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据他介绍,目前村里一共有23户人家开办农家乐。“大户带小户”,每户农家乐再帮扶两到三户贫困户,代销山里的野菜、笋子、蘑菇、鸡猪牛等。“现在一户农家乐,平均一年就能帮贫困户代销3000到5000元的农产品。”他说。外地来的游客最爱点当地的黄牛肉,步永权就在每年秋天亲自跑到山里的贫困户家订黄牛。
“自己用脚踩出来的景点”
步永权十六七岁时的最大爱好,就是和好兄弟一道上山。对于环村的几座大山,他了如指掌。他最喜欢往一个叫“圣挂尖”的山头跑,“风景特别好,现在路也修上去了。”他笑着说,“每年我还会上去个五六次,只不过现在是去检查步道的损毁情况。”
确定了“旅游扶贫”方案后,步永权带领村民一起开发山里的景点,这些景点大多数都是他青年时上山发掘的。2013年,他们先选取了几处原始森林,修建了一条简易步道。一年后,接到政府3000万元的拨款,他们开始修公路和配套的停车场。2015年,他们在景点“花石谷”和“将军松”之间修了12公里的健身步道。“每次修路,步书记都扛着锄头带头干。”一位村民说。
2016年4月,村里通向外地几十公里的水泥路,全部变成了崭新的柏油路,深绿色的高速路护栏与群山叠翠相映成趣。步永权介绍说:“路修好了,来村里旅游的人多了起来,3月底看桃花开,4月底是映山红节,中秋节看云海,国庆节看山里的红叶……这几个时间段农家乐家家爆满。”
旅游开发带动了当地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桃园、盘山公路、文化广场……步永权当年外出打工的好兄弟付少干头一次回村时惊讶地问:“这还是我们村吗?”自从通了柏油路,付少干这几年回村的次数多了起来。“春季买茶叶,冬季买蜂蜜,平时买鸡肉牛肉,还带朋友一起买,通过他,一年能销售农副产品好几万元。”步永权掰着指头憨憨地笑了,“下一步,好兄弟还想投资村里的旅游接待。”
虽说村子搞旅游脱贫有了进展,但他坦言,现在最头疼的就是交通问题。“没有往返金寨县的班车,主要靠回头客开车进来和网上做宣传。”他无奈地摇摇头。每次旅游团来村里,步永权都会将他们拉入一个微信群,帮忙推介千坪村的好风光和土特产。
“搞脱贫工作必须要转变思路”
2013年,步永权接手千坪村的脱贫工作,开启贫困户建档立卡。“村里900多人,除了新生儿,我全都认识。”他说,“家家户户什么情况,哪家贫困,全都得刻在脑子里。”
当年3月,步永权组织选举出了56名村民代表,召开脱贫工作大会。“第一件事就是拟计划,村里79户贫困户,我们确定了79个帮扶方案。”据他介绍,除了搞旅游开发,千坪村还通过光伏发电、种植养殖、劳动就业、异地扶贫搬迁等方式带领村民脱贫。每个礼拜一上午在乡镇开完会,步永权就匆匆赶回村子,和村里其他三位干部商讨脱贫方案。
2016年,村民大会通过了成立千坪村利民旅游公司的决议,由公司统一管理村集体旅游资源,步永权担任法人代表。公司于年底就通过招商引资开发了500亩桃园,用于观光采摘,预计能带来3万元的年收入。除了桃树,一种名叫“七叶一枝花”的珍贵药材,成为了当地种植业脱贫的特色作物。
2015年7月,上海一家公益组织联系步永权进行帮扶脱贫,双方协商瞄准了这种名字听起来就很美的药材。市场调查发现,“七叶一枝花”是云南白药的重要成分之一,生长在海拔900米的山上,鲜货50元一公斤,干货200元一公斤,然而国内产量不足,云南白药厂每年还需从国外进口200吨干货。“我们村就有这种野生药材,可以适当弥补这个缺口。”步永权说。他把想法报告给了乡里,很快得到批复。今年5月,步永权一行6人去云南白药厂的种植基地考察洽谈。现在有80%的村民都从山上引苗,开始尝试种植“七叶一枝花”。
据步永权介绍,2015年底村里有45户贫困户,2016年脱贫20户,2017年脱贫16户,剩下9户属于重度残疾致贫,由国家兜底,目前已实现“全面脱贫”目标。“带头搞脱贫工作责任重大,必须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他这样评价自己的工作。
就在笔者探访的前一天,步永权收到了云南白药厂家打来的电话。检验报告显示,千坪村的“七叶一枝花”质量合格,可被厂里纳入用药。步永权立刻通知各村民组组长,好消息顿时传遍了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