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新发—“十八大”以来我市农业发展成效显著

  本报记者 杨子 王婷婷/文 陈力/图

一版6659890.JPG

  丰收时节,大地流金。

一版DJI_0116.JPG

  金寨县油坊店乡茶谷主题公园。

一版DSC_4146.JPG

  金寨县高山油茶。

  为了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对内树信心,对外树形象,加快推进六安绿色发展、跨越崛起,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本报自今日起推出《砥砺奋进的五年·喜迎十九大 放歌新六安》专栏。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农业发展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五年来,全市农民收入保持平稳增长势头,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改善,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全市社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过去五年,我市农业发展成效显著,农业生产迈上新台阶。五年内粮食总产年均增幅达到3%,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和全省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先进市称号。2016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356亿元,2012年以来实现年均增幅4.5%以上。

  五年内,市县两级共兑现土地流转财政奖补资金8000多万元,目前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0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0%。全市发展亿元以上龙头企业240家,农民合作社7663家,家庭农场6580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968个。拥有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科技示范园、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各1个,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区2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6个。

  全面启动六安茶谷和淠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以来,我市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全市发展优质茶园58万亩,蔬菜播种面积130万亩,水果种植面积28万亩,中药材种植24.7万亩,稻田综合种养面积10万亩,五年内新增绿色经济作物面积50余万亩。品牌农业发展迅猛,目前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9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5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9件,省著名商标106件。119家企业299个产品通过“三品一标”认证,其中绿色产品认证数位居全省第一。

  2016年,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960元,十八大以来年均增幅达到两位数,绝对值翻了一番多。

  今后五年,我市将全面组织实施农业现代化推进工程,着力调结构,转方式,促增收,强基础,增活力,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努力将我市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提升至一个新的高度和发展水平,真正让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

 

 选择年月
<2017年8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31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123
45678910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市政府召开第十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新发—“十八大”以来我市农业发展成效显著⊙千里挺进大别山 建功立业在六安千里挺进大别山 建功立业在六安⊙《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邮票在金寨首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