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昌栋“三告”赵子厚——追记“淠史杭”工程建设者们

  张洪祥

五00016e1a197b2aab.jpg

五01705241715000303575129214.jpg

五cccqjcjcjcdumc.jpg

五淠史杭灌区区位图.jpg

五为秘书张洪祥.jpg

五照片中的黄昌栋英姿勃发.jpg

  1958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7月15日,中共六安地委召开常委会议,决定建设淠史杭工程,成立“六安专区淠史杭沟通航灌工程指挥部”,(1960年省委书记曾希圣提议正式改为“六安专区淠史杭沟通综合利用工程指挥部”),由地委第二书记、专员赵子厚任指挥。从此,掀起了皖西水利建设史上崭新的一页。8月19日,位于六安县苏埠镇南五公里的横排头,迎来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这天的横排头,红旗招展,锣鼓喧天,淠史杭工程开工典礼在这里隆重举行。不是节日的节日,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一万多皖西儿女参加了誓师。中共六安地委第一书记杜维佑为开工典礼剪彩,第二书记兼淠史杭工程党委书记赵子厚,发布了淠河灌区渠首开工命令,并挥锹破土。

  工程开工后,时常出现设计方案难以操作的问题,需要及时修正,在修正中经常发生争论。

  首先是关于淠河总干渠的渠道走向。从横排头渠首到罗管庙,为淠河总干渠的上段,全长43.4公里,渠经之处,岗峦起伏,村庄密集,人多地少,还要穿过六安城区。这段渠道怎么走,涉及许多复杂的问题,工程技术人员在设计时慎之又慎,没想到,渠道线刚刚从渠首画下来,争论就爆发了,一直争到六安县城。

  争论的双方,一为赵子厚为代表的领导者,一为黄昌栋为代表的工程技术人员。争论的焦点在于:黄昌栋坚持直走,省工省时又省钱;赵子厚则认为傍岗走为宜,可以半挖半填,不占好田。两人各执己见,互不相让,都出自一种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愿望,在讨论会上争得不可开交。

  黄昌栋年轻气盛,激动时认理不认人,非把理扳过来不可。他列举大量数据,证明“直走”的优点,急不可待地要赵子厚点头。

  赵子厚年长宽厚,争得再凶,也不失领导风度,他和蔼而又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倾听黄昌栋发表意见。作为工程的指挥,他非常尊重工程技术人员,尊重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但是,决策时,他对自己的每一次表态都极其慎重,因为决策者的任何一点失误,都可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事关大局,个人的意见被否定,不足挂齿,目的是要争出一个既符合实际又符合大众愿望的最佳方案。

  说而不服,黄昌栋当着大伙的面说:“赵专员,我非到省水利厅告你不可。”

  赵子厚不愠不怒,反而微微一笑,说:“你可以去告,不过,现在施工当紧,咱们还是停止纸上谈兵,去听听当地群众的意见再议,好不好?”到实际中去,这是赵子厚的一贯作风,不论是战争年代,还是搞社会主义建设,他最信奉实践出真知,许多议而不决、争论不休的问题,一拿到实际中去,都能找到圆满的答案。

  赵子厚带着“秀才”们下乡了,他们来到当年红军取得三次反围剿重大胜利的苏家埠镇,在这里,赵子厚主持召开了群众座谈会:他先讲明了此次会议的意图,然后请社员们发表高见。横排头渠首下来的这一段,地处苏家埠东南,1931年秋,徐向前元帅曾在这里创造了“苏埠大捷”的奇迹,彻底粉碎蒋介石对鄂豫皖苏区的第三次反革命围剿,夺取了红军历史上空前的一次大胜利。这一带群众觉悟高,政府为他们兴建淠史杭,这是功德无量的好事,他们怎能不支持呢?可是,他们惜土如命,一听说占地,就心疼得要命。现在,专员请我们“发表高见”,帮助政府决定关系老百姓利益的大事,说啥也不能沉默,大伙儿纷纷发言。

