作出了内外线相配合的作战部署。三纵奉命在内线坚持,牵制敌人。行军途中陈锡联见到了邓小平和李先念副司令员,李先念开玩笑问:“背得动吗?”邓小平严肃地说:“就是要多背一些,背重一些,宁愿自己多吃苦,也要拖住敌人,让山东、陕北的兄弟部队大量消灭敌人。”

  “多背一些,背重一些”,看似极其平常比喻,却反映了刘邓首长胸怀全局、勇于担当的精神。

  依靠群众筹原料 自制棉衣御严冬

  1947年冬,蒋介石调集重兵加紧了对大别山区的封锁,梦想让身着夏装的刘邓大军即使饿不死也要冻死在大别山区。面对此情此景,刘邓首长号召指战员依靠群众、自己动手,制作冬装。

  号令一下,大家齐动员,经过一番努力总算把做棉衣的材料筹齐了。指战员们又动脑筋、想办法,将各色杂布往稻草灰和成的染料里浸泡,各种颜色的布都变成了黑色或灰色。裁剪时,有的战士脱下衣服,照葫芦画瓢,有的请当地妇女传授裁剪技术,就这样棉衣总算一件件地裁剪出来。经过半个月的努力,全军将士终于都穿上了棉衣,战胜了严冬,粉碎了敌人的阴谋。10万将士缝棉衣,这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

  在制备冬装过程中,皖西各级政府也动员了一批裁缝,自带机器,建起了随军被服厂,生产出一批规范的制式服装;金寨、霍山还组织老大娘、年轻的妇女在昏暗的油灯下飞针引线,赶制出2000多套棉衣送到部队。

  在皖西各级政府和群众大力支持下,刘邓大军圆满地完成了艰苦的内线牵敌战斗任务,为实现党中央的战略决策,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迎接全国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

 选择年月
<2017年8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31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123
45678910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红一军第三师在金寨的组建⊙刘邓大军在皖西⊙让红色文化尽快长入旅游经济 ——对我市加快红色旅游发展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