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荣安
六安市金寨县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组建了十二支主力红军队伍,被称为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
在这十二支主力红军队伍中,在金寨汤家汇重建的红一军第三师鲜为人知。本文对红三师重建的来龙去脉作如下论述。
一、红一军的建立与第三师的撤销
红一军起源于鄂豫皖边区三大起义之后组建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一师、三十二师、三十三师。其中红三十二师、红三十三师均在金寨境内成立,金寨是鄂豫皖边区红军的主要诞生地。
1930年4月至5月,根据中共中央决定,红三十一师、三十二师、三十三师相继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下辖第一师、第二师、第三师和独立旅,直属中央军委指挥。军长许继慎,政治委员曹大骏,全军共2100余人。其中第三师是5月23日在流波由第二师一部与红三十三师合编而成,师长周维炯,政治委员姜镜堂,副师长肖方。
红一军完成组建后,军部率第二、三师东征皖西,不断取得胜利,红三师由300多人发展到600多人枪。
1930年8月下旬,红一军第二、第三师离开皖西苏区,三个师会合后集中力量向平汉路出击。10月中旬,红一军在光山对部队进行统一整编。第一师由三个团合并为第一、三团;第二师、第三师合编为第二师,辖第四、六团。同时,从第一师、第二师各抽5个连对调混编。红三师番号暂时取消。
二、红一军第三师的重建
1930年8月,红一军离开皖西后,敌人对皖西苏区大举进攻。据《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史》记载,“中共六安中心县委领导六霍赤卫师和广大群众与中央独立第一师一道奋勇抗敌,苦战月余,终因力量太弱,未能奏效,被迫于9月上旬率领部分干部、赤卫队、避难群众随独立一师共计万余人转移到商南。”
《皖西革命史》记载,转移到商南(即金寨西部地区)的中共六安中心县委,于10月初同中共商城行委和红一军独立旅旅委举行联席会议,研究根据地失陷后的斗争方针问题。红一军前委接到皖西和商南党组织几次告急信后,遂派肖方率补充营东进,重建红一军第三师。
史料表明,红一军第三师重建的时间为1930年11月。其地点就在金寨境内的汤家汇。
因为当时汤家汇是商南的一个重镇,红一军独立旅旅部就在汤家汇,是商城赤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另据洪学智将军在回忆录中记述:“肖方负伤治愈后,骑着马从黄麻来到汤家汇。他率领的黄麻补充营都是伤员好了以后组织起来的,装备较好,并带来一批枪支弹药。不久,前委为加强皖西武装,把补充营同军属独立旅、六安独立师合并,编成红一军第三师。三师约1000多人,肖方任师长,我们独立旅五团编为三师八团。我被编到八团二营四连四班,当班长。连长程海云,原是黄麻补充营营长,排长是周鹏举。”
由此可见,红一军第三师重建地就在汤家汇。这是在金寨境内诞生的第五支红军队伍。
三、红三师重建后的变化
红三师重建后,于1930年12月参加了红一军的第一次反“围剿”战斗,在皖西接连取得胜利,遭沦陷的皖西苏区大部收复。12月30日,红一军又在东西香火岭(现鲜花岭)地区歼敌3000多人,取得了鄂豫皖红军的空前大捷。
红一军在皖西作战期间,将第三师大部编入第一、二师,另以第二师两个连及六霍补充营和第三师余部,合编为第三师第七团。
1931年1月中旬,红一军与红十五军合编为红四军,第三师第七团改编为红四军军属独立团。1931年2月初,奉党中央指示,独立团扩编为中国工农红军中央教导第二师,肖方任代师长,王效亭任政治委员。随后,该师配合皖西地方党组织,立即投入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巩固与发展斗争。
红一军第三师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艰难斗争中,经历了两次将队伍编入第一师、第二师,一次重建,两次撤编,为鄂豫皖红军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工农红军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