  有一位社员的发言很有说服力,他说,政府修水利,真是行善积德,挖渠取水是为了多打粮食,可是,咱们这儿本来就岗多田少,人稠地紧,要是把好田好地都给挖了,光有水利又有什么用?打个比方说,田地好比饭锅,取水砸锅,不是要把老本都赔掉吗?各位领导在上,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众口一词,不同意占用良田。

  不用再争论,黄昌栋终于服了。老百姓的发言给他上了深刻的一课,他不能不承认,赵子厚比他想得更深更远。于是,他也就确立了一个坚定的信念:兴修水利是造福子孙的好事,一定要把好事办好,千万不能把好事办糟。

  “赵黄之争”的第一次论战结束以后,淠河总干渠的渠道顺利“通”到六安县城,却又一次“堵塞”。这一“堵塞”,又引起一场更大的风波。渠经县城,赵子厚主张绕城而过,理由是有利于将来的城市发展,黄昌栋算的仍然是“多快好省”这笔账。争论再一次出现僵局,黄昌栋又施出“刹手锏”,公开声明要再到省水利厅去“告”赵子厚。

  黄昌栋快人快语,明人不做暗事,先打招呼后行动,说“告”,他真的“告”到了省水利厅,“告”到了张祚荫厅长的面前。张祚荫又怎么好断这桩“官司”呢?在他看来,两人的观点都有道理,理由又都相当充分,结果,他提出一个折衷的办法,叫他们发动群众集思广益,把方案再讨论细一些。

  讨论一次,争一次;争一次,黄昌栋就“告”一次。事不过三,最后,黄昌栋几乎是用哭腔恳求赵子厚批准他们的设计方案。受当时的投资能力限制,比较来比较去,还是黄昌栋的方案优点更多,更具可行性,赵子厚尊重实际,最终作出了让步。

  黄昌栋“赢”了,他的方案变成了现实,这段渠道就是穿六安县城而过的“荣校切岭”,后来更名为“五里墩切岭”。此处切岭最深处达21米,工程相当艰巨,但却剪除了一大段弯道,从投资的角度看,这无疑是上策。不过,今天看来,赵子厚当时的意见不失为高瞻远瞩,六安建市已近30年,河东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由于五里墩切岭,两岸的交通确实存在许多的不利因素,国家已投资在河上建了三座大桥,将来,随着城市的发展,还得为改善两岸的交通继续投资。城市必然会发展下去,而淠河总干渠则再也不会挪动一点了。

  另一起方案之争,是关于史河总干渠的平岗切岭。

  史河总干渠从红石嘴渠首沿山脚向东行至15公里,被平岗挡住去路。

  平岗地跨金寨、霍邱两县,是史河与汲河的分水岭,岭长3公里。开发史河灌区,水不过平岗,沣东两岸和汲东一带200多万亩耕地就难得水利,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农民饱受旱魔之苦,却只能望水兴叹。如何规划设计史河总干渠穿越平岗,从地区指挥部到县指挥所,地、县委的负责同志与规划设计人员反反复复讨论了数次,形成了两种意见:一种主张切岭,一种主张电灌。

  电灌的方案是在平岗岭上建一座大型电灌站,提水上岗,再送往下游。优点是可以省去巨大的人力消耗,但缺点也相当明显,抽水灌溉投资大,消耗大,而效益小。

  黄昌栋坚决主张切岭。他的主张不是凭空而来,为开发史河灌区,他带领技术人员踏遍了史河东岸的大小山岩河谷,获得了充分的第一手资料,选择平岗切岭,是史、汲两河分水岭的最低点。他还设想,水过平岗以后,在看花楼建一座跌水闸,把水位降低6米,可减少巨大的填方工程,然后,开挖汲东干渠,永久性消除汲东人民的后患。

  这一次,赵子厚完全站在黄昌栋一边,有力地支持了他的观点。会上,他更进一步阐述了切岭的好处。最后,指挥部选择了切岭方案。

  方案之争,在任何一项建设事业中都是难免的,不过,发生在50年代末那样的非常时期,而且是需要“改造”的知识分子与党的领导发生争论,就非同寻常了。熟知那段历史的人都记得,“反右”以后,谁反对党委书记,谁就是反党,后果不堪设想。黄昌栋敢于“告”党委书记,需要很大勇气,赵子厚能听逆耳之言,则体现了一种非凡的气度。即使在民主气氛较浓的今天看来,双方的这种真诚合作也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黄昌栋深得赵子厚的器重,在职务上,他只是赵子厚的一个部下,但在事业上,他则是赵子厚的得力助手。在淠史杭的总体规划设计中,黄昌栋参与了两次较大的方案之争,虽也有过与赵子厚针锋相对的冲突,但两人越争越近乎,且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黄昌栋是建国后第一代大学毕业生,是党培养的优秀知识分子,从治淮到兴建淠史杭,他把全部精力和心血都倾注到祖国的水利事业上。一到淠史杭,他就把家和老婆孩子扔到了脑后。他熟悉淠史杭的每一条渠道,却找不到买米的粮站;淠史杭建设工地上,哪里出现技术问题,他就奔向哪里,妻子在家坐月子,他却不闻不问,寒冬腊月,只有七八岁的大孩子拎着水桶到井里打水,伺候卧床不起的妈妈。三年灾害刚刚过去,从饥饿中走过来的黄昌栋因积劳成疾,患病住进了医院。躺在病床上,他时时挂念着淠史杭工程,拟出了41条修正规划的建议和意见。黄昌栋病重期间,地方医院缺药,赵救黄心切,遂求助于皖西女婿刘伯承元帅,在刘帅关心下,派人乘机到福建为黄购回药治疗。

  听说黄昌栋重病住院,各县淠史杭工程负责人纷纷前来医院探望。寿县县委副书记武崇祥来到病房,黄昌栋紧紧握住他的手,流着眼泪说:“崇祥,为了淠史杭,我们俩没少吵过架,我就是这么个脾气,你可别往心里去。”他送给武崇祥一张自己的照片,在背后写了一句话:“我们争争吵吵为的是一个目标。”武崇祥被深深地感动了,后来,他不止一次地说:“我们的知识分子如果都能像黄昌栋那样,共产主义早就建成了。”

  黄昌栋生命垂危之际,向赵子厚提出两个愿望:一个是把他抬到五里墩大桥,让他再看一眼淠河总干渠;另一个是在他死后,把他葬在淠史杭的渠道旁边。关于妻儿,他什么要求也没提,他平生只有一套像样点的衣服,那是单位给他做的一套呢子中山装,作为他接待外宾时的礼服。弥留时刻,他把这套衣服交给了儿子,说:“这是我唯一的家产,留给你作个纪念吧。”

  1964年5月31日,黄昌栋走完了他短暂的一生,享年只有42岁。赵子厚为他写了一幅挽联,悬挂在追悼会的会场:

  “在水利事业中勤学苦钻毕生如一日,为建设淠史杭辛劳奔波技术树楷模”。

  黄昌栋走了,他的精神与淠史杭共存。如今,一提起淠史杭,人们就会把它同黄昌栋的名字连在一起。黄昌栋是当之无愧的淠史杭工程规划设计的主要负责人,皖西人民将永远铭记他的不朽功绩。

  注: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无法查实原作者,特致谢!

 

 选择年月
<2017年7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627282930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123456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黄昌栋“三告”赵子厚——追记“淠史杭”工程建设者们⊙碧水青山佛子岭⊙⊙⊙⊙⊙⊙⊙⊙⊙⊙⊙⊙⊙⊙⊙⊙⊙⊙⊙⊙⊙⊙⊙⊙⊙⊙⊙⊙⊙⊙⊙⊙⊙⊙⊙⊙⊙⊙⊙⊙⊙⊙⊙⊙⊙⊙⊙⊙⊙⊙⊙⊙⊙⊙⊙⊙⊙⊙⊙⊙⊙⊙⊙⊙⊙⊙⊙⊙⊙⊙⊙⊙⊙⊙⊙⊙⊙⊙⊙⊙⊙⊙⊙⊙⊙⊙⊙⊙⊙⊙⊙⊙⊙⊙⊙⊙⊙⊙⊙